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讨论之我见

2013-07-29 05:45邓超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探究评价

邓超

摘要: 讨论教学法作为新课改理念中合作交流和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已被广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广泛运用本文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使课堂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讨论;探究;评价

一、 中学数学课堂讨论存在的一些问题

讨论的内容过于肤浅

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浅显,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只是为了彰显课堂所谓的生动活波,彰显自己是课改的新课学生针对什么问题展开讨论, 直接决定了讨论的质量和效果仔细审视课堂讨论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发现, 一些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讨论,一些问题虽有一定思考性, 却没有争议性,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本来意义在小组合作讨论中, 真正具有认知矛盾和思维的冲突,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并不多见

.讨论时机不对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种做法其实是欠妥的,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学生刚刚接触到一个新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让他们讨论,无异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讨论时机的把握对讨论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当学生产生“ 徘徊” 的心理状态时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 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 此时适时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 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

3.讨论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几个围在一起就是合作交流,就是课堂讨论课堂上,课桌两两相对,或三张相拼,学生按教师的安排成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听取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整个讨论过程看似合理,但是教师是否关注结果得到的过程?学生是在尝试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还是仅仅将问题的结果共享?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看似学生在自主地学习,实际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试问又怎能带给学生收获? 只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从学生身上取长补短,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讨论方能达到效果

二、 基于中学数学课堂讨论的几点建议

1、讨论前,精心准备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为讨论提前做好准备,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所学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长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的组建讨论小组;其次,研读教材,理清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合理的设计讨论问题,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讨论要求,教师的这些准备工作是课堂讨论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

2、讨论时,合理的引导和调控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讨论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时的教师由讲课时的紧张状态进人一种相对松弛的状态,站在讲台前袖手旁观,不肯走下讲台深人到学生当中去实际上,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小组学习的过程作必要的指导,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由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入讨论环节之后,学生的讨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偏离正题,所以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当中要做好调控,切实地加以引导,既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又要保证讨论的目的性

3、讨论后,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讨论中进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很关键的一步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提倡及时总结,其实,有时候马上总结可能适得其反,正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可以选择延时评价,即在学生讨论后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还不能理解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切莫急于求成对于学生创新性的想法,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通过讨论结果获得静态的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养成的思维品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也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学会合作,而合作则需要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讨论中做到思考、交流与反思相结合,不流于形式,从而使它发挥最佳效果,为课堂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探究评价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