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求真务实的好会风

2013-08-15 00:51王厚明
支部建设 2013年10期
关键词:讲话会议领导

■王厚明

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指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会风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但关系深远。会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会风滋长蔓延,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改进会风,力戒空谈,不仅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工夫,更要在刚性执行上见成效。

一、要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提高会议实效关键是力戒空话、套话,学会讲实话。要讲短话,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发表演说,演讲时间很短。牛津大学曾经邀请名人做一个“成功秘诀”的讲座,邱吉尔走上讲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可见,话不在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不刻意追求工整对仗,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因此,讲话应讲重点,不照本宣科念稿子,不东拉西扯乱发挥,要考虑听众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要考虑对象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要考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内心所想。要讲真话,讲符合实际的话,讲打动人心的话,讲能解决问题的话,而不能讲违心无奈的话,讲从众附和的话,讲曲意奉承的话,讲不经调查证实的话。“会以载道,会贵从实”。

二、创设允许讲错话的宽松语境。好的会风贵在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进一步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只有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才能让群众的智慧充分涌动,才能使思想的火花竞相迸发。一是要有百家争鸣的说话环境。俗话说,一人一个思想,一句话一个火花。积极营造敢说敢讲、一吐为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广纳群言的说话环境,才能察优知劣晓利弊,集思广益聚智慧,才能开拓眼界思维,开阔视野思路,开放心灵胸襟。务必赋予人人发言的话语权,确立求真务实的舆论导向,建立推陈出新的激励机制,不以职位、年龄、学历、专业等来主导舆论。二是要有求同存异的良好氛围。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斯隆有一次召开会议提交决策时,发现竟然没有反对意见,便果断决定休会,并说什么时候有不同意见时再开会。斯隆认为有争论才会有高论,科学决策必须要建立在对不同意见的反复权衡和取舍之上,否则就容易独断专行导致错误结局。要形成优良会风也需要有不同声音出现,允许有不同意见发表,并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三是要有言者无罪的宽容空间。受中华文化传统和文革浩劫的负面影响,不少人信奉祸从口出、少说为佳、沉默是金等处世哲学,怕言多必失,怕被抓住话柄而获罪。因此,无论是主导者还是议事群体都应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胸怀,允许人讲错话才能听到真话,允许人多讲话才能听到实话,允许人都讲话才能听到心里话。

三、会议组织贵在精简务实。当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会风不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认真予以克服。一是会议要做“减法”。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也多有程序化的开会模式,有主持,有议程,有奏乐,有介绍,有开场白,有主讲,有辅讲,领导轮流讲,还有总结词等等;有的内容正像毛主席讲的,“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淡化了主题,偏离了中心;有的是会议随意扩大化,为了有声势有规模,以人越多越好,大小干部越多越好;还有的是以多开会来显重视,开大会来显落实,层层开会,党委会、部署会、协调会、形势分析会、上级精神传达会等等不一而足,以至于不少干部说,当干部天天就是开会和准备开会二事,往往劳心费力,效率低下,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因此会议也须“瘦身”,能合并的不分头再开,能发通知的不再开会,多用电视电话系统组织,可开可不开的原则上不开,无关人员尽可能不参加,会议不妨简单到只由一人主持一人讲,不搞客套开场白,在会后提落实意见,真正把会议减下来。二是改进会议形式。不挂横幅、不插彩旗、不奏音乐,多开意见听证会,少开汇报交流会,多开解难会,少开讲评会,多搞大家谈,少搞一堂言,领导干部要自己调研撰稿,稿子采用提纲要点式,一般性会议不念稿子,发言人要站着讲话,等等。三是杜绝不正之风。召开会议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杜绝借会议行贪污腐化之风。要严格审批会议预算,最大限度地缩减开支,人场不得选择与主题不相关的异地风景旅游地,会议期间不安排文艺晚会和参观旅游等不相关的活动,不搞奢华食宿的超标准接待,不赠送纪念品和礼物,不互相请吃吃请、走访,等等。

四、形成好会风的关键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会风反映党风,好的会风从一个侧面彰显党的执政能力和创造力,也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反之则会直接损害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会风,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从最新理论成果中掌握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乐于学习人文历史,要博古通今,寓事于理,要博闻强记,增强文学素养;积极用好信息网络,参与群众互动,掌握舆情动向,知晓网络语言;主动涉入新领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只有不断广泛地学习,才能说话言之有物,说理生动活泼。二要身体力行。邓小平同志曾讲,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要坚持亲自调查研究,亲身蹲点体验,亲笔撰写文章讲稿,带头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带头写短文、开短会,自觉加强人格修养,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要走近群众。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领导干部改进会风,应当多以现场查看代替听取汇报,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来到宿舍,在与群众面对面攀谈中“推心置腹”,与群众心贴心交友中“望闻问切”,使自身的思想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五、好会风需要刚性规范。尽管各级对改进会风强调不少,也采取过一些有效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一段时间后依然如故。察其根源之一,在于缺乏刚性执行和制度保证。其实,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公布了《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的意见》,今年的中央“八项规定”更是为改进会风动了真格。为此,一是要纳入制度规范。事实证明,人为立规矩,生命力是难以持久的。如果一朝领导一朝令,那么一旦人走则茶凉。所以,必须以法规条例形式予以规范和固化,增强可执行度。对会议的规格、数量、纪律、会期、形式、程序、效率、成本等方面作出具体的硬性规定,如对汇报材料、述职报告、心得体会等各种文章文件的字数进行限定,不以经验做法、汇报文章好坏论高低,推行要点式提纲汇报,避免冗长繁琐,防止领导和机关把精力投入到文山会海的组织准备上。二是强化监督考评。可成立文风会风监查组,对迟到、早退、打瞌睡、看报纸、玩手机者进行通报批评,对超时空谈、铺张浪费、请吃吃请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曝光公示,真正把会风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衡量单位和党政干部政绩观、党性、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纳入民主生活会和干部考评体系,用好民主测评、检查询问等方法,结合半年、年终工作总结进行综合考评,定期进行公示反馈,并作为评选先进党委支部、先进服务部(处)、优秀干部的硬性条件。

猜你喜欢
讲话会议领导
《八七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会议通知
“注水”讲话
主席团会议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男朋友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