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两种特质信息源的选择性信任

2013-08-02 00:5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性中性特质

刘 娟 李 红 张 婷

特质是可以概括、预测和解释行为的稳定的内部心理特征[1]。儿童对特质的理解对儿童自尊发展、刻板印象形成及同伴关系等都有重要影响[2]。对儿童特质理解的研究集中考察了儿童能否基于特质信息推断他人的未来反应(即特质推理),这类研究常常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儿童认为所获得的特质信息是可靠的。较少有研究关注儿童对特质信息来源本身可靠性的评价。Heyman和Legare首次考察了儿童对自我报告的评价,发现对高评价性特质(即评价意义上有好坏之分的特质)10、11岁儿童比6、7岁儿童对自我报告更为怀疑,而对中性特质(即评价意义上无明确好坏之分的特质)则不存在这样的年龄差异,所有儿童对自我报告都持信任态度[3]。有研究发现,中国儿童存在类似的评价倾向[4-5]。6、7岁儿童对自我报告的特质信息只会毫无批判地接受吗?研究发现当高评价性特质以消极状态呈现时,6、7岁儿童能够意识到他人会隐瞒消极特质[4-6]。可见,儿童对特质理解的认识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更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考察。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启了一个新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考察儿童对信息提供者陈词的选择性信任,即儿童在面对某一未知问题时,如果两位信息提供者向他们传达了不一致的信息,儿童是否会对信息进行过滤,而更加信任其中更为可靠的那一位[7]。儿童在生活中经常面临不同来源的特质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儿童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性信任也许更能体现出他们对不同特质信息源的偏好特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是儿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特质信息源,以往研究主要考察了儿童对自我报告的认识,而较少涉及教师报告。袁鸣等人认为在集体主义以及强调师道尊严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对于教师可能有更强烈的信任和较少的批判意识[7]。事实是否如此?本研究设置4种自我报告信息与教师报告信息相一致或相冲突的情况,让儿童在这几种条件下对他人特质进行判断,考察儿童对这两种信息源的信任倾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来自云南省昭通市一所普通小学,共240名,其中6岁组、7岁组和10岁组各80名,各年龄组男女各半。6岁组平均年龄为79个月(标准差为2.88),7岁组平均年龄为89个月(标准差为2.95),10岁组平均年龄为124个月(标准差为2.92)。每个年龄组儿童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8个亚组,每个亚组10名被试。

1.2 方法 选取前人研究中所使用过的特质[3,5]:聪明、诚实、喜欢红色、喜欢咸食。“聪明”和“诚实”为高评价性特质,“喜欢红色”和“喜欢咸食”为中性特质。每个特质有4种评价条件: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以“聪明”为例,4种特质评价条件具体为:“他自己认为自己聪明,老师也认为他聪明。”“他自己认为自己聪明,老师认为他不聪明。”“他自己认为自己不聪明,老师认为他聪明。”“他自己认为他不聪明,老师也认为他不聪明。”对被试的问题都是“你认为他聪明吗?”即任务类型有8种:高评价性特质-自己肯定老师肯定、高评价性特质-自己肯定老师否定、高评价性特质-自己否定老师肯定、高评价性特质-自己否定老师否定、中性特质-自己肯定老师肯定、中性特质-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中性特质-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中性特质-自己否定老师否定。

1.3 施测 在学校一个安静的地方对被试进行单独施测,主试由2名受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专业大二学生担任,使用专门的答案记录表记录被试的回答。每位被试只随机接受一种任务,任务中两个特质和两种报告方式的顺序都是随机呈现的。每个问题的选择项为“是”和“否”,分别记为1和0分,每种任务的得分在0~2之间。

1.4 统计处理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任务成绩的年龄差异分析因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各任务成绩进行年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8组任务的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

2.2 4种高评价性特质任务的成绩比较 当特质为高评价性时,不同评价条件的任务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这4类任务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自己否定老师否定和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即对高评价性特质,教师报告信息对儿童判断个体特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自我报告是肯定或否定,只要教师报告为肯定其任务成绩就高于教师报告为否定的任务成绩,而自我报告信息几乎不会影响儿童对个体高评价性特质的判断。

