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3-08-06 11:56江强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职业

江强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1],大学毕业生数成直线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达68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近700万人[2].因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有下行趋势,就业岗位难以有大幅度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竞争和挑战.

高职毕业生多是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毕业生逐渐增加,就业率虽略大于本科生,但毕业生数远大于本科生,就业市场明显供过于求,同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重点大学毕业生容易受到青睐,一般本科生能认清就业形势降低要求,而高职毕业生学历层次特殊,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就业.

择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影响,而且受自身心理和生理等内因制约.是社会心理、群体心理及个体心理的集中反映[3].毕业阶段,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都希望能找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然而,高职学生因受学历和专业的特点影响,且部分学生存在就业认识误差,心理期望值偏高,在择业过程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就业困难.在择业过程中,因在理想与现实,专业与爱好,职业与地域,经济实惠与发挥专业特长等方面不能很好适调和妥协而变得无所适从,正如学生们所说:“毕业就等于失业”.由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加上部分高职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能力,面对就业,情绪异常波动,进而产生就业心理问题,出现精神紧张、失眠、胸闷、心跳加剧等焦虑并发症.调查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1 高职学生常见错误择业思想表现

1.1 急功近利思想

对高职学生来说,择业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开端,直接关系到未来事业发展,也许影响到一生,所以会特别认真、特别慎重地对待.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职毕业生们也一样,据对本校2010届1231位毕业生问卷调查(如表1),部分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经济收入高、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总向往经济发达、环境好的地区和城市.这种急功近利,想少吃苦,一步登天的思想,严重影响到就业及自身的基础锻炼和发展,因为这些条件好的地区和职业,却未必是他们能顺利实现并成就事业的最佳选择.

表1 本校2010届毕业生择业去向意愿调查统计表

1.2 消极依赖思想

部分学生因为择业目标不清昕或能力稍有不足,无法选定自已所要从事的职业,期盼得到家人、亲友、国家和学校的帮助.有这一倾向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与他们成长的经历局限性有关.现在家庭孩子少,成长的条件优越,独生子女,依赖已成生活习惯,严重缺乏历练,社会应变能力和求职择业的技能较差.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无所适从,难免产生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他们就业和今后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1.3 盲目从众思想

在择业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盲目从众,缺乏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思想,没有考虑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有些同学不顾自已所学专业和特长,盲目跟随别人,所以往往求职失败,或选择到不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即使求职成功,也会因自已的兴趣、专业、能力等不能适应而很快放弃或被解雇,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 高职学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

高职学生择业时之所以产生以上错误思想表现,是由于一些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

2.1 自负、自傲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思想,自认为在高校学习了三年,有了知识、有了技术,完全可以到现实社会中去开创一番事业,缺少与社会接触,对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自身条件与工作实际要求等的差距,以及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不了解.看到的只是美好的前景,而没有想到实现目标将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幻想代替现实,高估自已,所以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导致就业受挫.

2.2 盲从、攀比

应届高职毕业生,年青气盛、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的心理.总想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和工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缺乏理性和独立思考,行为十分盲目,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最终因严重脱离实际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2.3 烦躁,焦虑

应届高职毕业生因缺少独立生活和工作的经验,他们喝望成功,但因就业难度大,给自已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又没有社会背景的学生,担心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解决生活经济问题.所以出现择业焦虑,烦躁不安,甚至彷徨不可终日,严重时产生虚幻.这种虚幻是因心理冲突所引起严重焦虑之下而产生的,他们或幻想着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等等不切实际事情将会发生[4].

2.4 自卑、胆怯

部分高职学生因学历、学业成绩、专业技能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对自己能力和择业条件评价过低,缺少自信,甚至存在怀疑心态,或看不起自己,因担心失败,表现出无奈消沉,放弃了自已择业目标,只要对方愿招收就行,所以就业不理想.部分高职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而到了实际场合却会产生怯场,平时掌握的知识可能忘了,平时已熟练的技术操作起来可能没那么顺畅,有时甚至出现差错,导至就业失败.

3 产生这些错误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原因

3.1 高职院校学生阅历浅,对社会实际缺泛了解,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3.2 部分高职生,心理上不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受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3 自我同一性混乱.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影响.在就业中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

3.4 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受成长环境影响,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不得不依赖他人.3.5 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做得不够.高职毕业生尚处于学习阶段,他们还未走出社会,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企盼着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点拨.

4 应对措施

4.1 规范就业管理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增强就业工作实效

4.1.1 高职院校应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牢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建立和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保证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力争实现较高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4.1.2 完善面向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拓展网络平台、手机报、视频面试等形式,强化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做好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就业管理,做好校内系级就业工作评估,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4.1.3 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辅导员和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加强校际、校企间的交流活动,提高就业工作能力;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理论和政策水平.

4.2 学校加强择业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4.2.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形成“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机制.通过课程教学、专家讲座、职业咨询、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加强高职生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高职生求职择业能力.

4.2.2 加强择业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克服依赖心理,提高赖挫力,从容就业.

4.3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安排实习实训,并完善实习管理办法.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广泛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4.4 搭建就业平台,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帮扶力度

4.4.1 社会应给予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多的帮助,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应着力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就业政策上给予倾斜;如,引导他们到基层、艰苦地区、西部等急需人才的地区工作,加大这部分毕业生的支持、鼓励、资金奖励等的力度;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积极扶持,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取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限制条件;采取法制的手段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塑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法律环境,使他们的就业权益得到保护,使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4.4.2 高职院校要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家庭贫困、身体残疾和老、少、边、贫等地区的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4.5 加强教育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工作成效以及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走投身基层、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

4.6 加强择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调整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1〕刘巧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大学生成长新特点探究[J].教育探索,2011(4):130-131.

〔2〕2012年高校毕业生将再增 20万达680万人[EB/OL].

〔3〕江强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6):122-126.

〔4〕高斯学,江强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