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2013-06-09 12:36吴卫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喉科变应性鼻炎

吴卫星

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吴卫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为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显效率38.1%,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16.7%,总有效率83.3%。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变应性鼻炎;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鼻塞、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特点[1],多数患者出现咽痒、眼痒、哮喘等症状。其发病与个体体质、过敏原及天气变化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在三伏天采取冬病夏治,选配中药制膏敷贴穴位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诊断与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1,26:134,1997年11月海口会议修订)[2]。

1.2 排除标准不遵医嘱治疗者;中途退出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1.3 一般资料将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84例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将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黄芩等按我院配方比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备用,入密封瓶中备用。穴位:膏肓、大椎、风门、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肾俞、关元。操作:三伏天时候穴位敷贴,用时以姜汁调成糊状,取一分硬币大小置于专用敷贴中央贴在上述穴位上。贴药时间可视患者情况而定。贴药后皮肤有微微发痒、灼痛感,切勿即去,一般敷贴2~6小时;如发痒、灼痛感不甚明显者则可敷贴较长时间,但最长不超过8小时;如发痒、灼痛感非常明显者则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上中下伏前后3天每伏敷贴1次,3次为1个疗程。上述穴位每次选取6~8个,轮流选用,穴位双侧敷贴。注意事项:敷贴部位若发生水泡,嘱咐其不要弄破,以免感染;如果水泡较大,消毒后用注射器针头从最低处穿刺吸液,再涂以红霉素软膏,消炎止痛;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特别严重反应,需及时请皮肤科会诊处理。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及鱼虾等,不要住空调房,敷贴药部位不要接触冷热水刺激。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经过我院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采用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

1.4.2 对照组用H1受体拮抗剂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日,口服。局部应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日3次,连用10天停药。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制定的疗效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修订)[2]评定疗效。即:(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2.2 疗效比较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显效率73.8%,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47.6%,总有效率83.3%。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更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口服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色酮,口服减充血剂、鼻内减充血剂、白三烯拮抗剂,全身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3]。变应性鼻炎归属于中医的“鼻鼽”,早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记载,“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嚏作于声也”。中医认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和环境不同等关系密切,故不易接受风寒和花粉等受侵,或刺激性食物触发,则导致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气亏损,风邪侵袭、脾气不足,清阳不升、肾阳不足,外邪侵袭、肺经伏热,蕴结鼻窍。治疗上分别采用补肺固表,疏风散邪、健脾益气、散邪化湿、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清宣肺气,通利鼻窍之法。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三伏天即阳中之阳,正好可以用热药防治寒病的良机,因为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季节,皮肤腠理疏松,经脉气血运行流畅,因而运用适当的温补类中药研成细末,姜汁调敷于相关的穴位上,通过透皮吸收。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是皮肤透入和经络传导,与内治相比较,外治利用其局部刺激、药物直接渗透、皮肤吸收、经络调节及脏腑输布等作用,而取得温补肺肾、祛寒通窍的治疗效果,并且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大椎属督脉,为三阳督脉之会,可提升诸经之阳气,它是预防感冒鼻炎之要穴,抗过敏可以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肺俞、风门有祛风宣肺通窍之功效;膏肓穴补益虚损,调理肺气,肾俞、脾俞、足三里补肾健脾,益气升阳。共奏调和营卫,调畅气机,疏通经脉,提升诸阳;“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补气之要穴、关元培补元气。敷贴药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细辛散寒化痰,祛风开窍;麻黄升发阳气,宣肺平喘;黄芩苦寒佐制以上诸药大辛大热,并可引以上诸药入肺经和泻肺热。故临床上采用温补类中药在三伏时候贴敷上述穴位,共奏温经散寒、通鼻开窍、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经过我院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7.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3] 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9):574.

R453

A

1673-5846(2013)06-0237-02

湖南省娄底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

猜你喜欢
喉科变应性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葱汁治鼻炎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2018’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通知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