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oS分级的集团客户“最后一公里”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2013-08-09 08:22黄靳哲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3年11期
关键词:无线网最后一公里微波

黄靳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武汉 430010)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如何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提供相应的业务方式,成为湖北移动吸引客户,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做政企”的指导思路,集团客户项目的范围将更加广泛,类型和业务将更加丰富。大客户对电信运营商的特殊重要性,在目前及今后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必然成为了各大运营商争夺的重点。

集团客户专项工程中,经常由于管道,市政,物业,工程进度等原因导致最后一段传输无法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乃至重要客户,由于最后一公里光纤无法到达而流失,“最后一公里”成为了阻碍集团客户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博弈中取得先机,解决“最后一公里”成为了关键课题。为给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丰富专线传输解决手段,避免因局部传输线路问题,导致集团客户流失,因此在加强传输线路建设的同时,需对多种形式的无线辅助解决方案加以研究。

表1 集团客户QoS分级

笔者通过对多种无线辅助传输接入解决方式,包括WLAN无线网桥、数字微波等技术的可行性、稳定性、优劣势、投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不同的QoS分级客户,选取了最适合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2 技术方案

2.1 集团客户业务QoS分级

目前大多数集团客户专线项目按业务类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3大类,如表1所示。

第一类:互联网。主要满足客户的公众上网需求,根据客户带宽需求通过本城域传送网接入各地市数据中心的CM-NET平台。

第二类:数据专线。又分为IP-VPN和GPRSVPN。根据客户需求通过城域传送网或GPRS平台建立大客户专线通道,并根据客户级别设定保护和恢复策略。

第三类:话音专线。将客户端的话音交换机接入移动交换平台,实现话音通话等功能。

2.2 无线传输方案分析

2.2.1 无线网桥接入方案

(1)组网结构

如图1所示,无线网桥针对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具有方便、快捷、稳定等优势,可以提供20~600 Mbit/s的业务带宽。

无线网桥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设备接口为IP接口,直接与PTN设备及路由器设备相连。

图1 无线网桥接入方案组网结构图

(2)接入方案及投资分析

无线网桥采用802.11协议,可使用2.4 GHz和5.8 GHz频段。由于2.4 GHz频段公众设备使用较多,干扰较大,建议采用5.8 GHz频段。

无线网桥采用802.11a/b/g标准的具备54 Mbit/s的传输带宽,其实际数据速率可达20 Mbit/s以上;采用802.11n标准通常可以提供150 Mbit/s到600 Mbit/s的传输速率。

集团客户专线无线网桥采用点对点的无线网桥传播方案。通过两个无线网桥天线对打的方式实现数据传送。无线网桥设备用来连接分别位于基站机房的PTN网络及客户的局域网。它们一般由一对桥接器和一对天线组成。

无线网桥单点投资约为每跳1.3~1.5万元。

(3)应用场景及相关技术指标

无线网桥需视距传播,要求站点与客户点之间有视距传播条件。无线网桥可应用于具备视距传播条件的一般场景。另外由于其不具备双路保护自动倒换机制,无法保障重点客户的业务需求,因此不适用QoS级别要求很高的VIP客户。

业务带宽:可提供20~600 Mbit/s的传输速率。

稳定性:采用OFDM调制技术,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小,自带防雷等措施,稳定性较好。

安全性:基于链路层的多重加密保护,基于应用层的用户隔离,安全性较高。

网管监控:需一套单独的网管系统。

2.2.2 数字微波接入方案

(1)组网结构

数字微波传输是一种灵活、适用性强的通信手段,具有建设快、投资可控、应用灵活的特点。数字微波设备包含PDH微波,SDH微波和IP微波。

数字微波设备通过数据透传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如图2所示,用户侧微波设备通过FE电口接入集团客户机房的路由器,网络侧微波设备通过FE电口接入PTN环与集客网络相连。

(2)接入方案及投资分析

传统的点对点PDH/SDH微波由于传输效率低、业务种类单一、设备管理复杂等缺点,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综合宽带通信业务需求。新型IP微波具有面向IP的丰富空口业务类型、灵活高效的自适应调制特性、吉比特级的大带宽传输、多方向网络化及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管理等优势,推荐采用IP微波传输。

图2 数字微波接入方案组网结构图

IP微波能提供100 Mbit/s至1 Gbit/s的传输带宽,采用(1+1)热备份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XPIC交叉极化干扰消除技术、一层的无线链路绑定技术、自动无损伤可调的调制方式,能有效保障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靠性高。

在提供100 Mbit/s带宽时,IP微波单点投资约为每跳3~4万元(不含1+1热备份系统)。

(3)应用场景及相关技术指标

数字微波设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技术及设备都很成熟,但单点投资成本较高,适用于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VIP客户。

业务带宽:IP微波能提供从100 Mbit/s至1 Gbit/s的传输带宽。

稳定性:设备可支持1+1热备份,具备自适应编码调制功能,在雨天或多径衰落时能自动转换调制方式,有效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安全性:数字微波通过多重加密,保密性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3 无线传输方案选取

以上两种无线传输方案中,首推无线网桥接入方案。无线网桥安全稳定性较好,施工较方便,投资成本低,可适用于大部分QoS级别要求不太高的集客接入场景。数字微波具有很高的安全稳定性适用于投资收益高,QoS级别要求很高的的VIP客户,但物业协调困难,投资成本高,作为次选方案。

3 方案效果分析

3.1 有效解除“最后一公里”制约,赢得市场先机

通过针对不同QoS需求级别的客户选取适宜的“最后一公里”无线传输方案,能够不在受施工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更便于开展业务,抢占市场。

3.2 快速部署,运行稳定,扩大移动品牌效应

在目前已经实施无线传输的集客专线上,从施工到运营情况都反馈良好,客户都很认可这种传输方式,认为其施工简便,快捷,且能保证业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对移动集客业务品牌的认知度,品牌效应得到显著扩大和提升,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3.3 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类受“最后一公里”传输制约的项目

目前,我们仅在集团客户专线建设上选取了此种无线传输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经过分析,此方案在小区宽带、宏站、WLAN等项目的建设中都能适用,只要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可以用此方案解决。但是,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多变,也为了不对整体大网环境造成过多干扰,此解决方案仅建议作为临时性过度手段,助力于占得市场先机,在后期如果具备光缆线路进驻条件,还是建议替换为有线方式。

4 后期发展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逐步加快,预计在建筑环境越来越密集的各大主城区、施工条件恶劣的山区,受“最后一公里”制约的潜在集团客户将会越来越多,在如此庞大的潜在市场群体中,相信无线传输方式将作为优先抢占此类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此外还可以在其他相关项目中同步进行试点测试工作,将该方式应用到更为广阔的范围中,使其成为移动业务拓展的一柄利器。

[1] 林浩凌. 浅析5.8GHz无线宽带接入技术[J]. 电信快报, 2008,(7):21-24.

[2] 魏文娟, 石涛. LMDS“最后一公里”无线接入[J]. 计算机教育, 2004,(6):23-26.

[3] 柯贤文, 张艳.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综述[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5):27-30.

[4] 王娜. 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J]. 安防科技,2010,(1):40-43.

[5] 郑宇. 4G无线网络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6.

猜你喜欢
无线网最后一公里微波
战斧牛排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让咖啡和无线网走开 伦敦独立书店回归阅读初心
北大无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