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情境教学探究

2013-07-29 05:45黄友明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创设科学

黄友明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情境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一、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

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实施情境教学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情境教学所要求的“情境”,要贴近现实、接近生活,为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创设的情境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是一门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生活实际,必须是以生活中的原型建立科学概念,不能乱编滥造()综合性原则情境教学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满足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包含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还应该包括促进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3)合理性原则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才能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初中科学这门学科而言,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二册“力的存在”一课,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后提问:

师:“树叶为什么会动?”

生:“因为有风”

师:“我们能看见风吗?”

生:“不能”

师:“我们不能直观看见风,但我们可以通过风在树上、尘土上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知风的存在在科学上,许多事物都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可以根据事物产生的效果来确认事物的存在”

力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以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环境中的“风力”逐步感受力的存在,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深化思维模式

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的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授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概念和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上,如果教师只为讲课而讲课,学生就容易乏味,激不起学习的兴趣但如果给学生创设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生会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激发起探索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例如,“力的存在”一课,“力”是初中科学中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认识力是今后学好力的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建立力的概念是一个逐步加深和拓展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引导—体验—合作”的教学法,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各种体验活动,逐步深化学生思维

3创设纠错情境,加深学习印象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加深学习认识,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思维上的偏差,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激发学生自己去怀疑、去分析错因,寻找治“错”的良药,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

例如,“

力的存在”一课,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有的情况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改变无法察觉,需要对微小的形变放大()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较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先提出“错误”的假想,然后让学生采用放大措施,将看不见的形变转变为看得到的形变,即“扁瓶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教学法创设科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创设未来
点击科学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科学大爆炸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