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歌曲《我要去延安》中延安文化元素

2013-07-20 15:23张书凡李晓艳宜昌市第一中学湖北宜昌443000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泥湾延安精神延安

张书凡 李晓艳 (.宜昌市第一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歌曲《我要去延安》由化方作词,徐沛东作曲,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献礼建党90周年金典歌曲,文词新颖、音乐风格独特,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号角般的感召力脱颖而出。歌曲具有泼墨般的大气与明快,又有呼喊般的苍劲与粗旷,意境鲜活。歌曲以写实的笔触,放眼“黄河边”, 远眺“黄土高原”,即景生情于“窑洞前”“ 石磨碾”,触物追昔“ 仿佛回到昨天”。1把延安的历史和历史的延安动情真挚地描摹了一番,深深的启迪人们对延安的画面想象,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运用延安文化元素及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以期唤起当今天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崇敬。

一、延安物象和地名文化元素

歌曲《我要去延安》的歌词中词作家化方对延安地名文化元素妙用,堪称一绝。将延安的典型景象作为歌曲抒情搭建起“我要去延安”的主体情感,引用“黄河边,延水岸,黄土筑高原,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昨天,把人们带到了蕴涵具体历史记忆与情感内容的“昨天”。从“窑洞”“石磨”与“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青枣园”“安塞鼓”“山丹丹”“羊杂汤”“黄米饭”等物象或地名的呈示,激起了人们对延安的情感记忆,唤起了人们对红色革命岁月的怀年与敬畏,使人们在心灵深处得到一种洗礼和深层的审美体验。并从抒情视野的角度对历史景物的感念转向对当今美好景物的赞美:“先去忆苦思甜再看山花烂漫,看时间荏苒看万山红遍。”使人们在美好绚烂的感觉中获得在忆苦思甜中看山花烂漫的精神启迪,从而实现了歌词主题思想的准确诠释与升华。

二、延安精神文化元素

延安是根据地,延安是红色的胜利的象征。 多年以后的今天,延安依然延续着这种象征,歌曲《我要去延安》选的就是这种象征意义,说是去延安,其实是要说去一个梦想之地。写延安的作品很多,小时候总是听妈妈演唱《南泥湾》:“花篮花儿香,来到了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与往年不一般”等等。再则,就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中央红军来到了陕北”这些都是经典的诗与歌,每一次听或读,都会眼含热泪。延安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延安是那个时代一个人和一群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一个民族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一个主义继往开来的地方,是神圣与伟大发祥的地方;延安又是新思维、新思潮的代名词,是革命与革新的一种象征。延安是一种精神文化,真实的启迪和洗刷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品读歌词仿佛身临其境—延安精神,想去和革命先辈靠近、去和真理品格相融,从“先登”“再看”“先听”,又“喝”又“吃”—所有这些都只为那“忆苦思甜”,倡导人们去景仰革命先人的精神与伟绩,去重新领略那被时光流年冲淡了甚至是要忘却的延安崇高精神。2告知我们应该展望一种信念,延安精神文化品质厚实有余,虽然“时间荏苒”但党的光辉必将“红遍”“万山”照人心田,秉承延安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定可实现。

三、延安音乐文化元素

作曲家徐沛东继80年代刮起的“西北风”后,21世纪“老夫聊发少年狂” 又一次青春火焰般激情燃烧,再次创作出撩人心弦、振奋人心的歌曲《我要去延安》。他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晰,充分地贯用了在创作中的语境的建构,准确的把握了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创造性地开发和挖掘新的音乐风格灵感,极为充分、准确、到位的创作出该作品。徐沛东根据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的主要音调和旋律进行了较为现代的建构、重组,从而形成了歌曲《我要去延安》的主题音乐基调。从《南泥湾》主题音乐材料分离出前十六音作为动机性节奏,扩充后结构将节奏拉慢拉长,以原动机音乐解构三个变体乐汇与小乐汇连缀而成,以慢入散点式的音乐结构布局紧贴歌词的意境,使歌曲的写实性铺叙变得大气磅礴,音乐充满粗犷与豪迈,反映着一种延安文化精神。歌曲通过激进向上的主旋律深刻的洗礼人们的灵魂和感染人们的心绪。歌曲的主题词句“我要去延安”采用《南泥湾》的主题性音调,对原曲调《南泥湾》节奏作了移位,借助“摇而不滚”的处理达到“换形不移步”创作。3《南泥湾》的主题性音调曲调变化贯穿整曲四次出现,在旋律上把革命历史的严肃题材风格,以新时代人们的思维直觉来附体,保持了该歌曲音乐纯真率性,平民通俗,并充分地融入了当今时代性音乐元素,激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

歌曲《我要去延安》的音乐元素在于主题性格有着鲜明的地方性、历史性、革命性音乐韵味,动机性音乐乐汇的结布局节制合理、又富有时代气息,音乐语言深刻、形象、极富张力,朗朗上口易于被记住和流传,这是曲作家徐沛东深厚创作功力又一体现,是把握大俗大雅之风格的又一成功之作。

四、二度创作摇滚音乐元素

歌曲《我要去延安》刚开始看歌名的时候觉得它是一首红歌,年少的我真没有太在意,但是当听完全曲之后忽觉得和以往印象中的红歌有所不同,它没有那种“说教”的味道,没有云山雾罩的歌词,也没有山呼海叫的旋律,有的是直击人们思维的流行韵味,融合摇滚音乐元素和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听来十分有行进感和节奏感。歌词通俗易懂,虚实如画,如“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昨天”,还有“山丹丹”“羊杂汤”“黄米饭”等等,觉得非常亲切和富有历史感,引起了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的回味和共鸣。徐沛东的巧妙的谱曲,将《南泥湾》歌曲中的主旋律贯穿于整个歌曲之中,和谐之音,张弛有度,且有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流行和民族的经典结合,是一首令人振奋、百听不厌的极富流行的红歌。

从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走出来的歌手李龙,他对该歌曲的成功演译无疑是对该歌曲的二度创作起到了决定性成功的作用,尤其是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准确到位的诠释了《我要去延安》这首歌曲要表现的文词意义和音乐风格,二度创作中摇滚音乐元素的妙用令人叹止!全曲充满亲切的延安文化元素,真实再现了延安的名胜古迹和勤劳朴素的延安精神,唱出了延安风采,令人欣赏。

结语

歌曲《我要回延安》值得品味的是一种延安文化,反映的是一种延安精神,唱出的是一种延安回归。词曲作家所坚持的艺术个性是彰显出一种时代性审美取向与民族性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精神品质。正是凭着这一精神品质,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品方能达到高水准的艺术性与极强的传唱性完美统一。歌曲《我要回延安》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完美地表达出歌词意义内涵,更体现在作品艺术个性的丰满呈现,除了在对歌词的情感信息与精神内涵精确把握的基础上,更多的体现了延安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延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使歌曲《我要去延安》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完美之作。

1.张建国.歌曲《我要去延安》简析[J].福建:福建艺术,2011.03.

2.李 韵.中国文联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侧记[N].北京:光明日报,2012.06.

3.化方、徐沛东.《歌曲》[M].2011.04.

猜你喜欢
南泥湾延安精神延安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南泥湾开荒志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