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对南京教育的摧残*

2013-06-10 03:31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档案与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南京市当局

经 素(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19 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日军战机的空袭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中,南京教育受到严重的摧残,“ 黉舍邱墟,弦歌辍响,失学青年,所在皆是”[1]。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 八一三事变”,与上海近在咫尺的南京危在旦夕。 这时中央大学接到了国民政府内迁的指令。 但内迁还没开始,从1937年8月15日起,日军战机对南京进行了为时约四个月的狂轰滥炸。日军违反国际公法与人道,不仅轰炸南京商业区与居民区,屠杀无辜的居民,破坏南京的经济,而且着力摧毁南京这个古都的千年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教育医务机构,从精神上打击中华民族。8月15日,日本轰炸机首次侵入南京上空,就轰炸了中央大学的图书馆和中央大学实验中学。 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位于南京北极阁下大石桥畔(今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址),紧靠中央大学的校园。8月19日,日机再次轰炸南京,中央大学礼堂和牙医专科学校惨遭破坏。 8月26日,日机猛烈轰炸中央大学、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遗族学校及志成医院等,造成重大破坏与人员伤亡。 中央社1937年8月28日电讯《 敌机掷弹毁灭我文化机关》 ,报道了日机于8月26日轰炸南京中央大学的惨痛景况:

……二十六日上午一时至三时许,敌机二十余架,分两次袭南京。因我高射炮控制严密,敌机不敢低飞,遂于数千尺之高空,向京市东南各部人烟稠密之区,乱掷炸弹,及烧夷弹数十枚之多。事后调查被毁者有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计炸毁房屋八十余间,死伤工人伕役多名。遗族学校及城中省三医院房屋亦被炸毁。又各街道亦有数处中弹多枚。统计各处炸毁及延烧平民房屋共四五百间,无辜民众被炸毙、焚毙者数百人。幸我政府防护周密,对于延烧之房屋,当时即由消防队努力扑灭。伤者送院诊治,死者妥为掩埋。

1937年9月以后,日机连续有意识地轰炸中央大学与中国各地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机关。1937年9月19日,日机向中央大学一次就投下了8 枚重磅炸弹,造成校舍与设备的重大破坏。 当日,校长罗家伦向中央社记者发表谈话,称“ 中大校舍月前先后被敌机投掷二百五十磅炸弹八枚,可见敌人破坏文明,摧毁我国文化机关,益激发我国抗战之情绪”[2]。 后来日机又空袭多次,炸中了中央大学的大礼堂、图书馆。

1937年10月3日,南京《 中央日报》 发表社评《 敌轰炸文化机关》,列数了日机的暴行,其中,“ 南京中央大学,先后被轰炸到四次之多” 。 社评揭示了日本当局的阴暗丑恶的心理:“ 敌人所执以进行侵略的理由,为我民族反日情绪的高涨。 根据这种错误的心理,所以对我们的知识分子,十分仇视。 其轰炸文化机关的原因,大抵在此”。社评正告日本当局:“ 你们这种办法是错误的,你们的飞机炸弹,至多只能毁灭我们的物质,丝毫不能摇动我们文化的精神。 你们的每一枚炸弹,胜过了一百万本反日书籍(中大校长罗校长有此语),使中国青年深切地认识了你们居心的毒辣,永远不能忘记”。 社评严正宣告:“ 历史的裁判终究要临到你们头上的”。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后,在对中国战俘与居民实施血腥的大屠杀期间,对南京的大、中、小学校进行了疯狂的抢掠与破坏。

南京各中、小学的校舍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中,不是毁于日军的空袭轰炸与纵火焚烧,就是被日军占用作兵营、仓库、马厩等。 据统计,中、小学校舍被毁者40 余所,为日伪军警占据者15所,破坏之巨,史所罕见。 学校关闭,教师流散,学生失学。1938年3月13日伪“ 南京市自治委员会” 在《 兴办市政需要各项事业计划书》 中承认:“ 查学龄儿童,因战争辍学,已有半载,荒废教育,实非所宜”[3]。

位于南京东郊中山陵园区与卫岗的“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在日军向南京进攻时,师生被迫内迁。日军的狂轰滥炸毁坏了该校的许多重要建筑。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将该校校园改作日军兵营,并抓来中国妇女,在里面开设慰安所。 后来日军将该校的男校校园改作军犬饲养场,将该校的女校校园改建为伤兵医院。 昔日受到中国青少年敬仰羡慕的、书声朗朗的美丽校园变成了犬吠声声的恐怖魔窟。

南京的高等学校更是遭到极大的破坏。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后,竟将中央大学图书馆的不锈钢书架统统拆下,装回日本熔炼成杀人武器。由于中央大学位于南京市中心,邻近日军驻防城中心的兵营,且校舍宽敞而又牢固,故日军当局下令将这里改作日军的陆军医院。 学校的大门口挂起一块“日军陆军医院” 的招牌,有日军日夜站岗;学校大礼堂半球体的顶部被涂抹上巨大的白底红十字;各个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内放满了日式榻榻米病床。 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再也听不到昔日弦歌书声,充满了暴力与杀气。日军当局害怕中国抗日游击队袭击这家军医院,还下令将中央大学四周的民房全行拆光。

由西方教会办的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及多所教会中、小学校,在战争初期,因为所代表的美、英等国家是中立国,日军未能立即加以占领,但仍侵入这些学校里强奸妇女,杀害民众,施加了种种战争暴行。 而当日本在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就立即占领了这些美丽的校园,例如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改作日军防卫司令部。

