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①

2013-08-15 00:54张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初学者网球教学

张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咸阳 712100)

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①

张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咸阳 712100)

网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热,高校普遍开始了网球课程。在网球教学中,场地缺乏、难度大不易上手等问题都是学习网球的障碍。快易网球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能够有效的解决高校网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借鉴。

快易网球 高校 网球教学 应用

网球起源于英国,与高尔夫、保龄球、斯诺克并称为四大贵族之一。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让更多的国人开始接触网球,中国兴起了一股网球热。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中网、上海大师杯这样高规格的网球赛事落户中国,2014年WTA超五赛事之一泛太平洋公开赛也将移师武汉,顶级赛事的举办让国人可以更近距离的欣赏网球比赛、了解网球。

网球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规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课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高校顺应网球热的趋势开设了网球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承担起传播网球的责任,高校网球教学的质量高低对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场地器材短缺,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造成初学者难上手,短时间内无法获得乐趣,半途而废。我国初学者流失率至少在80%以上,流失率极高,这十分不利于网球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网球在校园的发展。快易网球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降低流失率。

1 快易网球

自2002年开始,一支由10个国家的高级教练员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就开始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容易的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ITF)携手37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正式推出这项最新的网球教学研究成果。Tennis...Play & Stay(中文名称快易网球)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经过近20年的网球教学总结的网球教学经验,在教学中采用三色网球教学,它轻松易懂、简单易学、上手快、无需适应球性、直接可以进入角色。目前快易网球在世界五大洲都有使用,打破年龄限制,让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网球的乐趣。[1]

快易的概念很好满足了网球爱好者最重要的需求:初学者要能以快速、有效、容易接受的方法掌握网球的运动技能,快速的体会网球带给人的快乐,为“快易”。快易网球是目前最先进的、最适合网球初学者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使用小场和大球网球教学革命性的创举,由于球场小,学员自然而然的减少了击球的力度,从而可以很好的控制球,有了回合以后自然网球的乐趣就诞生了;大球(海绵球)用力也打不远,有利于对球的控制,随着来回数的不断增加,学员的兴趣就被培养出来,成为真正的网球爱好者。

2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顺应社会和大学生的需求,陆续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中开设网球课,在初期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2.1 场地器材的矛盾

网球场地是网球教学的最基本的保障,网球是新兴项目,随着地价物价的飞涨,网球场地的造价也一直在攀升。虽然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建造网球场地,但场地状况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大部分高校网球课程中,30个人左右班级使用2~4块网球场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候,每次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很少,加之每周只有一次课,课外如果没有场地练习,一节课学习过后巩固都成问题,根本谈不上提高。同时场地的缺乏也让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加,相对狭小的空间,很多的学生在一起练习,安全问题是个极大的隐患,球击中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球拍也相对于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较贵,网球也是易消耗品,学生在器材上的支出要比其他项目多,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2 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借鉴前苏联的体育教育体系,使用的是竞技体育的思路,简单说就是以学习技术动作作为各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形成条件反射,最终建立动力定型。但网球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场地大、球速快、球拍和球比较重等,导致这项运动的起点比较高、难度较大。而网球教师沿用乒乓球和羽毛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网球自身的特点,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小、器材轻、初学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经历,都能掌握球的运行轨迹,找准击球位置,基本不存在判断和移动的问题,很短时间就可以上手,形成对打,但使用传统方法,由于网球学习的困难,让初学者很难很短时间可以准确的判断和移动,找准击球位置,掌握击球技巧,形成对打。于是学生失去兴趣,感觉网球太难打,中途放弃。

3 快易网球与传统方法比较

3.1 改变外因,让打网球变得容易

改变作为外因的场地器材,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快易网球使用三色球,让球弹跳降低;将场地缩小,小场地可以让移动变简单。三色球包括海绵球(标准球的25%气压)使用长11m,宽5~6的场地,橙色球(标准球的50%气压)使用长18m,宽6.6~8.23m的场地,绿色球(标准球的75%气压)使用标准场地。三色球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标准球,而且使用小场地,把一个标准网球场可以横着当2个使用,缓解场地的不足,同时三色球气压较低,球飞行距离变短,也客观上缓解了安全的问题。同时初学者为儿童,可以使用重量稍小,长度稍短的网球拍进行练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传统教学使用标准气压的球、标准球拍、标准场地。球气压大,对击球准度要求高;球拍较重,不易控制;场地大,对判断和移动步法的要求高,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网球学习变得很困难,学生控制不住球,自然体会不打比赛环境下的乐趣。

3.2 改变教学的理念

快易网球核心的理念就是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容易的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即快速上手,形成对打,体验网球真实环境,得到乐趣。快易网球提到,击球需要四个步骤:思维—球员收集场上信息的过程;决定—根据场上的信息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和相对应的战术;动作—执行技术和战术动作的过程;反馈—分析动作结果为下一步提供反馈。快易网球的教学不以技术作为学习阶段,而是以球感球性作为进阶的标准,让初学者很快进入比赛,然后自发性的改进技术。通过对打解决判断和移动的问题。而传统教学是以技术教学为学习阶段,忽略了思维和决定,大部分学生网球打不好,都不是因为动作不规范造成的,而是判断移动出现问题,不能将球放在正确的击球位置进行击球。

快易网球采用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是关闭式教学,对比赛局势做出回应和收集信息是开放式教学与关闭式教学的主要区别,前者重视思维和决定即判定与移动,为击球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后者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动作执行上,违背了网球运动的规律。快易网球利用游戏和对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游戏和对打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的提高球感、球性,对打的方式从本质上可以提高思维和决定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和移动是个能力问题,是个理念问题,需要靠积累形成,不能一蹴而就。

3.3 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传统理念教学是单边活动,教师教学生学,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讲解示范,后集体徒手模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很被动的。快易网球中,教练员的角色是通过有效的组织调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如何将球打好。两者相比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重复的教授、讲述技术要点和示范动作,取而代之的是模拟比赛氛围,还原真实的网球环境,让学生在对打和比赛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再通过自身或者主动的与教师沟通逐步解决问题,这个沟通是高效的,积极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

4 结论

(1)高校网球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网球的基本规律,在场地短缺、课时数少的情况下,矛盾更加突出,大部分的学生经过了半年至一年的网球课学习,无法对网球产生兴趣,流失率极高,这对高校体育教育甚至我国网球的普及和发展都是很大的损失。

(2)快易网球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面向初学者学习的培训体系,主要就是研究如何让一个初学者较短时间内就可以体会到网球的乐趣,进而留在网球场上。快易网球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能够降低初学者的流失率,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可以借鉴使用。

(3)推广快易网球存在两个主要障碍:(1)专用的器材需要另外购买,而且价格不菲,比如三色球;(2)推广的关键除了器材更重要的思维和理念,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多教师思维中根深蒂固,通过1~2次快易网球培训班的学习和培训是不能完全转变观念的,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认可和接受的过程。

(4)大学生属于成年人,没必要使用弹性最小的海绵球,可以直接使用橙色球进行学习,男生整体运动素质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绿色球进行学习。

[1]国际网球联合会快易网球手册[M].

[2]季敦山,徐杏玲.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

[3]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4]倪菊萍.浅析网球运动的美学价值[J].内江科技,2008,2.

G8

A

2095-2813(2013)12(c)-0166-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教改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Y1302137。

张涛(1976,5—),男,汉族,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初学者网球教学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阻力学理论视角下成人游泳初学者泳姿的选择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教育教学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