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2013-07-06 11:56朱晓光王斯荣
吉林林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松褐微胶囊天牛

朱晓光,王斯荣

(江西省万安县林业局,江西吉安 343800)

松褐天牛(Monochamu alternatus Hope)又称松墨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墨天牛属,是松树的一种蛀干害虫。近年来,松褐天牛在万安发生蔓延速度很快,呈趋重发生态势,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因其成虫是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万安县造林绿化成果和生态建设。通常使用3 000倍液杀螟松防治松褐天牛,但因长期使用使之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差、成本高,而且易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为进一步抓好松褐天牛的防治,作者开展了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植物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防治对象为松褐天牛;试验药剂为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江西天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喷粉用东方红18型喷粉机。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药剂设计

试验药剂为5个处理:A、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B、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C、2.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D、3 000倍液杀螟松乳油;E、空白对照区(CK)。每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共15个处理区。

1.2.2 试验处理区设计

试验设在万安县五丰镇上坑马尾松纯林,林地面积50 hm2,树龄20~30 a,树高在10~16 m,树下植被丰富,划分为12个处理区,各处理区林地面积为1 hm2,各处理间隔保持50 m。

1.2.3 施药方法

2013年5月20日,在五丰镇上坑马尾松纯林12个处理区分别以A、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 7.5 kg·hm-2,B、1.0%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C 、2.0%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D、3 000 倍液杀螟松乳油进行喷药处理,重复3次。

1.2.4 药效调查计算方法

①诱捕器调查:防治前在各处理区分别挂上10个诱捕器 ,每个诱捕器间距150 m,分别在药后1 d、5 d、7 d、14 d、27 d、35 d 调查诱捕数量。

②诱木设置调查:在每个处理区喷药前随机放置5根诱木,每根长2 m、间距20 m,分别在喷药后 5 d、10 d、14 d、35 d 统计诱木刻槽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刻槽数-处理区刻槽数)/空白对照区刻槽数×100%

③处理区药剂试验:每个处理区随机选择标准株10株松树,并在标准株上挂好铁皮套笼,每个虫笼放40头健康的松褐天牛,并且在每株试验树上挂上铁皮做的标签,在标签上记录药后每天的活虫数、死亡数、取食情况及喷药时间。药后14 d、35 d调查每个处理区松褐天牛活虫数,计算虫口死亡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死亡率(%)=施药前活虫量-施药后活虫量/施药前活虫量×100%

校正防治药效(%)=(处理区虫口死亡率-空白虫口死亡率)/(100-空白虫口死亡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5月20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湿度为38% ~63%,温度在25℃ ~30.2℃,药后4 d、9 d、16 d有小雨或中雨,其他天气均晴天。药后天气状况良好,对药效结果无影响。

2.1 诱捕器诱捕数量

统计各处理区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的数量,计入表1。

表1 各处理区松褐天牛数量(只)

从表1可知,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防治效果药后14 d,10只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为89只,明显低于3000倍液杀螟松乳处理区178只,也低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处理区,与2.0%噻虫啉微胶囊粉处理区85只接近。各处理区在药后7 d诱捕数量最多,5月27日左右可能是第1代褐天牛成虫高峰期。

2.2 诱木刻槽数量

统计各处理区诱木刻槽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计入表2。

表2 不同剂量处理区松褐天牛诱木刻槽数量

从表2可知,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处理区,药后14 d松褐天牛诱木刻槽数为206,防治效果为80.56%,药后35 d刻槽数为204,防治效果为80.60%,高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处理区64.07%,远高于3 000倍液杀螟松乳处理区的防效40.21%,接近2.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处理区的防效81.17%。这表明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持效期可达35 d以上。

2.3 林间防治效果

调查施药前后的活虫数量,计算虫口死亡率和防治效果,记入表3。

表3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

从表3可知,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后14 d防效为63.47%,药后35 d防效为64.26%;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后14 d防效为81.21%,药后35 d防效为86.60%;2.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后15 d防效为80.15%,药后35 d防效为86.94%。

3 结论

利用1.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药后35 d,从诱木刻槽调查防效为80.60%,试验防效为86.60%,高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效64.26%,远高于3 000倍液杀螟松乳油的防效42.18%,与2.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效86.94%接近,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具有持效期长、防效好、成本低、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是当前大面积防治松褐天牛的首选药剂,应大力推广应用。

[1] 谢嵘,康国华,温小遂,等.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试验初报[J].江西植保,2009,32(7):147 -149.

[2] 衷敬峰,邱达椿,罗忠华,等.噻嗪酮·异丙威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81-83.

[3] 王四宝,刘云鹏,樊美珍,等.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505-508.

[4] 衷敬峰,赖照明,罗海兰,等.25%毒死蜱微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3):64-66.

[5] 康国华,朱永生,温小遂,等.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持效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73-76.

[6] 衷敬峰,罗海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防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药科学与管理,2013,(3):43-45.

猜你喜欢
松褐微胶囊天牛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天牛到底有多牛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自修复微胶囊囊壳材料力学性能的反演分析
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的制备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