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2013-06-09 12:36胡小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贝沙坦心室阿托

付 伟 胡小娟 蔡 波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付 伟1胡小娟2蔡 波3

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24例,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单一用药方式(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较之治疗前具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室参数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室参数

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据资料统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患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大约占据其中的30%。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长时间下来就会发生心脏肥厚、变大,进而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何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症状是临床面临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彩超检查未见内分泌疾病、肝功能异常、免疫疾病等[1]。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9~78岁,平均(67.25±3.06)岁;对照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51~80)岁,平均(68.31±4.03)岁。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单一厄贝沙坦口服治疗,每天150mg,治疗8个月,必要时给予利尿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厄贝沙坦的用量与用法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每天20mg,治疗8个月,必要时给予利尿剂治疗[2]。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生命指标监测,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加强心电图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室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3]。

1.4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齐纳后的血压变化情况(n=48,±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齐纳后的血压变化情况(n=48,±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117.83±12.35 91.27±6.22 179.12±14.15 134.32±11.26观察组 24 117.91±11.96 91.18±5.33 179.22±12.47 134.81±7.5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参数情况分析(n=48,±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参数情况分析(n=48,±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VST(mm) LVWd(mm) LVMI(mm) LVPW(mm)观察组 治疗前 14.70±2.40 51.21±4.21 143.50±22.1213.11±1.90对照组 治疗后 13.01±1.80 47.32±5.61 112.51±20.3211.02±1.71治疗后 12.41±1.60 45.30±5.61 101.70±16.3111.03±1.70治疗前 14.41±2.60 50.41±6.20 142.52±26.1012.81±1.90

3 讨论

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心室高负荷具有密切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升高是其主要原因,但心室壁张力增加也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激活导致的血管紧张素Ⅱ的过多生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阻断ATⅡ和ATⅡ-1的结合,抑制ATⅡ生物学效应,进而改善左心室肥厚症状。

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其药理作用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ATl型受体,对ATl激活所产生的交感神经兴奋、动脉血管收缩及血压上升等生理效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从而达到降压、降低心肌收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但临床上单一使用厄贝沙坦效果往往不理想。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其药理作用是有效抑制肝细胞的内胆固醇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升高,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有效降低血脂,同时阿托伐他汀是具有稳定粥样斑块、保护心血管及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心肌纤维化、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是从心肌外因素及神经体液因子对心肌肥厚进行干预,可使心脏后负荷减轻,使心室舒张功能改善[4]。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比较物明显差异(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不具备辅助降压的作用;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肥厚症状获得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参数指标明显优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周丹,李翔鹏,白英.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C].2011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2011,18(07):109-110.

[2] 马聪.厄贝沙坦调节EA.hy926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性因子及血管发生因子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13(04):198-199.

[3] 格平.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N].医药经济报,2012-15-14.

[4] 张春妮,汪俊军,牛冬梅,等.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冠脉病变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比较分析[C].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20(17):120-121.

R453

A

1673-5846(2013)06-0251-02

1中国人民解放军63833部队门诊部,四川绵阳 621000

2绵阳市医学技术服务管理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猜你喜欢
贝沙坦心室阿托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