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2013-06-29 03:30何朝峰罗之勇
广西民族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仫佬族壮族汉族

何朝峰 罗之勇

民族认同是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因而对民族认同的界定也各不相同。Phinney认为民族认同是个体参加该民族的文化实践和活动,对该民族的积极态度及归属感,并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1-2]Helms认为民族认同是对一个文化群体的承诺和参与它的文化实践,而不考虑其种族归属。[3]万明钢和王亚鹏认为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在民族互动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基于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反观和思考而形成的对本民族和他民族的态度、信念、归属感和行为卷入,以及其对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等的认同。[4]秦向荣和佐斌认为民族认同是该民族成员对其民族身份知悉和接纳的态度。[5]史慧颖等人认为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6]我们认为民族认同既包括对自己所属民族身份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具体来说包括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

关于民族认同发展的研究,Phinney提出了民族认同发展的三阶段模型,Helms提出了白人民族认同发展模型以及适合于所有有色人种的民族认同发展模型。[7]这些民族认同发展的模型都是阶段性的发展模型,然而少数民族认同的发展并不完全遵循这种固定的阶段,这种阶段模型只是反映了研究者的一种伦理关怀。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同民族的认同发展并不是按照完全相同的发展模式。

仫佬族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仫佬族人口为21.6万多人,其中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青少年时期是民族认同发展的重要阶段,那么,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的发展状况如何?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有哪些影响因素?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有没有显著差异?仫佬族青少年与其它民族的民族认同有没有显著差异?这些问题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研究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罗城高中和罗城初中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式抽取被试。发放问卷980份,收回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其中仫佬族450人,壮族284人,汉族145人,瑶族、侗族、水族和苗族共31人;男性354人,女性532人,另外24人没有报告自己的性别;年龄在13-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1岁。

在450名仫佬族青少年中,男性164人,女性275人,另外11人没有报告自己的性别,仫佬族被试的年龄在13-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9岁。

(二)研究工具

1.史慧颖编制的民族认同问卷

该问卷包括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两个分问卷。其中,本民族认同分问卷包括本民族社会认同、本民族文化认同和本民族归属感三个因素;中华民族认同分问卷包括中华民族归属感和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认同两个因素。在本研究中,本民族认同分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69,中华民族认同分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61,总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61。

2.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内容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民族、父亲的民族、母亲的民族、父亲的文化程度、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会说本民族语言,以及家庭所在地是否在本民族的聚居区。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研究者在课堂上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SPSS(18.0版)上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不同年龄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分析表明,不同年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F(6,443)=4.544,p=0.000);不同年龄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F(6,443)=7.785,p=0.000)。

事后多重比较 (LSD)显示,13岁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低于15岁、16岁、17岁、18岁和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与14岁的仫佬族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14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低于15岁、16岁、17岁、18岁和19岁仫佬族青少年;15岁与16、17、18、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16岁与17、18、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17岁与18、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18岁与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发展趋势见图1。

图1:仫佬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的发展趋势

事后多重比较 (LSD)显示,13岁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低于15岁、16岁、17岁、18岁和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与14岁的仫佬族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14岁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低于15岁、16岁、17岁、18岁和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15岁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低于16岁、17岁、18岁、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16岁与17、18、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17岁与18、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18岁与19岁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发展趋势见图2。

图2:仫佬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趋势

(二)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

1.性别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见表1。

表1:性别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由表1可知,女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均显著高于男生。

2.父亲的民族身份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在450名被试仫佬族青少年中,父亲是仫佬族的共356人,父亲是壮族的共40人,父亲是汉族的共52人,父亲是侗族和苗族的各1人。由于父亲是侗族和苗族的仫佬族青少年人数太少,我们只分析父亲是仫佬族、壮族和汉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父亲的民族身份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影响。事后多重比较(LSD)显示,父亲是仫佬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父亲是壮族的,父亲是汉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父亲是壮族的,父亲是仫佬族的和父亲是汉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父亲的民族身份对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也存在显著影响。事后多重比较(LSD)显示,父亲是汉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父亲是仫佬族和父亲是壮族的;父亲是壮族和父亲是仫佬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3.母亲的民族身份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在450名被试仫佬族青少年中,母亲是仫佬族的共323人,母亲是壮族的共76人,母亲是汉族的共44人,母亲是毛南族的1人,母亲是侗族、瑶族和苗族的各2人。由于母亲是毛南族、侗族、瑶族和苗族的仫佬族青少年人数太少,我们只检验母亲是仫佬族、壮族和汉族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母亲的民族身份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4.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否影响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影响,F(3,444)=1.960,p=0.119;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也没有显著影响,F(3,444)=1.261,p=0.287。

