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3-06-09 12:36刘斌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病症

刘斌斌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斌斌

目的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较好的麻醉方法。方法从我院抽选2011年05月至2012年05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患有全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在手术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在手术前采用全身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所完善的时间、疼痛感觉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状态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全麻醉组,并且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要少于全麻醉组,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即能够很好的起到麻醉的效果,也体现出临床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全身麻醉,因此建议在今后手术中进行推广。

腰硬联合麻醉;全麻;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应用在股骨头以及髋关节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大、危险性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并且接受手术的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法对于整个手术的进程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下面就这两种麻醉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麻醉医学研究对象是从我院抽选2011年05月~2012年05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患有全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共计40例,ASAⅡ-Ⅳ级,以其在院期间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来源。采用病症资料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髋关节症状、麻醉方法以及临床反应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中,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年龄最大为72周岁,最小为36周岁,平均年龄为(55.00±4.34)周岁;体重为49~87kg之间,平均体重为(74.00±5.33)kg。

1.2 病症观察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症观察,均存在髋关节部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髋关节肿胀、股骨头部位持续疼痛、髋关节骨折等。主要发病原因:交通事故4例、摔伤18例、髋关节部位炎症18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60周岁以上患者32例,占80%。除髋关节病症外,还合并有其它病症,主要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肝脏功能性疾病3例,高血脂症4例,血栓性疾病6例。以上合并病症具有重叠性。

1.3 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X光照射、关节CT扫描等,确诊患者髋关节病症,主要包括股骨头坏死10例,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结核8例。确定以上40例患者均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

1.4 麻醉方法医护人员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以自愿选择术中麻醉方式为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麻醉小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20例,在手术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患者20例,在手术前采用全身麻醉。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合并病症的患者,在术前做好相关检查工作,为患者选择好最佳的手术时间并做好准备。

1.4.1 腰硬联合麻醉组对患者在术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立即为患者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设备,对患者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麻醉过程中,首先让患者取正确的麻醉姿势,选用屈曲侧卧位姿势,并将患者脊柱凸现出来。选择患者腰椎第L2~3或者腰椎L3~4部位的椎间隙处,将此处选为穿刺点,采用硬模外穿刺方法对患者穿刺操作,将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再将腰穿针缓慢的推入到腰椎硬模外针中,出现脑脊液流出后,以0.1ml/s注入1%罗哌卡因1.2ml,直到注入完成后,退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将硬膜外穿刺针针退出。如手术时间超过90分钟,向硬膜外导管中推注2%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混合液8~10ml,至手术结束。

麻醉中若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30%,静脉注射麻黄碱6~10mg;若心率低于55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2~0.5mg,术中按10~12ml/kg/h,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和万汶,视出血情况输入适量红细胞悬液。

1.4.2 全身麻醉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法进行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02m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mg/kg进行顺序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后,利用麻醉机控制患者的呼吸。潮气量控制在8至10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2次/min。采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

分别对两个组别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所完善的时间、疼痛感觉恢复时间、Ramsay评分以及患者身体体征状态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原理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全麻醉组,并且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手术后醒来所用时间要少于全身麻醉组,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3。

3 讨论

随着目前对于髋关节医学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高分子生物材料应用于人工髋关节,采用置换术的方法可以极大的缓解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痛苦感,使人体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现阶段,髋关节置换术已经被普遍公认为治疗髋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面积大,危险度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给患者的术中、术后带来极大的痛苦。此外,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良好的麻醉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同的麻醉手段,给手术带来的临床效果是不同的,在目前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全身麻醉法和腰硬联合麻醉法,腰硬联合麻醉法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麻醉手段,它汇集了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等方面的优势,麻醉中主要是从患者腰椎第L2~3或者腰椎L3~4部位的椎间隙处,将此处选为穿刺注入点,采用硬模外穿刺方法对患者穿刺操作,将腰穿针缓慢的推入到患者腰椎硬模外针中,达到麻醉的效果。通过上述麻醉临床比较活动,可以看到腰硬联合麻醉法与普通的全身麻醉法相比,不管是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所完善的时间、疼痛感觉恢复时间,还是患者身体体征状态等方面数据指标均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因此建议,在今后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应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

表1 麻醉指标对比表

表2 麻醉起效对比表

表3 生命体征对比表

[1]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19.

[2] 朱道明,王忠.8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9(3):163-164.

[3] 李光辉,李锋,李超,等.麻醉方式对髋置换关节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21):2.

[4] 石金山,蒋柯,刘冲,等.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6):188-189.

R453

A

1673-5846(2013)06-0343-0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焦作 454002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青春期病症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