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刍议

2013-06-23 16:24陈占炬梁大为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干部队伍科学化

陈占炬,梁大为

(1.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广东广州 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 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510640)

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刍议

陈占炬1,梁大为2

(1.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广东广州 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 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510640)

高校党外干部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全面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高校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央文件的重要精神,对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分析了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健全统筹规划、培养教育、选拔使用、联系沟通工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工作机制

2012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 〔2012〕4号,以下简称 “中央4号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对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战略部署,标志着统一战线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高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阵地,民主党派组织齐全,党外知识分子密集,各种代表人物活跃,长期以来都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领域,也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摇篮。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时期,经济发展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矛盾诉求复杂化、信息沟通网络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外干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凝聚党内党外合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又面临许多崭新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指按照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央4号文的重要部署,主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紧密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方面着力增强党外干部工作的时代性、系统性和长效性,促进党外干部工作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实现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是前提;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模式是关键;加大制度保障,着眼长效发展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快统战工作发展步伐,为党外代表人士创造了广阔的参政议政平台。尤其是中央 4号文的出台,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高校培养和输送的大批优秀党外干部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等政治舞台大展拳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7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担任部级正职的民主党派人士、前同济大学校长、现科技部部长万钢,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做实做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统战工作,培养更多政治成熟的高素质党外干部,凝聚共同力量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消除发展阻力,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着眼大局,着力创新,不断提高党外干部工作的水平,增强党外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新老衔接、数量充足,与共产党 “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党外干部普遍具有学历层次高、技术职称高、专业水平高的“三高”特点,许多人都是教学和科研骨干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有的甚至还是学科带头人。据北京市 58所高等院校的统计结果,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外教师比例高达44.6%。[1]再如中山大学副高以上职称党外人员1300多名,约占全校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的 40%;①中山大学党委著,《着眼长远突出特色扎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载广东省委统战部办公室编,《学习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工作会议大会发言材料》.广州,2012:31-37.华南理工大学中层及以上党外干部中,正高职称人员比例高达 65%。高校党外干部大部分比较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既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也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前,高校正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党外干部在内的教职员工,是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的末端环节和关键力量,其能力素质和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其中,高校党外干部因其独特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党外干部服务大局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素质,发挥党外干部的优势特长,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改革创新、解决难题、促进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各种潜在矛盾,促成学校党内党外团结和谐、决策管理民主公开、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支持学校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把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聪明才智统一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图1 华南理工大学中层及以上党外干部职称分布(总数:37人)

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党外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山大学606名处级干部中,党外干部138人,占22.7%;②华南理工大学8名党外干部担任学院院长,占全校院长总数的 33.3%。由于他们自身角色、定位和所处环境的原因,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视角、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效果,可以在某种程度中与党内干部形成互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活力。尤其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配备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可以有效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的有机结合。与党内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工作系统相比,党外干部工作相对比较薄弱,队伍建设的思路还不够系统,举措也不够有力。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全面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两支队伍协调发展,对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升干部队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复杂局面挑战的能力,促进干部队伍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2 华南理工大学中层及以上党外干部职称分布(总数:37人)

二、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制约因素

思想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党外干部工作的时代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认识不够、思想模糊是长期以来制约党外干部工作的主要因素。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错误地认为 “党外干部工作是兼职,做与不做一个样”,把党外干部工作边缘化;有的 “表面上重视、目光上短视、行动上忽视”,最后挫伤了党外干部的积极性;还有的片面地理解为 “做好党外干部工作,就是要把党外干部发展入党”,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蛮干,以致遭到党外干部的不满和抵触。部分中共党员干部存在“党外干部就是来抢位子、做样子”的错误认识,对党外干部不支持、不信任、不配合。部分党外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消极地认为 “做好学术科研是根本,参政议政是追名逐利”,不愿意到管理岗位工作,也不愿意离开高校到地方任职。

制度安排不够系统完善。一是组织领导不够突出,党委统筹、通盘考虑的力度不够,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衔接不畅,缺乏沟通协作机制和制度规范。二是总体规划不够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只有软要求,没有硬任务,大部分高校也没有把此项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对于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举措,工作随意性强、主动性不强,长期存在“顺其自然、瓜熟蒂落”的消极局面。三是选拔安排不够合理,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竞聘上岗的干部选拔方式客观上给党外人士的任用带来了新的困难[2]。与长期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党内干部相比,党外干部往往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势,知名度和影响力也相对比较欠缺,因此除非通过组织直接安排职务,否则难以在公开竞聘中胜出。四是使用考虑不够细致,培养目标没有从长从细地设计,不少党外干部从教学科研一线走上管理岗位后面对 “双肩挑”难以兼顾,以致 “两边都不开花结果”,最后只能以尴尬的结局告终。

