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①

2013-08-15 00:54王彦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工学课程体系院校

王彦旎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南海口 57110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①

王彦旎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南海口 571100)

2007年,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使教育能够成为真正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可见,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大高职高专教育体系的认可,而此模式的深入开展更需要课程改革的支持与推动。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进行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高职高专 体育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育都承袭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普遍的厌烦心理。不仅如此,由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厌烦,导致其对体育运动产生排斥心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兴趣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限制了学生的运动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随着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改革体育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1 我国当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现状

1.1 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意愿

一方面就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内容来看,内容主要集中于部分球类运动和田径类运动项目上,而这些内容在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前就已经重复学习过,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从这一层面来说,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新运动项目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每一个高职高专学生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但是受专业的限制,同一体育爱好的学生可能是不同专业,而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体育爱好可能不同,这就使高职高专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体育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学生体育爱好的分布和学生专业的男女比例又存在较大联系,这也给高职高专学校调整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设置带了相当大的不便,致使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课程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意愿。

1.2 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简单单调,缺乏创意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先整队集合、清点人数,然后进行准备活动,再进行讲课、练习,最后总结、下课。在教案的准备上也都大致相同,包含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小结四个部分。在课堂的讲课方面,教师也大都是站在学生队伍前列或分解示范技术动作,或让学生整体练习纠正完善学生的技术动作。而在课程的安排上,也都是一年基础课,一年选修课,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是半年基础课、半年选修课。可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存在明显的简单单一性,教师授课缺乏创意,因而也难以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更加难以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

1.3 公共体育课选课模式落后

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体育课选课都基本能达到“自学、自展、自评”的“三自式”的选课模式,但与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选课通过软件进行网上选课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体育课选课大多通过手工填写的模式来实现。待学生手工填写完成后,教师手工分检然后开课,或者第一节体育课时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选课,然后第二节课才开始正式上课。这种选课模式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也要花费大量人力,因而十分落后。

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给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使得强调将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强调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相结合、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知识训练和企业工作实践三部分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就这一层意思而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以促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同时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产业的调整与建设,从而反过来引导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可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反过来推动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给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机遇,能够带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保障机制建设等。而这种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缩短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而缩短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其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带动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保障机制建设等,而其中体育课程也将同样受惠。再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对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上课场所产生冲击,如上课场所可能被改为实训室。最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大大影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对本门课程教学提出更多自己的见解和意见。针对于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紧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努力迎接挑战,趋利避害,顺应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需要,在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职高专特色课程体系。

3 以工学结合为基础进行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

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就需要构建高职高专特色课程体系。即应结合高职教学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生产人才的重任,因此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风标,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在办学过程中,强化科研、努力实践、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高专特色课程体系。

要构建高职高专特色课程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可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应将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使掌握能够一定的职业体育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性,加入一定量的职业体育教学内容,以促使其在毕业后仍从从事体育运动,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评价考核方面,应从学生的素质、体育技能、综合实践三方面入手,综合、全面的评价学生。其中素质应分为身体素质、专业素质两方面,身体素质考核可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执行,专业素质考核应参照学生的专业基础来进行评价。技术考核应根据学生所学技术的情况进行具体考核。综合实践考核可从实战演练和情景演练两方面入手考核。在师资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专业的不同,研究和分析不同专业的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推动体育教师进修和继续学习,以便能真正掌握该专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需要,从而真正的深入到职业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去,以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4 结语

随着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作为众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感受到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抓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考核等方面入手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高专特色课程体系。

[1]张庆飞.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赵云鹰,韩雪梅.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陶荣兵,顾海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以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

[4]刘玉忠.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G807

A

2095-2813(2013)12(c)-0087-02

王彦旎(1965,3—),女,海南临高人,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体育系副主任,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训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工学课程体系院校
盐工学人
——宋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