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应当简而有“力”

2013-08-05 07:04刘英团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花哨应届生求职者

刘英团

又到一年求职季,应届生如何在“一屋子”的简历中脱颖而出呢?有媒体说,“红色纸张”之类早就不新鲜了,更多“不走寻常路”的简历正在丰富着招聘方的视野。

其实,外国求职者花在简历上的心思也毫不逊色。在一则译自国外《那些疯狂的创意简历》的帖子中,一名学平面设计的女生为了使雇主感受到自己对缝纫设计的热爱,把简历织在了布料上;还有一份被设计成地铁图的简历,教育经历、职业技能等条目就成了不同颜色的地铁线……行走在HR圈,欣赏之余,不禁想劝告诸君:这类简历仅适合设计类岗位,其他请勿模仿。而且,最终能否被录用,还要看在笔试及面试中的表现,而良好的自身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才是应聘成功的制胜法宝,想靠花哨的简历求职只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招聘是一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博弈”,招聘制度就是“游戏规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有漏洞,招聘也不例外。虽然人人都需要一份有创意的简历,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的行业特性。另类简历可以引起HR的关注,但切忌离题,应该和职业及自己的个性相关。除了营销岗、设计岗的职位外,花里胡哨的简历很讨人烦,容易给人不踏实的感觉。

HR关注简历上的哪些内容呢?无非性别、年龄、经验和薪酬期望等。太花哨、太另类的简历,往往表明求职者在应聘时,缺少从用人单位或HR工作性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既可能是缺乏求职应聘经验造成的,也可能由于心态没有调整好,没有意识到简历是一个展现自己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形式,而不是炫耀的方式。

一份含金量高的简历,对找工作很有帮助。“简历”一定要“简练”,要让HR在最短的时间内两眼一扫就能抓住你的“闪光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你形成一定的印象,而含糊、冗长、花哨则是简历的大忌。简历应当简而有“力”,这才是制胜之道。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求职者,哪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值得大书特书?

简历并不追求流行时尚,虽然没有统一格式,但目的是一致的——让用人单位能通过简历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看到与申请职位相关的信息。所以,就不要再在上面浪费时间了。别把简历搞得太另类、太个性,这只会减分。

猜你喜欢
花哨应届生求职者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裸感色彩
找工作
新加坡求职者最会美化简历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神数据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