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列佐夫斯基刑事档案

2013-07-12 18:49丁佩华
检察风云 2013年14期
关键词:寡头夫斯基俄罗斯

文/丁佩华

别列佐夫斯基刑事档案

Berezovsky's criminal records

文/丁佩华

鲍里斯·阿卜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是一位在俄罗斯颇有争议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他是一名技术博士并最终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苏联解体使他从80年代末起获得了一系列发财的机会,从而在90年代成为俄罗斯红极一时的人物:既在经济上取得寡头地位,也在政治上获得重要影响,成为叶利钦所倚重的人物。不过,普京执政后,他的身份和地位一落千丈,他因欺诈、侵占国家财产、洗钱、鼓动暴力夺权等罪名屡次被缺席审判,遭国际通缉。幸运的是,他脚底抹油溜得快,于2003年获得在英国政治避难的待遇,从而躲过了牢狱之苦。不过他在英国也并不安生,每每惹出官司,终于走上了穷

俄罗斯寡头之死

2013年3月23日,经历68年人生的俄罗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在他的流亡地、英国伯克郡的寓所内死亡。他是死在了浴室里,事后被保安发现。作为俄罗斯特殊人物,他的死立刻引起英国警方的重视,伦敦司法机关派出防核辐射、防毒和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对其死因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是,别列佐夫斯基因心脏病突发而死。

别列佐夫斯基出生于1946年1月23日,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为苏联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高级实验员。别列佐夫斯基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实现了从博士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又完成了从高级工程师到企业经营者的转变,并成为一名苏共党员。不过,他曾打算考莫大物理系,但据说因他是犹太人没被录取,进了莫斯科林业学院的电子和应用计算技术系。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担任过苏联科学院控制研究所试验室的主任秘书,写过一百多篇论文和几部著作,两次获得学术奖。他曾同伏尔加汽车厂合作,主持自动设计系统和软件保障研究课题。1989年,他成立了伏尔加轿车销售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获得了进口和销售奔驰车的官方地位,从此他于上世纪90年代财运亨通,飞黄腾达。

在获得最初的经济基础之后,别列佐夫斯基的野心和势力扩大至金融、地产和媒体等领域,并成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兼国际决策理论学会成员和国际科学基金会创始人。90年代中后期,别列佐夫斯基因对叶利钦连任总统竞选的资助开始涉足政界,1996年10月至1997年11月担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曾参与处理车臣人质问题。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他从叶利钦那里讨得独联体第二执行秘书一职。1999年12月,他当选为俄第三届国家杜马的代表。

别列佐夫斯基的经营犯罪在90年代末开始显露,最初发现他犯罪劣迹的是《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赫列普尼科夫。后者于1996年先后在《福布斯》杂志及自己的专著中揭露别列佐夫斯基欺诈、洗钱、谋杀、与车臣非法武装勾结等情况。例如,他揭露别列佐夫斯基在私有化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廉价收购并掏空国有企业资产,然后再使企业破产,从中获得政府财政补贴。又如,赫列普尼科夫指责别列佐夫斯基收

途末路…… (图/东方IC)买凶手杀害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利斯齐耶夫。

非法侵占,生前被指谋杀

指责谋杀非同小可,别列佐夫斯基为此于1997年2月将《福布斯》杂志告上伦敦法庭,聘用英国最好的律师为自己辩护。诉讼案最后以被告承认指责不实,被告声明澄清事实,并同别列佐夫斯基协议撤诉而告终。但赫列普尼科夫的相关文章在删去了指责谋杀的内容之后,仍然登载在《福布斯》网站上,让人有“内容不完全是假的”感觉。而赫列普尼科夫则于2004年在莫斯科遇害。

1999年1月,俄罗斯总检察院就别列佐夫斯基非法侵占资金、非法经营和洗钱等展开调查。第一项是指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向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借公司公款2亿多卢布,后两项与别列佐夫斯基控制的伏尔加销售公司把出售2300辆伏尔加车获得的收入1440亿卢布用于收购俄罗斯公共电视公司、莫斯科独立广播公司、《生意人报》和《星火》杂志社等的股份有关。

