复方大黄制剂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2013-06-09 12:36田志颖王丽华孙建顺王俊文李炳茂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组织学消化性三联

田志颖 王丽华 孙建顺 王俊文 李炳茂

复方大黄制剂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田志颖 王丽华 孙建顺 王俊文 李炳茂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选择12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组采用标准三联的同时口服复方大黄制剂,疗程为1周,4周后复查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根除率及胃镜组织学治愈好转率较标准三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黄制剂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促进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组织学修复,不良反应少。

幽门螺杆菌;复方大黄制剂;根除治疗;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1]。所以根除HP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防治胃癌的关键环节,以往以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为公认的根除HP的标准方案。但近些年药物耐药性日益增加,根除失败率也随之上升。中药治疗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我院采用复方大黄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19~65岁,参照2009年《关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第二届亚太共识指南》[2]的治疗指征,选取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其中消化性溃疡92例,萎缩性胃炎2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排除标准排除1个月内接受铋剂、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治疗,服用长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以及对已知药物过敏、妊娠及哺乳期患者[3]。

1.3 标本采集所有入组病例均经日本产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行胃镜检查并同时分别在胃窦小弯、大弯及胃体处各取1块活组织做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学见典型HP定为HP感染,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定为HP感染,或者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定位HP感染。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片25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疗程7天。1周后停用抗生素,仅服用奥美拉唑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大黄制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复方大黄制剂组成为大黄3g,黄连5g,三七粉3g,仙鹤草20g,茯苓20g,乌梅6g,元胡20g,吴茱萸3g,党参15g,黄芪12g,薏苡仁20g。所有病例均经治疗结束4周后及半年后复查胃镜,14C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患者HP根除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HP根除标准:14C-UBT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评价HP转阴情况,HP阴性者有效,阳性者无效。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腺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溃疡消失,仍有炎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溃疡面缩小50%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不及50%,病理检查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4]。

1.6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和试验检测数据,总结HP根除率和胃镜下组织病理学好转率如表1、2。

表1 HP根除率比较(n)

表2 胃镜组织学疗效标准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药物耐药性日益增加,HP根除失败率也随之上升,各种不同的药物组合逐渐加量,疗程逐渐延长,但根除率未明显提高,却使得治疗成本加大,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愿接受或承受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5-6]。所以,根除HP感染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临床研究通过分析60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三联疗法加复方大黄制剂(大黄、黄连、三七粉、仙鹤草、茯苓等),对照60例三联疗法观察结果发现,HP根除率分别为91.67%和6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组织学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3.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复方大黄制剂有清热解毒、益气利湿的功效,有抗菌作用,联合标准三联可以减少耐药性,并且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加快溃疡愈合。所以,复方大黄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具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临床症状消失快,不产生耐药性,患者依从性高,方法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值得推广。

[1] 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1.

[2] 关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第二届亚太共识指南[S],北京,2009.

[3] 姚希贤,姚冬奇.中西医结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价值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5B):14-16.

[4] 李海滨.解毒化浊法辨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78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308-309.

[5] 廖列辉,罗家胜,梁海莹,等.中西药结合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3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12):42-44.

[6] 刘文忠,萧树东.幽门螺杆菌新国际共识解读[J].胃肠病学, 2012,17(1):1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Combined with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ian Zhiying Wang Lihuan Sun Jianshun Wang Junwen Li Bingma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MethodsBy gastroscopy and histology, 120 cases of HP positive peptic ulcer 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standard trip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treatment for 1 weeks, And four weeks after, Endoscopy and 14C urea breath test and rapid urease.ResultsEradication rate and tissue cure rate of the group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han the standard triple th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can improve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rate, and promote gastritis, peptic ulcer patients histological repair, less adverse reaction.

Helicobacter pylori; 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Eradication therap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37

A

1673-5846(2013)06-0059-02

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衡水 053000

田志颖(1975.4-),汉族,河北省衡水市。学位:硕士,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疾病。电话:15031852883,邮箱:tianzhiying1975@live.cn。

猜你喜欢
组织学消化性三联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