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评价

2013-06-09 12:36康慧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血氧支气管镜

康慧君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评价

康慧君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血样饱和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组(Ⅰ组 16 例)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组(Ⅱ组16 例)。Ⅰ组静脉先后缓慢推注咪达唑仑2.5mg和芬太尼50μg,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但可唤醒时开始操作,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很少,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Ⅱ组上述不良反应多,程度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咪达唑仑;芬太尼;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无痛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做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因其简便、快捷、直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往未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术前采用黏膜局部麻醉,但仍有不少患者感到不适,难以忍受,对支镜检查怀有恐惧心理,直接影响检查效果。我院自2010年 10月起在黏膜局部麻醉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条件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使患者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取得很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男25例,女 7例,年龄43~78岁,平均(70±6)岁,体重 50~70kg,平均(64±6)kg。受检者,分成无痛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其中Ⅰ组男13 例,女3例;Ⅱ组男12例,女4 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受检者检查前4 h禁食饮,检查前两组患者均给予2%利多卡因10ml咽喉部氧化雾化15分钟,后平卧于检查床上,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鼻导管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各组受检者均予以鼻导管持续给氧,流量4 L/min,Ⅰ组开通浅静脉,静滴生理盐水,先后缓慢推注咪达唑仑2.5mg和芬太尼50μg,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但可唤醒时开始操作。Ⅱ组血氧饱和度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术中据情况气管内注入不等量2%利多卡因。

1.3 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患者的躁动、呛咳、憋气、检查中断等不适反应。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Ⅰ组患者支气管镜进入顺利,无口、鼻腔不适,恶心亦不明显,声门反应轻;检查过程中基本反应少,部分患者有咳嗽表现,停止操作或注入少许2%利多卡因后,即可继续检查。镜检过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监测均未见低于93%。Ⅱ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引起心率快,血压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其中,有1例患者不能继续检查而停止操作。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者术后无不适感,无术后恐惧感;Ⅱ组患者80%有上述不适感,表示拒绝再次检查。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体动、呛咳、憋气、检查中断等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时,内镜通过咽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呛咳、憋气等强烈不适反应,常同时伴随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而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使内镜检查操作出现困难或无法完成操作。 近年来,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就是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静脉镇静、镇痛药物逐步诱导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而在检查完毕后,患者又可以迅速清醒,对整个检查过程基本无痛苦记忆,避免了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时对患者心理上造成恐慌,生理上造成不适,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

本文中在Ⅰ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受检者在给药后都能安静入睡,均在检查完成后 10min内清醒,对整个检查过程无明显痛苦经历的记忆,术中呛咳、憋气、体动等不良反应少,患者愿意接受必要的复查;而Ⅱ组常规支镜检查在操作中多有呛咳、憋气、体动等不适反应,多数患者感觉明显不适,大多数患者不希望再次接受检查。因此,与常规支镜检查相比,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值得积极开展。

表1 两组心率、血压(以收缩压表示)、呼吸、血氧饱和度(±s,n=16)

表1 两组心率、血压(以收缩压表示)、呼吸、血氧饱和度(±s,n=16)

注:与检查前比较,*P<0.05

组别 心率(次/分)收缩压(mmHg)呼吸(次/分) SpO2(%)术前78±6 132±12 16±2 96±2Ⅰ组 术中89±10 122±6 18±4 95±4术后82±5 135±7 16±2 96±2术前84±4 126±6 17±3 95±3术中94±12*141±12*19±6*92±6*Ⅱ组术后87±8 136±8 16±4 94±4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14-1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4] 赵俊.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65.

R453

A

1673-5846(2013)06-0262-02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呼吸科,山西太原 030053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血氧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