这些指控在同年11月被撤销,但随后重新提出。2000年11月,俄罗斯检察院再次提出对别列佐夫斯基非法侵占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资金的刑事指控。指控内容划分为三:教唆诈骗、不从境外返还欠款、洗钱。其中,贷款直至10年后才了结。2010年8月,瑞士政府用别列佐夫斯基在瑞士被扣押的“安达瓦”公司账户内的资金转给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5200万美元。

从2001年起,别列佐夫斯基因这些罪名屡遭国际通缉。

2002年,俄罗斯总检察院对别列佐夫斯基提出新的指控,指责他侵占伏尔加销售公司的股票。同年12月,俄罗斯总检察院向英国内务部提出引渡别列佐夫斯基和另一名同伙的要求。罪名是,别列佐夫斯基1994年11月至1995年7月担任伏尔加销售公司经理委员会主席期间伙同公司总经理尤里·杜波夫在俄境内实施诈骗犯罪。2003年3月英国内务部曾将两人扣押,后来在共同支付保释金10万英镑后获释。不过,英国法院最终决定拒绝俄罗斯的引渡要求,给予别列佐夫斯基政治避难地位。2007年11月,莫斯科萨维尔法院以非法侵占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2.14亿卢布缺席判处别列佐夫斯基六年监禁。2009年6月,克拉斯诺戈尔斯克法院以别列佐夫斯基伙同另一名犯罪人非法侵占伏尔加销售和生产两家公司1.4亿卢布,缺席判处别列佐夫斯基13年监禁。

另外的侵占案是别列佐夫斯基上世纪末非法获得占地14公顷的国家朱可夫卡2号别墅。该别墅曾居住过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和俄政府总理西拉耶夫。别墅于1999年卖给了伏尔加销售公司,后转到别列佐夫斯基女儿叶卡捷琳娜的名下。2004年9月,莫斯科州梅山区法院就此对别列佐夫斯基再发国际通缉令,别墅被收归国有。

2006年,俄政府以别列佐夫斯基鼓吹“暴力夺取俄罗斯政权”的罪名再次要求从英国引渡别列佐夫斯基,但还是遭到英方拒绝,法官的理由是:如果启动引渡程序,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2008年,别列佐夫斯基被控诬告俄警方对其实施谋杀并伪造证据。俄调查委员会揭露:别列佐夫斯基为获得在英国的政治避难地位,杜撰了关于俄内务部有针对性地培训谋杀他的特种人员的谎言。

涉嫌跨国洗钱

除了俄各级司法机构对别列佐夫斯基所指的犯罪刑案外,别列佐夫斯基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洗钱犯罪均遭当事国警方的调查和追究。

早在1999年,瑞士检察院就对别列佐夫斯基的欺诈和洗钱犯罪进行调查,将他列入不受欢迎者名单,禁止其进入瑞士。2006年5月,别列佐夫斯基在圣保罗机场被拘押,巴西警方怀疑他利用巴“科林斯联盟”足球俱乐部洗钱。一年后巴西护法机关逮捕了本国媒体体育投资公司经理朱拉伯齐阿纳、诺亚纳贝特鲁以及科林斯联盟足球俱乐部的领导人,对别列佐夫斯基等进行国际通缉。2007年8月,荷兰税务机关指控别列佐夫斯基在荷兰洗钱。同年,别列佐夫斯基于1997年利用首都农业储蓄银行1300万美元贷款购买法国别墅等事项被发现。2011年2月17日,应俄罗斯总检察院的要求,别列佐夫斯基在法国昂蒂布蓝色海岸的总价值7400万欧元的别墅、两艘豪华游艇和众多名画被扣,并于次年被没收。曾经出现的插曲是,在法国司法调查中发现,这些资产的注册主体不是别列佐夫斯基本人,而是他于2001年在直布罗陀注册的“伊坎信托”公司。根据法国相关立法,俄总检察院提出的没收资产要求曾遭拒绝,扣押的资产曾被解禁,别列佐夫斯基则否认自己在法国有资产。

