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修志述沧桑 方志文化谱华章——霍宪章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兼评《方志文化论》

2013-08-15 00:46邵长兴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修志史志方志

邵长兴 陆 奇

“人道洛阳花似锦”。霍宪章同志的大作《方志文化论》出版发行了,可喜可贺。笔者应邀撰写书评,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看法。本著收录了宪章同志自上世纪90年代步入志坛,至今20多年撰述的工作文章、学术论文80多篇,以及2篇党史文章、4篇有关工作报道。他两年前出版发行力作《青年领导论》(56万字)。这一组鸿篇巨制向世人展示了“文学中原,锦绣新篇”。

宪章同志在河南省史志办工作20多年,从事河南史志领域方面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历练了高超的工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撰写了一系列系统的史志论述,取得了出色的修志成果,使河南修志大省保持全国修志之潮头。

本著突显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发展,积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繁荣。本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深邃,观点新颖,论述严谨,实践力强,不愧为我国百花争艳的志坛翰苑中一颗璀璨明珠。

对于文化定义之解读,在古今中外丰富多彩或者大同小异。笔者现引《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对于方志文化概念的认知,田嘉同志精辟地论道:“广义的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狭义的方志文化指的是地方志书及其深加工的产品。”因此,“我们注意到,‘文化’、‘方志文化’、‘地方志书’,还有相应的‘文化建设’、‘方志文化建设’、‘地方志书编纂’,这两组词组的关系很重要”。

近几年《中国地方志》杂志连续提出年度地方志学术研究选题参考,指出编辑部就近期方志学术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指导选题,其中第二条即方志名家学术思想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事情。陆奇近几年学习与研究并撰写了五篇对于曹子西、邵长兴、柳成栋、李昌志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大多发表于2009年《北京社会科学院院报》,2010年、2011年《黑龙江史志》杂志。

方向明确 科学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次中央大会精神指引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从而带来了我国历史的伟大转移;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三大对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理论概括,并且完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从几个主要方面对这个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提出了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概括,将其写进党章,使之继邓小平理论之后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总概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概念,并将这两个新思想新概念写进党章,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丰富发展。

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提出科学发展观,最后把这些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和系统性,也表明了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坚持的连续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五条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个规定进一步明确全国修志编鉴工作的指导方针。

宪章同志长期以来注重学习、宣传、研究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在这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其一,收获性。他撰文《成就辉煌的五年》阐述党的十四大以来河南省修志成就综述,指出:“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之间的五年,则是我省修志事业进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被誉为浩瀚巨著100部分志2000万字的《河南省志》……累计达88部,已完成任务的88%”;其二,规范性。他撰文《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行为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阐述学习十五大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体会,指出:“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党纪国法,领导干部要保证在宪法、法律和法规范围内进行领导活动”等论述;其三,弘扬性。他撰文《弘扬方志文化传统,努力服务中原崛起》,阐述学习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会,指出:“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连绵相接,永不断章,应该发扬光大”等论述;其五,发展性。他撰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用志工作,努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服务》,阐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指出:“加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是推动用志工作开展的保证”等论述。

理论创新 学科建设

中国有着悠久的编修地方志文化的传统,历代各个历史时期史志学者对方志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推动了方志理论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修志实践。

中国地方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若干历史阶段。第一,魏晋南北朝产生地记文化;第二,隋唐五代产生图经文化;第三,宋代产生体例趋于定型的地方志文化;第四,元代稳步发展的地方志文化;第五,明代迅速发展的地方志文化;第六,清代进入全盛时期的地方志文化;第七,民国时期延绵不断的地方志文化;第八,新中国地方志文化工作事业蓬勃发展。

党和国家重视编纂地方志工作,重视方志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仅举两例说明。2001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求:“各个地方的社会科学院也应积极介入方志理论和方志学的研究”;2005年8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同志在为《中国现代方志学》作序中指出:“但从总体上说,方志理论研究创新和学科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现在又具备条件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方志理论和方志学科的大好时机。”

