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生物学相关性的研究

2013-07-31 23:01杨培基刘云宏甘艳军
海南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转移率生物学腹膜

杨培基,刘云宏,甘艳军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深圳518105)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生物学相关性的研究

杨培基,刘云宏,甘艳军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深圳518105)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浸润型肿瘤患者术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块型和溃疡型肿瘤患者,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低分化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生物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对较大、浸润型、分化程度低、位于腹膜反折线以下的肿瘤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生存率。

预测;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由于直肠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其淋巴引流和血液循环一般比较复杂,所以直肠癌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但其发生转移的可能性与生物学行为也存在有比较大的联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可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来判断侧方淋巴结清除术的必要性[1]。本文回顾性分析94例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为决定术中是否需要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9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50例,年龄31~85岁,平均(64.9±7.4)岁。41例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53例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肿块型25例,溃疡型61例,浸润型8例;肿瘤直径<5 cm 53例,>5 cm 41例;21例为高分化,21例为中分化,52例为低分化;病灶离肛缘距离:53例距离肛缘4~7 cm(下段),41例距离肛缘7~10 cm(中段)。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让患者在术后每年到医院做一次结肠镜,每3个月行一次直肠指检[2],将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观察淋巴转移情况。

1.3 观察指标[3]以肿瘤的大体分型、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关系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浸润型肿瘤患者术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0%,肿块型和溃疡型的转移率为12.00%和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31.71%,直径<5 cm的患者转移率为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26.92%,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转移率分别为4.76%和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2.2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部位的关系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26.41%,位于腹膜反折以上患者转移率为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直肠下段的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20.75%,位于直肠中段的患者转移率为1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的关系[例(%)]

3 讨论

直肠癌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由于直肠特殊的解剖位置,致使其具有较复杂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引流,同时存在着上方、侧方及下方的转移途径,只有认真彻底地进行淋巴清除,才不至于残留转移淋巴结,影响生存率。根治性切除术是临床上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而该种治疗方式并未常规使用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一般认为如何寻找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并应用于临床,是外科治疗上的一个难题[4-5]。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无论是从形态学观察的结果,还是从术后生存期来看,侧方清除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进行清扫术后,会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排尿和性功能等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生物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决定术中是否需要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6],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观点同欧美学者,不主张常规进行侧方淋巴结的清扫,而国内一些大型的医疗及研究机构开始研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利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7]。本次研究显示,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存在着极大的关系,研究显示在腹膜反折以下及病灶距离肛缘距离为7~10 cm的肿瘤更加容易发生侧方淋巴结转,临床上碰到该类患者可考虑常规实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而广泛的盆腔内清扫破坏了支配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盆腔植物神经,使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清扫侧方淋巴结既不能过度扩大,也不可过分保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征[8-9]。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报道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与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由于淋巴引流的规律侧方转移常发生在腹膜返折以下,此外,由于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多以单个的癌细胞或极小癌巢的形式存在于间质中,所以分化差的腺癌具有较强的向周围侵润的能力,易侵犯淋巴管造成淋巴转移。不论是从形态学观察的结果,还是从术后生存期来看,我们认为侧方清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浸润型肿瘤、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肿瘤和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其出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分别明显高于肿块型和溃疡型、肿瘤直径<5 cm、高分化和中分化肿瘤、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患者,说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可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选择性地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更对患者预后有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Yonemura Y,Wu CC,Fukushima N,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D2 and extended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Int J Clin Oncol,2008,13(2):132-137.

[2]Brenner H,Rothenbacher D,Arndt V.Epidemiology of stomachcancer[J].Methods Mol Biol,2009,472(2):467-477.

[3]栗东海,刘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清扫范围关系的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05-107.

[4]范朝刚,李国立.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5):400-402.

[5]吴巍,吴云林,孙萍胡,等.早期胃癌手术率的演变及经验[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05-208.

[6]沈历宗,黄一鸣,孙茂才,等.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1):91-93.

[7]张永川,况小红.全直肠系膜切除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附46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8,19(4):17-18.

[8]刘青,龙赘,孙念绪.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TME手术72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8,19(1):63-64.

[9]吴国庆,杨日高,张渝科,等.47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5):514-515.

[10]张朝军,杨桦,谢娜,等.一层间断缝合加吻合器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5):524-525.

Correlation of 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 with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YANG Pei-ji,LIU

Yun-hong,GAN Yan-ju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5,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location of of the tumor.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4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surgery and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August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tumors of infiltrating type than the patients with tumors of mass type and ulcerative type. The incidenc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the tumor diameter larger than 5 cm than those with tumor diameter smaller than 5 cm,as well as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patients than well differentiated patients an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patients(P<0.05).Conclusion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 has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e should perform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of larger diameter,infiltrating type,low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and those located below peritoneal back lin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Predict;Rectal cancer;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orrelation

R735.3

A

1003—6350(2013)05—066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3.05.0286

2012-10-16)

深圳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03088)

杨培基。E-mail:1452766523@qq.com

猜你喜欢
转移率生物学腹膜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