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2013-08-11 07:15朱洪生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1期
关键词:调查表跑步体育锻炼

朱洪生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2-4]。为此,笔者以长江大学为例,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江大学在校大学二年级至大学四年级本科生共59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61人,占60.52%;女生235人,占39.48%。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596份,回收问卷592份,回收率为99.33%,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文献。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调查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调节情绪和促进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作用,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

表1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调查表

2.2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表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进行体育价值的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是 “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这可能是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较大、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心理压力有关。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休闲娱乐和促进人际交往。总之,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表2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表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长江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男生中每周锻炼2次以上的比例为75.18,女生的比例为11.96%,在周锻炼次数上男生明显好于女生,尤其是将近1/3的女生基本不锻炼,实在令人担忧。在每次锻炼时间上,有81.56%男生达到30min以上,而女生的比例仅为63.35%,其原因是男生主要从事球类运动,一般耗时较长;女生一般进行跑步运动,一般用时较短。此外,调查表明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上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跑步。让人稍感意外的是跑步项目位列其中,因为学生平时在上体育课时一般对跑步会产生畏惧感,尤其是在进行1000m (男)和800m (女)测试跑时。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跑步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低,简单易行,况且课余进行跑步,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因而不会产生心理压力。

表3 长江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

3 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因素

3.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面临巨大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形成了体育课不重要的观念。受这种心理惯性的影响,当升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也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例如,有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心不在焉;当其他课程和体育课发生冲突时,往往许多学生往往选择放弃体育课而上其他课程。

3.2 体育课程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了多年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过时陈旧的内容,这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3 受主观认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成熟期,身体各项机能稳定,自认为身体健康,不必进行体育锻炼。另外,现在网络游戏盛行,虽然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很多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游戏,为此消耗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4 相关建议

(1)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 “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应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同时,应积极调整体育课程的课时结构,以便引导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锻炼。

(2)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高校每周一次体育课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有限的,因而课余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则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应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强体育教师与体育俱乐部的联系,举办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讲座和比赛活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最终使大学生每天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在发展,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相应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并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

(4)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潜能,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如可以通过 “学校、社会、大学生三方投资并共同受益”的原则来更新体育设施,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开放高校体育场馆来筹集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并提高场馆利用率。此外,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积极参与锻炼、崇尚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1]周全 .关于体育意识意蕴的解读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9-11.

[2]李勇 .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170-171.

[3]张娜 .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4):43-46.

[4]聂东风,王家彬.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76-478.

猜你喜欢
调查表跑步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带表跑步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读者调查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