1938年2月春节过后,日军终于停止大规模的屠杀。 这时每年例行的学校春季开学时间来到。日军当局出于长期占领与控制南京的需要,欲去除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思想文化,培植亲日、媚日、崇日、降日的汉奸思想文化,开始进行控制学校、实施奴化教育的工作。 他们让伪“ 南京市自治委员会” 着手在南京城内恢复几家小学。 到1938年4月底,南京市内仅恢复了6 所小学:山西路小学、五台山小学、马道街小学、莲花桥小学、仓巷小学、汉口路小学。 各校都是沿用原学校的校址,招收一些失学的儿童,人数总共只有数百人。

1938年3月28日伪“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在南京成立后,伪教育当局鉴于全市失学儿童过多,在南京又逐步增设了一些小学,如荷花塘小学、夫子庙小学等。 到1938年年底,在南京城内计有完全小学13 所,初级小学12 所,有男、女小学生共5846 人。 加上一些短期小学,连同近郊的几所小学,全市就学儿童数为12297 人。 据伪教育当局统计,当时南京共有学龄儿童总数53554人,就学儿童数仅占学龄儿童总数的12.96%; 而失学儿童数有41257 人,占学龄儿童总数的77.04%。 1938年夏、秋间,伪“ 督办南京市政公署” 还恢复了两所中学。 5月,设“ 南京市立初级中学” ,位于大香炉,仅有学生149 人,教员9 人。 后改称“ 市立第一中学”,仍仅有初中,有学生255 人。 10月,开办“ 市立第二中学” ,位于渊声巷,有学生69人。 两校共有学生324 人,只占战前南京中学生总数24000 人的8%弱[4]。 后“ 市立第一中学” 增设高中,并于1939年7月迁至白下路101 号原“ 贫儿教养院” 院址。 1940年初,伪教育局又开办了1 所市立女子中学,后又增设国立模范中学与国立模范女子中学各1 所[5]。

要恢复与重建中、小学,首先需要大量教师。日伪当局开始在南京市民中招募教师。 但战前的南京中、小学教师有的已逃离南京,有的在日军大屠杀中丧生,还有的不愿重操此业,改作他事,只有一部分人或为生活所逼,或为教育后代,才回到学校任教。 因此各中、小学开学后,教师人数远远不够。 于是伪市教育局一方面胡乱招来一些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人物塞到学校滥竽充数,还有一些伪官僚“ 推荐” 自己的亲友到学校任教,却从不来上班,目的只是多领一份薪水,另一方面开设“ 临时教员养成所” ,培养师资。 1938年秋,在阴阳营金陵大学农场内又开设“ 简易师范学校” ,从社会上招募一些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集中训练几个月之后就分配到中、小学任教。 因此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徒有其名。

在伪“ 维新政府” 时期,日伪当局也曾试图在南京恢复与建立大学教育,但始终没有成功。 直到汪伪政府建立后,才拼凑成一所“ 中央大学” 和两所民办学院,师生寥寥无几。

沦陷区的中央大学校园

日伪当局在南京逐步恢复了一些学校后,就大力实施与不断强化奴化教育,加强思想灌输,严格控制师生的人身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培养他们所希望的亲日、媚日、崇日、降日与“ 和平、反共、建国” 的汉奸人才。为此,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与办法。 其一、制订亲日、媚日、崇日、降日和“ 和平、反共、建国” 的教育方针;其二,通过各学校的行政当局、训导处与社团组织,全面加强对师生的人身控制与思想控制;其三,强设“日中亲善” 课程,编写汉奸教材,实施奴化教育; 其四,强令各学校一律开设日语课程,把日语教学放在各校教学工作的首位;其五,颁布《 教育工作人员连环保证办法》,规定:“ 凡本市市立、私立各级学校、 社教机关暨私立职业补习学校或传习所及私塾人员,均需依照本办法填具连环保证书,呈送教育局查核,否则不得任用”[6],实施特务监控,镇压抗日师生。日伪当局在各学校强迫师生唱一首《 亲日歌》:同文同种又连疆,兄弟谊重感情良。为弟贫弱兄富强,全赖我兄来帮忙。中日携手共相将,东洋和平便发光。中国百姓得安康。皇军救我恩莫忘。皇道王道整宣扬。天下太平何难望。旭日东升正堂堂。此光未艾此运长。[7]

南京日伪当局在教唱汉奸歌曲遭到抵制后,竟“ 常把抗战歌曲换去了内容,叫儿童们歌咏”。 例如他们将影响极大的救亡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换填歌词,变成一首所谓《 和平进行曲》。 其词如下:起来!愿作新中国的人们,把我们的民德,造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新秩序的时候,每个人都厌恶祸国殃民的战争。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冲破和平的障碍,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这首《 和平进行曲》 ,可以看到南京日伪当局在推行奴化教育上,可算是绞尽脑汁,无所不为,但也可看出他们已是无计可施,黔驴技穷[8]。

日伪当局对南京各学校师生进行的人身监控与奴化思想教育活动一直进行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与日伪当局的愿望相反,他们千方百计进行的人身监控与奴化思想教育活动,激起了广大师生的反感与嘲讽,激起了南京居民日益加剧的反抗斗争。

注释

[1][4] 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秘书处”编:《南京市政概况——民国二十七年度》,第89、73-92 页。

[2]《中央日报》,1937年9月20日。

[3]藏南京市档案馆,档案号:1002-19-9。

[5]徐传德主编:《南京市志丛书·南京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372 页。

[6]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号:5-733。

[7]南京市白下区政协编:《白下文史》第11 辑。

[8]《南京魔窟实录——小学生对汉奸的打击》,《大公报》(香港版),1939年9月25日,第5 版。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南京市当局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南京市长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
中韩高校戏剧表演学科课程设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