宪章同志在多年的修志工作中注重方志理论研究创新和学科建设,他勤于思考,勇于钻研,达到理论梳理与学科升华的境地,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关于建立方志学的若干思考》发表在《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3期。此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对于建立方志学的见解,在当时确实体现作者的学术的前瞻性、权威性、逻辑性、系统性,时至今日仍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宪章同志建立方志学的论述主要体现这么一些学术观点。其一,必要性。即“我们必须清醒地感到,无论从上届修志的实践看,还是从下届续修的准备看,进行理论研究,掌握修志规律,指导未来的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可见,建立方志学,既是修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修志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二,可行性。即建立新方志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首先,有了15年的修志工作实践经验。其次,我国方志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再次,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修志队伍等;其三,特征性。即作为科学的方志学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系统的真理性已被方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其理论是一组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概念。其理论思想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是人们的思维对外界所作出的近似的反映。其理论作为方志活动客体规律的正确反映,必须具有指导方志实践和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四,途径性。即建立方志学途径有三:即科学地总结新方志的实践经验。对旧方志学说的扬弃。借鉴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五,要素性。即要科学地界定其学科内涵,确定研究对象,解决本学科的研究任务。有无一定的实践,其理论队伍是否形成,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六,对象性。即方志学应该是以社会方志活动为研究对象。社会方志活动指的是方志主体、方志客体结合过程以及方志活动环境条件等;其七,定义性。即所谓方志学,就是揭示方志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一概念符合逻辑上内涵和外延相一致的原则,又把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提到了理论高度;其八,内容性。即新方志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应该是:规范新方志学的基本要素。研究新方志的性质和基本任务。把握地方志值得发展过程。研究新方志的体例规范。研究新方志的编修原则。重视对地方志应用性的研究。研究新方志学同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超前研究和科学预测;其九,结构性。即可以确定这样一个新方志学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从内容上划分。从结构形态上划分。从时限上划分。从层次上划分;其十,解决性。即加强领导,成立一个高素质的编著班子。要统筹安排,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要占有丰富的史志材料,进行归纳升华,形成真正的理性认识。要创造条件,从物质上给予保证等。

方志编纂 指导修志

中国特质的传统文化地方志书经过千百年的编纂,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创新发展,并且与年鉴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终于达到了今日的艺术作品水准。地方志书的发展主要体现这么几个主要方面:第一,指导思想正确;第二,方志定义概念明确;第三,所含资料翔实;第四,记述范围丰富;第五,记述形式定型;第六,志书种类多样;第七,体例规范;第八,社会功能特定;第九,印刷质量精良等。总之,应按国家的统一要求编纂志书,即《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三条,规定“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点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刷规范。”

宪章同志多年修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编纂志书。他一方面刻苦学习并钻研方志编纂理论,撰写出形成了《方志编纂基本规律初探》基础理论性的文章,撰写出《第二轮志书人物篇编纂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确保二轮志书编纂达到高质量水平》等应用理论性的文章,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全省的志书编纂工作,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机促进。

宪章同志编纂志书的论述主要体现这么一些学术观点。其一,规律性。即就修志主体与客观、宏观与微观及其内在关系规律进行思考,归纳为八大规律:经济基础决定律,社会稳定振兴律,文化繁荣促进律,统治主体意志律,内容记述真实律,内容形式统一律,编纂程序衔接律,修用有机结合律;其二,人物性。人物志是各类志书中难度较大的,作者指出,感觉第二轮志书人物篇稿件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共性问题应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包括详略不当,资料不清,感情色彩过浓,贴政治标签,籍贯混乱,不合志体,文字粗糙,记述雷同;其三,收获性。即这次会议主体明确,紧紧围绕志书质量进行:加深了对《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全面理解。加强了对志书通编通审、编辑校对等技术规范的掌握。拓展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有效渠道。形成了对志书质量客观理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其四,问题性。即指导思想表达欠缺。敏感问题不谨慎。违反法律规章;其五,精品性。即实施续志精品战略具体内涵的定位。实施续志精品战略具体社会功能的定位。实施续志精品战略的历史定位。实施续志精品战略的举措定位。