表1 4组高评价性特质任务间差异检验结果(χ2)

2.3 4种中性特质任务的成绩比较 当特质为中性时,不同评价条件的任务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肯定老师肯定、自己肯定老师否定、自己否定老师肯定、自己否定老师否定。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这4类任务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与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即对于中性特质,较难对儿童更看重自我报告还是教师报告这一问题作出结论。虽然中性-自己肯定老师否定任务成绩略高于中性-自己否定老师肯定任务成绩,但并没达到显著差异。自我报告信息和教师报告信息都会对儿童的中性特质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表2 4组中性特质任务间差异检验结果(χ2)

3 讨论

3.1 高评价性特质条件下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的选择性信任 对高评价性特质,当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相矛盾时,6岁、7岁和10岁儿童都会选择接受教师报告拒绝自我报告。Heyman和Legare的研究却发现6、7岁儿童还不会怀疑自我报告的特质信息,10、11岁儿童则会怀疑自我报告的高评价性特质信息[3]。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研究任务的不同。Heyman和Legare研究使用的是非特定情境的笼统的评价性问题,不符合低年龄儿童的直观性思维,不能启发他们考虑到多种可能性。而本研究则给被试呈现的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境,更符合低年龄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所得的研究结果可能更接近儿童的真实水平。第二,文化差异。Heyman等人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中国儿童普遍比美国儿童对自我报告更为怀疑[4],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对特质信息源的理解有所不同。

3.2 中性特质条件下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的选择性信任 当中性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和教师报告信息相矛盾时,儿童对两种特质信息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取舍,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都会得到儿童的信任。即对“喜欢咸食”、“喜欢红色”这类教师对学生知之甚少的特质,教师报告信息也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对他人的特质判断。这一现象值得思考,教师权威形象伴随儿童整个成长期,特别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教师权威的教育理念,可能会使儿童对教师报告信息产生教条式的认同,阻碍儿童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有研究发现,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和同学不喜欢的学生交叉几率非常高,通常是同一个人;而老师喜欢的学生和同学喜欢的学生也常是同一个人[8]。此外,高中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其对权威的畏惧感有关[9];大学生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完美主义和社会焦虑呈正相关[10]。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特质评价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此外,也应重视对儿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儿童能够批判性地质疑权威,在成长中逐渐发展出客观评价权威人物报告信息的能力。

3.3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了儿童对自我报告和教师报告两种特质信息源的选择性信任倾向,加深了对儿童社会认知的认识,并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但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要选择与高评价性特质在可能的维度上完全匹配的对照特质几乎不可能,本研究借鉴前人研究选用“喜欢红色”和“喜欢咸食”为中性特质,然而两类特质除评价性存在差异外,特质内容所属范畴也不同,聪明属于智力范畴,诚实属于道德范畴,而喜欢红色和喜欢咸食属于个人偏好。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为控制这类干扰变量,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对特质从更多的维度进行更系统的分类,如根据特质所属范畴将特质区分为智力类特质、道德类特质和个人偏好类特质等。

[1]王美芳,陈会昌.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9,41(10):947-957

[2]Yuill N.Children's concep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J].Human Development.1992,35:265-279

[3]Heyman G D,Legare C H.Children's evaluation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raits[J].Development Psychology,2005,41:636-647

[4]Heyman G D,Fu,G,Lee K.Evaluating claims people make about themselves:The development of skepticism[J].Child Development,2007,78:367-375

[5]傅根跃,丁晓攀.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J].心理科学,2006,29(2):392-394

[6]丁晓攀,傅根跃.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信息来源的评价[J].心理科学,2008,31(3):754-758

[7]袁鸣,邓铸,季培.儿童社会认识论: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选择性信任[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80-486

[8]章菁菁.6~8岁儿童权威认知的特点及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89-1792

[9]王婧,訾非.高中生的完美主义、惧怕否定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27-1329

[10]刘璨,訾非.大学生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27-1329

猜你喜欢
评价性中性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俄语反语理解的核心机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