对于俄警方对其穷追猛打的刑事追索,别列佐夫斯基既不买账也不安分。2012年2月,别列佐夫斯基向“非出生在苏联的俄公民”发表公开信,号召他们用大规模骚乱反对现政权。在普京新任总统就职前夕,别列佐夫斯基又号召俄公民走上街头,阻止交通,阻止普京就职。4月末,别列佐夫斯基特地设立5000万卢布的“逮捕普京”奖金,5月6日,奖金数额增至5亿卢布,同时表示,愿意为自己在1999—2000年支持普京当选总统接受公正审判。

财力耗尽,心力交瘁

除此之外,别列佐夫斯基在2012年输了两个致命的民事诉讼案子。2007年10月,别列佐夫斯基状告俄另一寡头、原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阿卜拉莫维奇曾乘人之危和借助俄政权的威势,用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手段廉价收购了别列佐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份,要求被告补足50亿美元的差额款,结果没赢。法官认为别列佐夫斯基的法庭证言是即兴的,不真实、不可靠,而阿卜拉莫维奇提供的证据精准,具有可信度。另外的诉讼案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叶列娜·戈尔布诺娃诉与别列佐夫斯基离婚后要求对方支付巨额赡养费案获得法院支持,法官判别列佐夫斯基支付原告及子女抚养费高达2亿英镑。

至此,别列佐夫斯基已是财力耗尽,心力交瘁。如果说,四五年前他尚有13亿美元资产的话,那么到了2012年末,他开始靠出售属于自己的房产还债度日,不得不辞退所有工作人员和绝大部分警卫人员。至此他才有所悔悟,临死前两个月,他曾写信给普京,承认自己犯了许多错误,希望得到原谅,希望能被允许回国。在死亡前一周内,他数次心脏病发作。他在临死几小时前对记者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表示,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自己对包括在俄建立民主制度等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已发生改变,他不再希望过多参与政治,只希望能够回到俄罗斯。也许,他已经感觉到死亡临近,良心有所发现。

别列佐夫斯基是俄罗斯寡头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俄罗斯寡头具有的多重人格特征,其中既有投机专营、违法交易、无耻敛财,也有慷慨解囊、“大度”奉献;既有争权夺利、你死我活、互不相让,也有阿虞奉承、权钱交易、互“谦”互“让”;既有旧时本色的一面,也有在无序环境中养成的性格凶残的一面;既有被谋杀的经历,也有被指谋杀他人的嫌疑,等等。他在战后的和平环境中出生、成长,在苏联解体后的乱世中崛起,积聚起可观的财富,并将势力伸向金融、媒体、科学机构,觊觎获得相应政治地位。他的死亡标志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崛起的寡头势力正呈加速衰败趋势。

总之,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寡头开启了合法、不合法从事生产、金融、地产和商贸等活动的先河,他们是俄罗斯最初改革阶段和经济危机环境中的巨大得益者。不过,寡头势力的衰亡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在法制建设、政府管理、经济改革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相反,在普京政权对90年代的寡头实施有力打击之后,社会中已经弥漫开的腐败风气并未得到有效抑制,那些包括官员在内的步寡头们后尘者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捞金手段,使得俄罗斯反腐败和反犯罪的斗争更加艰巨、复杂和尖锐。这是上世纪90年代形成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寡头经济埋下的隐患,而彻底铲除尚有艰难的路要走。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寡头夫斯基俄罗斯
权方和不等式的一个推论及其应用
罗科索夫斯基(下)
短视频四寡头
罗科索夫斯基(上)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确定和不确定策略框架下的古诺双寡头模型
寡头婚车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