战略定位 组织管理

宪章同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分析总结全省史志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新要求、新趋势,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提出河南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探索与体现的执政工作思路与理念有这么一些特色。其一,继承性。即“我在省史志办工作已有18个年头(2008年),经历了邵主任、鲁主任、许主任三届领导班子。在不同阶段,他们带领我们分别完成了自身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我们今后的工作将在原主任创造的基础上开展”;其二,政策性。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省《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加强史志办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其三,全面性。即坚持”修用并举“的工作方针,使“志、鉴、报、库、馆、用”全面发展,使河南省史志工作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其四,自信性。即这种信心,来源于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来源于省委组织部与省政府办公厅的支持与关怀,来源于上任领导班子留下的坚实基础,来源于全体干部职工群体智慧和齐心协力;其五,队伍性。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一支好队伍。其六,战略性《关于河南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7期)中指出:目前河南史志事业发展面临着三大趋势、三大挑战和三大更高要求。有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要做到“志、鉴、刊、报、网、库、馆、研、用”九个方面协调发展。必须实施“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创新史志成果。

深入研究 构方志学

宪章同志构建方志学乃多年的夙愿,并且已有了相当深厚的学术研究成果。如何深入进行方志理论的系统研究,构建形成一家之言的方志学,似应成为一项重要使命。因为,笔者对构建方志学亦情有独钟,且有多年构建方志学之做法、成果与体会,以及建设性意见,特阐述如下。

第一,构建《中国现代方志学》简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由北京社科院倡导,于2002年8月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地方志学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会商,共同启动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具体编纂工作由北京市社科院史志研究中心承担。

此项目由于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我们积极争取并得到近百位多方面领导、专家、学者、修志同人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主要有:秦其明、段柄仁、单天伦、宋贵伦、来新夏、曹子西、邵长兴、郭凤岐、阎祟年、赵庚奇、马句等,最后形成了3篇16章67节223目编撰大纲。

在该著主编曹子西、朱明德的领导下,我们编辑部同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集中社科院的精兵强将,克服了很多方面的困难,撰写出50多万字送审稿,于2004年11月提前一年通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结项,参加结项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予以充分肯定,从多方面予以较高评价。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同志在百忙中作序,指出本著“这是一项编纂浩大的文化工程”,“此著继承和发扬传统方志理论,以繁荣发展地方志事业为目标,运用‘方志三理论’即方志政治理论、方志基础理论和方志应用理论,构建了一个现代方志学理论体系,从而构建一个现代方志的学科结构体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时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秦其明同志在序言中指出:“就我所接触的几部方志学著作来看,本书的理论体系构架层次最多、最宏大,其论述的范围最宽,涵盖的问题也最多、最全,可以算得上是方志学著作中的鸿篇巨制。”

这些年来,陆奇再接再厉,深入研究,取得了《中国现代方志学》的系列学术成果,丰富了其学科理论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观点有:﹙1﹚《方志文化展析 核心价值体系——论地方志文化所展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综合方志著述 综合学科支撑——方志体系研究学与相关学科关系辨析》。(3)《设置指标体系 提高志鉴水平——地方志年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4﹚《论述方志与年鉴的工具书性质》。﹙5﹚《借鉴方志学 构建年鉴学——初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等。

第二,构建方志学。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

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方志学学科构建思路。其一,构建方志学基础理论体系;其二,构建方志学应用理论体系;其三,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从而构建一个现代方志的学科结构体系;其四,在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立项,设立研究方志学课题;其五,“一纳入,五到位”进行具体研究创作;其六,撰写大型学术理论专著《方志学》,体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形成方志新学说、新学术流派、新方志文化。

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以上文章是笔者对霍宪章学术思想初步的学习与研究,亦感到自身提高与升华,亦感到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有限,对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透彻,有待今后再学习、再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当前,全国地方志界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地方志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地方志文化建设,是地方志工作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宪章同志的《方志文化论》与《青年领导论》问世,体现其“思想闪耀光辉,理论彰显魅力”,无疑为建设中国传统地方志文化大厦锦上添花。

放眼望,宪章先生理论思维正浓,笔墨正酣,论著将源源问世;如影随行,对霍君的思想研究将步步深入,续篇将应运而生;特此给予一联祝中原文化、方志文化、华夏文化赓续千载,永不停步:

黄水流金中州巨擘鸿图展

神州驰誉志苑英才雄路开

猜你喜欢
修志史志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红嘴蓝鹊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