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2013-06-09 12:36徐宏芳徐秀华陈粉扣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磺酸钠短暂性丹参酮

徐宏芳 徐秀华 陈粉扣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徐宏芳1徐秀华2陈粉扣2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就诊符合TIA条件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托伐他汀治疗3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35例为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XB2、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血液流变学、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XB2;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脑局部或视网膜缺血所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h,一般在24h内症状完全消失,脑组织无急性梗死病变。TIA已致脑卒中,也是脑梗塞的前期表现。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我中心对TIA患者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到我中心就诊的TIA患者70例,均符合TIA诊断标准[1]。患者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组,单号治疗组35例中,年龄最小3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3.3±3.3)岁;发作频率:>3次/周者7例,2~3次/周者15例,≤1次/周者13例。双号对照组35例中,年龄最小39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5.4±3.4)岁;发作频率:>3次/周者12例,2~3次/周者11例,≤1次/周者1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它可能引起脑氧代谢及凝血指标变化的情况存在,排除3d内给予抗凝、溶栓药物及有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5868032)20mg,q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q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肠溶片、常规营养支持、改善脑代谢等一般治疗。两组患者均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14d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

1.4 症状疗效标准速控或基本痊愈:日平均发作次数≥1次,在治疗开始后3d发作控制者;有效:发作在3~15d控制;无效:发作在15d内未控制;恶化:转为脑梗死[1]。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2.0。疗效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数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比较见表2。

2.3 治疗前后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见表3。

2.4 复发率及发展为脑梗比较半年后对照组发展为脑梗死9例,治疗组2例,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对照组复发例数15例,治疗组6例,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比较[(±s),mpa.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比较[(±s),mpa.s)

注:经方差分析,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高切 全血黏度低切治疗组(n=35)治疗后1.53±0.11△▲4.85±0.21△▲9.51±1.03△治疗前2.02±0.15 5.06±0.11 10.64±1.02治疗前1.97±0.21 5.03±0.14 11.01±1.02对照组(n=35)治疗后1.85±0.17△5.02±0.13△10.01±1.1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注:经方差分析,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XB2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n=35) 治疗后 278.3±81.7△▲42.4±7.5△▲治疗前 347.6±122.6 51.2±12.4治疗前 350.4±114.2 49.3±10.6对照组(n=35) 治疗后 296.9±66.3△46.3±6.7△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积极干预TIA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2]。研究表明,TIA发作可能与脑血管痉挛、血液动力学、血脂改变、血小板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3]。在本组研究观察中,两组治疗后均可改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TXB2、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在全血黏度、全血黏度高切、TXB2、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数值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半年复发率、半年后发展为脑梗死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TIA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形成,减轻动脉狭窄程度[4-5],故对TIA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可提高纤溶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并具有抗凝、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形成[6]。本研究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显著,可能与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TXB2、血小板聚集率作用有关。本方法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本研究对观察病例缺乏长期跟踪,对其治疗时机、频次等把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刘若华.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81-182.

[3] 杨金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0-51.

[4] 王蕾,于维雅,邵芳.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0(9):39-41.

[5] 刘元杰.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9(6):148-149.

[6] 王羽伦,李康,侯连兵,等.丹参酮IIA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J].医药导报,2011,30(12):1657-1659.

R743.31

A

1673-5846(2013)06-0069-03

1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大连 116103

2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江苏泰州 225503

徐宏芳(1969-),女,主管中药师,主要从事药品临床及管理。Email:xuhongfang1969@163.com。

猜你喜欢
磺酸钠短暂性丹参酮
表面活性剂改善高固体系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的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的临床观察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