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

2013-08-04 07:23洪运
博览群书 2013年3期
关键词:马良神笔儿孙

○洪运

动画片《神笔马良》

提起洪汛涛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太多,但是说起他的作品《神笔马良》却可谓尽人皆知,是停留在每个人童年记忆中的一抹亮丽彩虹。

洪汛涛1928年生于浙江浦江,自幼喜好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作品,后又在乡村学校任教多年。这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儿孙应有儿孙福、乐为儿孙作马牛”为座右铭,希望上一代人多为下一代人着想,希望人类一代比一代进步、幸福……他是带着这些主张,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为孩子们写作的。

洪汛涛是中国20世纪享有盛名的作家、深孚众望的文学理论家。他还是中国儿童文学第三代的领军和核心人物、一代童话大师,在儿童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洪汛涛有着扎实的民间文学和古文字功底,有丰富的人生和社会阅历。他在童话创作上,推崇童话的民族化与童话的现代化相结合,他的童话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社会的主旋律。他的童话既有深度又饱含哲理,善于以小说大、以物说人、以古说今、以旧说新。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介绍他称:“洪汛涛的名字足以和安徒生、格林等排列在一起”,“人们尊称他为‘童话大师’。”

洪汛涛在写作童话的同时,还进行童话研究、创办童话刊物、选编童话丛书。1986年,洪汛涛经过“面壁三年”,苦读、苦写,三易其稿,一部41万字的理论著作《童话学》创作完成。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童话学的著作,填补了世界文学的空白,对繁荣童话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洪汛涛也可称得上是童话学的奠基人。

洪汛涛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神笔马良》是一篇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童话作品。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指出:“在世界童话的参天树林中,高耸着洪汛涛创作的《神笔马良》。百年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真能让人们记住的,为广大少年儿童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太多,但其中就有手握神笔的少年马良。马良已成为激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童话典型,《神笔马良》已成为中国童话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由洪汛涛根据《神笔马良》改编的电影《神笔》先后荣获五个国际大奖、国内获文化部编剧一等金质奖章,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也是百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洪汛涛在“神笔马良”铜像落成典礼上谦虚地说:“我一生没有给世界和人民留下什么财富,只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神笔马良’。”“神笔马良”这个形象已为广大人民、一代代的孩子所承认成为世人熟知的中国童话明星。

改革开放后,洪汛涛敢为人先,率先打开了内地与台湾地区文学界交流之门。1989年,他促成了台湾第一个作家代表团访问大陆。1994年他和大陆作家首访台湾,与台湾文学界面对面深入探讨有关创作和理论上的问题。

洪汛涛生前对各种有益于孩子思想品德和写作水平的活动都是大力支持的。他写过一系列的文章,提倡开发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商,并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首推“童话引路”教育工作,提倡孩子自己写童话,让童话进入课堂,进入他们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这项活动至今还在许多学校坚持开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好评。

今年4月9日是洪汛涛诞辰85周年纪念日,他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历史不会忘记洪汛涛,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写下了有关他的灿烂篇章;读者不会忘记洪汛涛,他精心塑造的童话形象将深深镌刻在少年儿童的心坎上;后人不会忘记洪汛涛,他对儿童文学事业忠贞不渝、乐为儿孙作马牛的精神将激励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马良神笔儿孙
中秋国庆喜相逢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四川火锅(外一首)
Мероприятия и контакты
神笔会
神笔会
神笔会
神笔会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