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2013-06-14 05:55杜静薇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课程标准生活

杜静薇

摘 要: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要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蕴藏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活的色彩。

关键词:地理教学;求知欲;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把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引用生活见闻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日常见闻,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认识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在讲课时,地理教师若能把生活中日常见闻引入课堂,在上课伊始呈现出来,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每天都能经历一次昼与夜的交替,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这样的导语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联系生活感受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

在给学生讲授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时,可引入一个实例: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晴朗的夏日正午时,你感到地面上的气温很高,而池塘中的水是比较凉爽的;晚上池塘中的水竟然热乎乎的,这时在水中一点也感觉不到凉意。这就说明在同样的太阳光的照射下,陆地比水吸热快,所以温度升得比水高;太阳落下去后,陆地比水放热也快,所以温度降得比水低。正是这种原因,才使地球上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就很容易理解这一原理了。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丰富了课堂内容,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地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生活中的地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除了课本上提供的生活实例,还有许多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个人的多年生活积累,也有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观察和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时候,讲到公转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些知识点时,学生虽然已有一些体会,但还无法描述得很清晰。在开学之初,成立了地理兴趣小组,带领小组成员在操场上找一块空地,竖了一个2米长的木杆,每天有两名学生去测量正午12时木杆影子的长度,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度,测量时要取两人测量的平均值。通过学生亲自的测量和观察,学生理解了地球公转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充分利用蕴藏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活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余明.地球概论[M].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课程标准生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