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的探讨

2013-06-13 01:06艾仁树
文教资料 2013年2期
关键词:评教教案教学质量

艾仁树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学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经常性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质量评估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以定性分析为主,无法摆脱主观片面性,近几年来,虽然许多学校在定量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但由于评估指标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如下观点,以供探讨。

一、建立一套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

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是对教学实施结果的考核,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阶段性评价数据。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以及时改进教学。为教师晋级、评优等提供基本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表现在教学效果上,反映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和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师教学质量量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建立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相关性原则

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估指标必须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或者是与教学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

2.客观性原则

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估指标客观性要强,评价数据是通过检查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资料所得到的以及通过调查问卷所得,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

3.可测性原则

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是一种具体化的评价准则,要求主观臆断的成分少,便于操作、测量,增强评价效果。

4.效率性原则

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反映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讲求效率,正确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5.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一方面起到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导向作用。

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教科研活动、课程考试等。因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就是围绕上述活动过程及遵循原则来建立。它包括:学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纪律、学生评教、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教研活动、期末成绩资料、教科研成果等指标。

二、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估指标

对教师教学质量指标的量化评估可以通过评分的方法来进行。

1.学历评估

教师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授业解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限制,名师出高徒。学历是反映教师知识水平的指标,达不到一定的学历要求,是不允许其教学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不同,对同一层次的学校按其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最高学历要求,制定一个评分标准,对每一任课老师的学历进行评分,得出其学历评估分。

2.授课计划的评估

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在正式上课前,要对教学任务及流程制订详细的计划,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授课计划是在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把握好知识、技能、实现目标,了解重点、难点而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教师教学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

任课教师讲授每一门课程都要编写并上交其授课计划,根据上交授课计划的时间,授课计划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是否规范,以及抽查教学进度是否与授课计划相符等方面进行评分。

3.教案评估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安排和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它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结束后,每位任课教师将其该学期的教案上交到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每位教师教案的规范、完整程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授课顺序,书写情况来评估教案质量分。

4.教学纪律评估

教师的教学纪律是任课老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定。教学纪律有利于增强教师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风、学风、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违反教学纪律,直接影响着教学秩序,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纪律的评分可以根据教师违反教学纪律的情况,如迟到、早退、旷教、教学中途离岗,私自调课等采取扣分的方法进行评分。

5.学生评教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学生是教学的直接接受者和体验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感受最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中的重要指标。

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每项内容应明确、具体,便于学生操作、评分。

学生评教的几个项目中,每一项都可以划分为若干等级(如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确定一个分数值,在各个班级抽取部分学生,对各科任课教师按上述等级进行不计名评分。将每位学生对某位老师的评分进行简单算术平均便可得出这位教师的评分值。

由于一个学校有若干班级,每个班级对教师的评价尺度掌握得不完全相同,为使其在全校范围内保持平衡,消除各班学生的评价尺度的差异,需要对各班计算一个相对分系数,设为α

α-相对分系数L-某班教师平均评分值i-第i个教学班N-全校班级总数

某班级每个教师的学生评分值乘以该班的相对分系数便可得出该班每个教师的相对学生评教分值。

若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则该教师的相对学生评教分为这多个班级的相对评教分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教师的相对学生评教分值。

6.批改作业评估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按照不同性质的课程,依据每上几次课布置批改一次作业的要求,可确定每位教师应完成批改作业的次数,在学期结束时,抽查任课教师批阅的作业次数是否足够,以及批改作业的认真、规范程度,从而确定每位教师的批改作业分。

7.课后辅导评估

课后辅导是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课后辅导是教师检查自己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任课教师根据课表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到班上辅导学生,并进行签名,学期结束时,统计每个教师辅导学生的次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得出课后辅导分。

8.教研活动评估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评价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是否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等采取扣分的方法进行评分。

9.期末成绩资料评估

期末考试是学校通过试卷等形式对各门学科该学期应掌握知识的检测。学生考试成绩既是对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评定,同时也是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

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及时上交学生学习成绩的记载、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等资料,缺交、迟交、资料不全、不符合要求者采用扣分的方法进行评分。

10.教科研成果评估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

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将新观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育人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任课老师撰写的教科研论文、著作、科研成果、教科研获奖、精品课程、专利等,根据其发表论文期刊的级别,科研成果鉴定单位的级别,著作、教材主、副编及出版单位的级别,授予精品课程单位的级别以及授予教科研奖单位的级别,分别确定其教科研成果分。

三、教学质量的量化综合评估

教师的教学质量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的情况,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可将上述10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起来,分别给每一指标确定一个重要性系数,再乘以该指标的质量分,然后求和得出一个教学质量综合分。

教学质量综合分=∑(某指标质量分*某指标重要性系数)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重要性系数是依据各指标在总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程度的大小来确定,重要性大的指标,则重要性系数就大,反之,则小。为了准确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可由上级教育部门或各校组织专家、学者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测评,从而得出重要性系数。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最重要,因而学生评教的重要性系数最大,教案次之,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较间接,其重要性系数就小。有的任课教师(如体育课教师)无法评估其中的某一项指标(如批改作业)的数据,则可将其重要性系数分摊到其他指标上。

教学质量综合分能定量反映出某一教师在某一时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同一所学校内具有可比性,为教师的考核评优提供依据。学校对教学质量综合分高的教师可以进行奖励,教学质量综合分低的教师,可适当扣除其课时津贴,并请有关领导帮助其找问题、查原因,限期改正,营造激励教师奋发向上,争当优秀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更加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1]许桂玲,张桂珍.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人教网,2008.

[2]尹亮亮,苏兴,武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

[3]上海邦临.教学质量评估方案.2007.8.

猜你喜欢
评教教案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立定跳远》教案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