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3-07-18 06:00查静玮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梯形小组讨论

查静玮

初中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将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动脑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识结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学习,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了解,对学生自主学习做一些探讨。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参与意识.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那是无法想象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的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才会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在乐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有了这种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如学生在理解对角线的概念时,常常忽视“有公共顶点”、“两条射线”等条件,为此,可举反例:①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②有公共顶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角。当教师提出一个反例后,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大多数学生为找出反驳的例子,主动地思考、分析、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首先讲公元前600年左右,泰勒斯用一根棍棒测出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以此引人新课。趣味式的课堂引人,能引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思维活跃,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再如,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直线、射线、线段的原形:笔直的铁轨、手电光束、琴弦,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到这三种基本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启发学生举例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显示相应的画面,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识图形、研究图形的兴趣。

2.组织小组讨论,促进高层参与

新课改倡导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地获得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必要的小组讨论,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在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收到良好的实效,教师就必须为他们的讨论做好充分的组织。首先,迁移铺路。因为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切人,有序地展开.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正确的。这样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才能有的说,才能听出别人的想法与自己有什么不同,达到高层次的参与,确保讨论之后人人有收获。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先在课堂用l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体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特别强调纵轴、横轴、纵坐标、横坐标、象限等基本概念,反复强调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时学生对本节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教室外完成课后练习。首先在室外一片空地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规定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粉笔画在地上,用砖头的边长作为数轴上一个单位,建立好坐标系后教师马上提出问题“谁能说出教师所站位置的坐标?因为是室外,学生说话非常随便,所以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当教师要求学生们回答时,连那些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争着举手。完成这一程序后,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教师又将全班学生随意分成两组,采取竞赛的形式,互相提问、解答。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休地位,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同学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气氛活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鼓励质疑问难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维,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设疑.若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易混处等环节设疑问难,可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同学们根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特征.用集合图画出它们之间的包含与并列关系。其中爱动脑筋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想到梯形也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里有梯形,还包含平行四边形,它和梯形同样也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兴奋当中,引导她到黑板前画出来。本来这个知识下节课要研究的,但是她的思维超前到位了,如果不让她说,又怎样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的差异呢?由此可想到,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考虑学生个体化的需要,要依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要注重渗透学法,使学生善学。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梯形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卑的梯形弟弟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