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

2013-08-15 00:43李红星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苏联矛盾道路

■ 李红星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

(一)发展模式上,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人民作了表率,并证明社会主义可以率先在一国建立并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前车之鉴,苏联的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社会更是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在这个时候,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怎样才能避免苏联模式的教训、苏联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等问题就现实的摆在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张认真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做法.他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照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毛泽东对这种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照抄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是毛泽东“以苏为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毛泽东认为,“我们学习苏联,要包括研究它的错误的哪一方面,就可以少走弯路。”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二)政治上,科学准确,判断矛盾

矛盾贯穿事物的始终,而如何正确认识矛盾和把握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才是我们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毛泽东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用于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逐渐地得到解决,当下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种种矛盾。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正确把握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从认识论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依据。

(三)经济上,注重国情,自力更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跟苏联等国家的国情相差甚远,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的上述思想主要是在1956年4月写的《论十大关系》及以后几次会议的讲话和对文件的批示中体现出来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走向富民强国的必要条件,但是农业化问题不解决,工业化等一切问题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到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在以后的建设和改革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的阻挠。

(四)文化上,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文化本质上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但是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后,高瞻远瞩,提出了“双百”方针。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世界各国,什么地方有好东西,统统学来”,要博采各国优秀文化之长,兼收并蓄,融合创新,但是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的照搬,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早期积极探索的影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建国初期,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于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压力,坚定不移地进行这种探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史册上。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提出了许多正确论断,为邓小平理论和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在研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探索并利用这些资源时候必须注意到,既注重历史的传承,又要有时代性,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中心,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1]郭建宁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9.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第605页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4]《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5]《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6]《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苏联矛盾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武装保护苏联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