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13-07-11 09:08吴幼章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院技能人才

■吴幼章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青年才俊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2011年7月,中组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职业院校是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更要注重青年技能人才的科学成长规律,梳理正确的科学人才观念。成都市技师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不懈探索、总结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满足市场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青年技能人才。

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向我们很好地揭示了人的认知规律,而这一规律在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10年前的职业教育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始的,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再到实作训练,整个培养过程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痕迹,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脱节,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无关。毕业的学生到了企业,许多技能都只能从头学起,技能成长相对落后,技能教学的技术知识水平落后于企业当前水平,学生一般只能毕业实践几年后才能独当一面地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终于得出规律: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实践入手,从工作入手,企业参与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习领域和职业领域融合,学习目标和产业需求一致,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后进入企业实践,拥有了初步的实践经历后再完成理论的提升。这样,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真正成为具备职业能力、满足市场需求、胜任企业工作、具有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

顺应规律,不断革新

掌握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成都市技师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基本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新模式。成都市技师学院学习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英国的“学徒制”模式,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途径的“12121” 人才培养模式。即建成一个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发两个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个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推行“双证制”;建立一个顶岗实习学生追踪服务和毕业学生继续教育服务机制和共享资源平台。

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院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重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工作站,建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实验室。中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学校建有正方教务管理平台和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试题库平台和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已在建。

创设新专业。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成都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建立包括就业导向、专业指导、专业责任、专业动力、专业依托、专业质量和专业拓展在内的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每年组织召开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专题评审会,不断更新旧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软硬条件稳步开发新专业。

构建新课程。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院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一是构建“两平台+多方向+双拓展”课程结构。“两平台”指全院性的公共课程平台和分专业群构建的专业技术课程平台。“多方向”指每个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对应一个国家职业工种。“双拓展”指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课程。二是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各类任选课程。三是建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推动新课改。课程开发从学校为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学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院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新评价。学院对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由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用人标准融合成学院评价标准,由行业、企业和学院等组成评价主体,建立包括组织、目标、标准、信息、评价和反馈六个子系统组成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目前学院成立了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明督导小组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建立了学生信息工作站,制订了各类质量管理制度。采用平时抽查、定期检查、年度目标考核、学生网上评教等措施,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监控评价工作质量。

推行新合作。人社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前提。技能人才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其培养必须有企业参与,必须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发、从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特别是技能训练环境,必须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按照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去培养技能人才。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各系建立了系级指导委员会,逐步形成了计划、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建立了上下联动、统筹发展的二级管理体系。同时,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二是树立品牌形象。学院选择合作企业时,侧重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高端领先的企业,突破传统的生产、教学、研发、培训四个方面的合作模式,倡导开放的合作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亮点。截至去年年中,与学院合作企业总数已达612家,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深层次合作企业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5家。合作专业涉及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现代物流等领域。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是学院的合作伙伴,学院和世界前100强公司德国博世集团(投入80万元)、世界检测技术领先企业英国雷尼绍公司(投入40万元)合作,在学院分别建立了数控系统实验室和激光检测实验室,双方互派人员进行培训,共同开发培训教材;与上海厚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2个数控专业学习工作站;与四川烟草工业公司合作,企业提供资金将职工培训中心建在学院,学院提供师资和场地,双方共同参与员工培训。近期学院又投入重金,分别和西门子公司、智翔集团共建设两大实训基地。

三是提高合作质量。广度决定了规模,深度决定了高度。实践证明,只有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才能让学院真正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学院与三向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SX-815F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设备获得全国技工院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在工业自动控制高技能人才实训考核设备领域取得突破;学院与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联合建立培训基地,为该集团西部地区的客户提供培训服务,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硬件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师资水平。

问题与挑战

一是人口因素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随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备高超技能、良好理论的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成为技能人才市场的主体需求。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每年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场人口加速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转移,人口和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变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二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失衡带来的新挑战。每到年初,企业扎堆地到学院招揽人才,但学院的学生总量达不到企业的需求。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学院开发的有效岗位和毕业生数的比例为3∶1。为了与企业建立更长远的联系,我们尽可能为每家企业输送人才,但数量上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企业为了多招录人才,放宽了对专业的限制条件,这导致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率下降的现象。同时,在就业行业分布中,机械加工类、电子信息类、机电工程类的就业比较畅通,但市场需求量很大的焊工(热加工)类、物流类生源很少,导致该类行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三是政策弊端带来的不公平。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毕业证书无法得到社会和国企的认可,也得不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认可,特别是现在技师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学历成为“致命伤”。虽然有部分地区出台了认可技工院校学历的文件,但文件的有效范围仅仅限于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在政府招录公务员等岗位时,持技工院校毕业证的考生也被挡在门外。因此我们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技工院校学历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让我们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也留下了遗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任重道远,只有遵循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才不辜负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学院技能人才
初等教育学院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学院掠影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