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主题型、项目化、辐射式”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

2013-08-06 10:17郑钰紫禾
重庆与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考核思政教学内容

郑钰紫禾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

2012年10月,课题组成员对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学习状况进行调研。一般来说,高职“思政”课在第一、二学期开设,为了获得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我们将调查对象扩大至各专业大一、二的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7%。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思政”课的认可度、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从关于学生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程度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对高职“思政”课的态度基于个人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态度,存在差异。

1.开设思政理论课的认同感分析

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思政”课。在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这一问题上,1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14% 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必要;52%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

2.上课兴趣度原因调查

17%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缺乏激情或者艺术性,教学魅力不足。20%学生认为课时安排不合理,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新颖度不足。31%的学生认为大班教学人太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不强,上课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观点与想法。32%学生认为主要是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思政课是“虚”,专业技能才是“实”,对找工作有好处。

3.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有63%的学生认为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有1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有18%旳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有13%的学生主张教学内容改革;高达2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过于抽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16%的学生认同讲授法是“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法,14%的学生喜欢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另一方面,大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兴趣话题参与讨论积极性高,希望通过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所以,选择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的分别达30%和40%,表明学生喜欢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5.教学效果

关于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34%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学习态度;3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方法;15%的学生认为是课堂纪律和气氛;20%的学生认为是教材内容。

6.对考核方法的认可度选择

近70%学生认为现行的一卷定胜负考试方法不合理。在认为不合理的学生中,43%的学生认为考核应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32%学生认为考核应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29%的学生认可通过过程性考核来评定成绩。

二、高职思政课“主题型、项目化、辐射式”教学模式内涵

长期以来,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个性。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对等地位,师生互动少。缺乏互动与对话的教学关系,是一种基于班级安排的被动相处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很少作为“表达者”参与课堂教学,而教师也无法听到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这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独立客观的思维养成及实践能力的获得。

(一)“主题型”的教学模式

主题型的课程教学中应联系当年度社会热点、按照就新就近原则,及时动态地制定当年的实践教学主题,以便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规划指导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题要突破传统模式,能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即在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也十分关注的,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并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特点,设计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由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以及当前的形势从推荐主题中选定。如2013年我校的实践教学主题是按照“三个一”的具体要求展开,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做一次深刻的社会调查。学校本年度的推荐主题为:学习十八大,感受祖国新变化;美丽中国行——中国环境状况调研;关注民生,科学发展;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法治国家——公民依法办事意识调查;理性爱国——大学生爱国意识调查;追寻中国梦——公民幸福状况调查。

(二)“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法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式,在项目化视野下,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多纬度、多元化的课堂实践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与具有实践意义的主题相结合,在课堂内实施更能增强实效性,并使这门课从师生的“授-受”单向关系转向双向的主体间性的师生交流沟通关系,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意图,也使这门课程成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辐射式”的教学模式

辐射式的教学模式是指规划系统的,有深度、有意义的课程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外的实践中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有效内化各项思想道德素质。实现“思政”课的教学课堂、学校课堂、社会课堂三个课堂联动。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对照教材内容,写出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课上评选“十大校园不文明行为”,同时制定“校园不良行为实践矫正表”。校园课堂实践教学,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创建“诚信商店”、“责任文化”、“创业一条街”等。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在寒暑假,采取团队立项集中实践方式,学生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组团带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志愿者服务;开学后,再综合分析调研报告,围绕热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组织汇报会,可让优秀团队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三、高职思政课“主题型、项目化、辐射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教育目标层次化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一个正确的思想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效性。要让学生们知道“思政”课是一门能告诉我们很多原则、标准的课程。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良好的、正确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制定教育的层次目标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正视学生的差异化思想。

其次要注重受教育者的需求。在目标定位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和现实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现在“思政”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总的目标而缺少分层的梯度性,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教学生活中很难做到。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兼顾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的学生的特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把对学生要求的广泛性和个别性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只有具备了层次性的教育目标,才能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准确为自己定位。这样,才能发挥高职道德教育的作用,才能让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取得进步。

(二)内容三结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果。当学习者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需要相关时,学习积极性就高,效率也高。“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上可以做到三结合。

1.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选取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体现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他们所困惑的问题。高职学生在这个时期正是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育的成长期,心理上有很多的矛盾状态,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因此,在选取素材时可选择学生经历过的或者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加深其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从而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建立和道德行为的巩固。如校园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调试、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情感恋爱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等等,只有取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才会引起其兴趣,也才能真正对其生活有影响。

2.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在内容选取上可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专题教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可以结合理论内容,选定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对该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多视角审视,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看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在讲授“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内容时,可结合微博、微信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能正确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在讲授“树立家庭美德”中爱情、婚姻方面的内容时,可引入当下热议的相亲、“裸婚”等话题,就“爱情”、“婚姻”等与学生们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3.与国家需要时代特征相结合

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国家和社会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可以通过具体的讨论与思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百态、社会的复杂性。

(三)教学设计五原则

1.教学做合一原则。以现实问题为项目内容,不同板块围绕某个专题,通过具体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有机融合。

2.学生主体原则。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出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大的思考、决策和行动空间,培养他们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由浅入深原则。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前后项目之间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性关系设计。项目设计要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学生能够逐步进行探索和完成。

4.唤起新经验原则。在设计中要注重日常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各种行为方式唤起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并生成新的经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地融合。

5.教学相长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设计中,要考虑师生双方是怎么相互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达到知识的共享、共进和共同发展。

“思政”课的实施模块见表1。

表1 “思政”课实施模块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要实现成绩评定合理化、人性化和科学性,应改变一卷定胜负的考核方式,而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应根据教学实际,按照学校的政策和学生实际,确定比例。采取过程考核办法,将教学过程进行分解,将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考情、提问、作业、讨论发言、社会调查、汇报和教学实践环节分段分比例进行考核。以达到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堂内外考核相结合。这种成绩评定比例既关注了学生平时表现和社会实践,又没有忽视“思政”课理论知识掌握。

[1]邓晓影.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9(20).

[2]朴树阁,李松艳,孙志新.试论教育目标层次性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3).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冯玉梓.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考核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