5.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影响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影响,F(3,444)=4.157,p=0.006;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影响,F(3,444)=2.767,p=0.041。

关于仫佬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的事后多重比较 (LSD)显示,母亲是小学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母亲是高中 (或中专)文化水平和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母亲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母亲是小学文化水平与母亲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是高中 (或中专)文化水平与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以及母亲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于仫佬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的事后多重比较 (LSD)显示,母亲是小学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母亲是高中 (或中专)文化水平和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母亲是小学文化水平与母亲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是初中文化水平与母亲是高中 (或中专)文化水平、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是高中 (或中专)文化水平与母亲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6.是否会讲仫佬语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会讲仫佬语与不会讲仫佬语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4。

表4:是否会讲仫佬语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由表4可知,会讲仫佬语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不会讲仫佬语的仫佬族青少年;会讲仫佬语和不会讲仫佬语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别。

7.是否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家庭所在村子或小区是本民族聚居区和不是本民族聚居区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5。

表5:是否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对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

由表5可知,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不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的仫佬族青少年;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和不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的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仫佬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比较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6。

表6:仫佬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比较

由表6可知,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并且二者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四)仫佬族与壮族、汉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仫佬族、壮族、汉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7。

表7:仫佬族、壮族和汉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比较

由表7可知,仫佬族、壮族和汉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三个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 (LSD)显示,壮族的本民族认同显著高于仫佬族、汉族;仫佬族与汉族的本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

在本研究中,13-19岁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赵燕和韦磐石对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和土家族的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递增趋势。[8]张颜军对藏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初一到高三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呈上升趋势。[9]这与本研究中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发展是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秦向荣对汉族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11岁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最高,然后呈现下降趋势,直到17岁才开始上升。[10]汉族青少年与仫佬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及藏族青少年在民族认同发展趋势上的不一致,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发展模式的不同。

(二)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

在本研究中,仫佬族女性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男性,这与赵燕和韦磐石[8]的研究是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中,女性接触和秉承了更多的民族文化遗产,因而女性往往具有更高的民族认同。

在本研究中,父亲的民族身份会影响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但是母亲的民族身份却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大多是嫁入男性家中生活,因而父亲所属民族的文化比母亲所属民族的文化会对孩子有更大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母亲的文化水平同时影响着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但是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父亲更多的忙于工作,家庭教育更多由母亲来承担所导致的。有趣的是,在本研究中,母亲文化水平越高,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越低,这可能是由于母亲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大多生活在县城或乡镇,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大多生活在农村所导致的。仫佬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农村比在县城表现得更为明显,因而农村的仫佬族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民族认同。遗憾的是本研究没有考查家庭所在地是否会影响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因而无法检验该解释的正确性,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来进一步进行考察。此外,母亲文化水平高的仫佬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反而低,也可能是由于文化水平高的母亲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本研究中,是否会讲仫佬语以及是否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会影响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但对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影响。能够讲仫佬语以及生活在仫佬族聚居区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仫佬族传统文化,因而会表现出更高的本民族认同;是否会讲仫佬语和是否生活在仫佬族聚居区并不会影响到个体对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因而对中华民族认同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仫佬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在本研究中,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显著地正相关 (r=0.712),这表明仫佬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不矛盾的,个体可以做到既爱自己的民族,又热爱中华民族。在本研究中,仫佬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这表明仫佬族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

(四)仫佬族与壮族、汉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比较

在本研究中,壮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感显著高于仫佬族和汉族青少年,而仫佬族与汉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因而壮族青少年的本民族认同感更高一些。在本研究中,仫佬族、壮族和汉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仫佬族、壮族和汉族青少年都同样地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1]Phinney,J.S.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Review of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8.

[2]Phinney,J.S.,Anthony,D.O.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thnic ident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7,54(3).

[3]Helms,J.E.Some better practices for measuring racial and 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7,54.

[4]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36(1).

[5]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6]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2).

[7]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

[8]赵燕,韦磐石.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

[9]张雁军.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拉萨: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秦向荣.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2).

猜你喜欢
仫佬族壮族汉族
国清荣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