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疗效分析

2013-06-09 12:36袁彩霞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胃肠胰腺炎胰腺

袁彩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疗效分析

袁彩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住ICU病房并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西医治疗。禁食和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ICU 住院天数、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ICU;中西医结合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近年来虽然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其死亡率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ICU(重点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的患者。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ICU病房,并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5岁;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9.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西医治疗。禁食和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等。根据病情,须适当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等。因为呕吐、禁食、胃肠减压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注意血Ca2+、血K+变化。长期禁食能量及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因此,给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十分必要的。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过渡到作用于胃肠内营养(TEN)。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有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或并发胆道系统感染,应及时合理给予抗菌药物[1]。宜选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成:大黄 15g(后下),黄芩12g,芒硝30g,延胡索 15g,枳实 15g,厚朴15g,柴胡 15g,木香 12g,桃仁 10g,丹参20g,川芎 10g,银翘15g,蒲公英 20g。具体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作适当调整。每一天一剂,水煎,可分3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ICU 住院天数;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n生命体征稳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ICU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对照组 20 5.18±1.36 7.34±0.98 20.04±7.346.38±1.62治疗组 20 3.31±1.24 3.96±1.12 12.24±3.463.46±1.12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如胆道疾病、溃疡病、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刺激、酗酒、暴饮暴食等)引起胰腺消化酶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多为急性长期反复发作演变而成。属中医“结胸”、“胃脘痛”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慢性胰腺炎患者多脾胃虚弱,在此基础上,邪留不去,余热不清,气滞、血瘀、湿聚、痰凝,而气血凝聚,或痰瘀互结,都可成“积”,使本病虚中夹实,病情复杂,缠绵难愈。

该病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中上腹疼痛,腹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钝痛,能够忍受;重者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或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黄疸、上腹部有压痛,甚或出现血压降低、休克等危重征象。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可达25%~40%。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病例可出现五联征,即上腹疼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胰腺部可触到肿块)、糖尿病及脂肪肝。但同时具备上述五联征者并不多见,临床上常以某一症状或某些症状为主要特征。上腹部痛是最常见症状,约有60%~10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有上腹部痛。在左上腹或脐上可触及肿块,并伴有压痛或肌紧张。腹泻常见于重症患者,每日腹泻3~5次,有酸臭味,呈泡沫状,表面油光或含有油滴(称为脂肪泻)。也可出现腹水,少数患者呈现黄疸。绝大多数患者后期并发糖尿病[2]。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是在内镜或X线引导下将鼻空肠营养管放置到Treitz韧带下方,在灌注肠内营养前先灌注生理盐水、甘露醇等,促进肠蠕动,然后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调节输注速度,先用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后切换成标准肠内营养配方,并逐步提高到需要水平。我院从1997年开始应用内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技术,观察到患者耐受良好,并未发现有不良的临床反应,大大减少了肠外营养的时间。只有当经过积极尝试仍无法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才考虑肠外营养。对于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可同时放置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分别进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近年来发展的内镜下经皮空肠造口技术(间接法),操作简便、安全,可以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3]。

[1] 朱玮华,陈潮,陈伟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J].中国医刊,2007(07):57-58.

[2] 陈晓勤,秦兵.大黄牡丹皮汤合血必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9):828-829.

[3] 朱利微,徐淑云,赵庆伟,等.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7):101.

R969.3

A

1673-5846(2013)06-0278-02

青岛市城阳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112

猜你喜欢
胃肠胰腺炎胰腺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