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15 03:14樊海宁王佳森
山东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黄疸型甲强龙还原型

蒋 鹏,邓 勇,樊海宁,王佳森

(青海大学,西宁810000)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类慢性传染 病,患病人数有日益增多趋势,且传染力强、较难控制,预后极差。临床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抗病毒、保肝、免疫调节治疗为主。临床发现,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疗效,我们针对我院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进行了甲强龙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男68例,女22例,年龄35~65岁,以总胆红素(TBIL)34.2~340.0μmol/L为筛选范围。临床诊断参照2000年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临床症状为纳差、乏力、厌油、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强龙组45例,还原型谷胱甘肽组45例。2组治疗前TBIL、谷丙转氨酶(ALT)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2.1 g(0.3 g/支)静脉滴注,1 次/d,20 d为一疗程;甲强龙组使用甲强龙100 mg静滴,1次/d,7 d后改剂量为40 mg静滴,1次/d,20 d为一疗程。2组均加用相同的维生素、能量合剂、营养药物,期间有感染者使用二代头孢,低蛋白血症患者输注血浆、白蛋白。

1.2.2 观察指标 以治疗后症状(纳差、乏力、厌油等)消失表示恢复正常(复常),计算复常率及复常天数,并以TBIL及ALT为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 d的TBIL、ALT指标进行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表现 甲强龙组复常37例,复常率82.2%,复常时间(15.7 ±6.8)d,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分别为19例、42.2%和(19.3 ±5.5)d,P 均 <0.05。

2.2 治疗前后TBIL及ALT变化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及ALT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甲强龙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症状9例,夜间失眠症状2例;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以上患者经过对症处理,无不良后果。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在全球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炎及肝癌[2,3]。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致病因素很多,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轻中度坏死,以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性为表现形式。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厌油、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及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又主要表现在TBIL和ALT指标的升高,目前治疗主要以降低这两个指标及退黄为主[4]。本研究主要针对临床中甲强龙及较常用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做出对比。

甲强龙属于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力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过扩散透过细胞膜,与特殊的细胞内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内,进而与DNA结合,通过转译合成各种酶蛋白,发挥其多种作用,达到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细胞坏死的用途[5,6]。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含有巯基(-SH),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还原型谷胱甘肽通过转甲基及转丙氨基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以达到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7,8]。本研究结果表明,甲强龙组患者经过20 d的治疗,复常率达到82.2%,复常天数(15.7 ±6.8)d,均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的42.2%和(19.3 ±5.5)d,提示甲强龙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对症状的消除有显著作用。进一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BIL和ALT,发现甲强龙组的指标降幅显著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提示甲强龙在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具有明显疗效。治疗过程中甲强龙组共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9例恶心、2例失眠),尽管经过对症治疗均未造成不良后果,但也说明甲强龙治疗方案仍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对于常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欠佳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积极合理的使用甲强龙疗法,可减轻痛苦,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Liang XF,Bi SL,Yang WZ,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between 1992 and 2005 in China[J].J Infect Dis,2009,200(1):39-47.

[3]陈兴宝,陈慧芬,Larry L,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经济效益[J].肝脏,2002,7(2):79-81.

[4]梁晓峰.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对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61-564.

[5]李梦东,聂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71-72.

[6]陈从新,郭顺明,刘波,等.糖皮质激素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37-40.

[7]李开细.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0):81-82.

[8]袁平戈,张大志.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06,3(5):385-390.

猜你喜欢
黄疸型甲强龙还原型
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歇低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联合全身激素应用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观察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分析
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分析*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UAER的影响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