层次结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出生在解放前、经历过大革命,长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已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健在者寥寥无几。大部分高校党外干部都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其中不少人还有留学经历。他们思维方式活跃,学术功底扎实,知识视野开阔,民主意识强烈,社会交往广泛,价值观念多元,都是宝贵的人才。但同时由于他们成长经历普遍比较单一,没有接受过大风大浪的洗礼,高举旗帜跟党走、服务人民做奉献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还须进一步增强。此外,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由于各民主党派具有组织的依托,培养、联系方便,因此党外干部工作更多地体现在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无党派知识分子则因为相对分散,各种活动组织困难而落实力度较小。如何弥补这一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无党派知识分子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图3 华南理工大学中层及以上党外干部职称分布 (总数:37人)

三、高校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健全党外干部统筹规划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4号文的重要精神,坚持把党外干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坚持党委 “一手把方向”,组织、统战等有关部门“齐心抓落实”。党委书记亲自抓,分工安排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建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基层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沟通协作的党外干部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组织部门负责考核、任用、提拔和管理,统战部门负责发现、培养、选拔和推荐,基层党组织和民主党派负责联系和配合工作,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科学编制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计划合理、举措详实的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全面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等各环节的衔接,既要在宏观上明确目标任务,也要在时间节点和数量质量上提出具体要求,切实推动高校党外干部工作从 “无指标、软任务”向“规范化、刚性化”转变。[3]

健全党外干部培养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能力素质。要以信息化为抓手,建立健全党外干部人才库,全面掌握党外干部政治理想、优势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组成等各方面情况,并据此制定分层培养计划,有针对、有梯次、有侧重地开展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下有一层人,中有一批人,上有一些人”的合理格局。[4]要以多元化为重点,大力拓宽培养教育渠道。既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行政学院等提供的培训机会,选派党外干部外出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校本资源优势,举办校内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参政议政培训班、党外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理论培训班等,着力加强党外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外干部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和理论修养,不断夯实“同心”思想基础。既要为党外干部搭建校内实践锻炼平台,安排其担任院长助理、处长助理等职,也要通过组织推荐、科技挂职、扶贫挂职、交流任职等方式,推荐党外干部到地方锻炼,帮助党外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驾驭大局、合作共事、协调关系和同向同行的能力。还要以个性化为补充,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政治成长与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为重点对象量身定做培养教育方案,切实增强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机制,科学配置人才资源。要把握原则与大胆使用相结合。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大胆选拔使用政治成熟、业绩突出、群众反映好的党外干部,条件允许的可以安排担任正职领导,使党外干部有职有责有权,做到“政治上充分相信,工作上放心使用”。要坚持标准与灵活使用相结合,在选拔使用的过程中,既要坚持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为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一视同仁的标准,严格工作程序,不降格以求,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不求全责备,主要看本质、看实绩,着重考察其“同心”思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及群众基础和代表性[3],优先使用、灵活使用党外干部,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心明眼亮用人才”。要党内使用与党外发展相结合,既要发展吸收优秀的党外干部为中共党员,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同时也要着眼统一战线的长远发展,有意识、有计划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保证党外干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到 “党外有人才,内外相辉映”。

健全党外干部联系沟通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优良环境。要建立健全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制度、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联系制度,与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谈真心、交诤友,定期听取他们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管理决策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关心、教育和引导党外干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要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列席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层干部会等重要会议的制度,定期向党外干部公开校情政情,尤其是涉及党外干部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要专门举行党外干部听证会,充分尊重他们对学校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他们参与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文化墙等载体,宣传党外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报道党外干部工作的成绩成果,弘扬优秀党外干部的先进事迹,使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广为人知、党外干部的优良形象深入人心,切实形成党外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央4号文的出台和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指明了很好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组织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央4号文,更加重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推进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培养更多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高素质党外干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屈文燕.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18-20.

[2] 袁正希,胡丽娟,宋慧,等.充分发挥源头作用 积极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39-42.

[3] 程焰.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任工作的思考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9-11.

[4] 张爵玉.高校选拔培养党外干部的实践与思考 [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1):41-44.

A Discussion of the Scien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Non-party Cadres

CHEN Zhan-ju1,LIANGDa-wei2
(1.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2.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

The work of university non-party cadr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of the united frontwork,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cadres.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non-party cadr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strengthen university non-party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ly,rally strength and provide talents not only for the university reform and development,but also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a central file,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scien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non-party cadres,and analys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On this basis,the route to improve themechanism of co-ordinating,planning,training,selecting,employing,and communication is put forward.

university;non-party Cadres;scientification;mechanism

G645

A

1009-055X(2013)06-0114-05

(责任编辑:邓泽辉)

2013-04-17

陈占炬(1985-),男,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教育。梁大为 (1976-),男,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华南理工大学干部队伍科学化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本期作者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