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普: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2013-08-15 00:47郑旭冯国政
民生周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弃婴福利院脑瘫

□ 本刊记者 郑旭 冯国政

宋兆普: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 本刊记者 郑旭 冯国政

作为一名医生,他见惯了生老病死。4年前,当面对一群被遗弃的脑瘫患儿时,人性最朴素的情感就已经逾越了职业特有的惯性。

这是3月末的一个暖日。一群来自美国百事宁慈善组织的慈善人士来到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医院,根据该组织的计划,他们会在这里挑选多名已病愈康复的脑瘫儿童 ,为其在大洋彼岸找到新家。

在金庚医院,被收治的患儿中绝大部分为弃婴。在宋兆普的记忆里,这已经是该组织第四次来到医院“领养”孩子了。在此之前,已有多个国际性的慈善组织参与其中。

作为医院的院长,每到这时,面带微笑的宋兆普眼神总是若即若离。治愈这些曾被遗弃的患儿并为他们找到一个温暖的家是他最渴望看到的,而与患儿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亲子之爱浇筑的情感早已嵌入他心底,挥手亦为分别,每送走一个孩子,他的心就被掏空一次。

一个医生的选择

现在的宋兆普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花白的头发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

在外界看来,物质社会的年代,能够执掌一家非公立医院在生活上应该是“超群脱俗”的。

宋兆普也坦言,如果没有4年的那一次选择,他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操心。自2002年成功地把父亲成立的诊所发展成为现在的汝州市金庚医院以来,医院的年营业额就有七八百万元。

2009年4月,河南省民政厅的一位工作人员找到宋兆普,告诉他河南省15个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中一半以上是被父母遗弃的脑瘫患儿,由于找不到好的治疗方法,有的都20岁了,还不会动,想送20名患儿来治疗。

宋兆普生于汝州市纸坊乡陶村的一个中医世家,16岁开始师承其父著名中医大师宋金庚,后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

通过几十年的系统学习和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脑瘫疾病深有研究的宋兆普比谁都清楚,脑瘫是新生儿分娩过程中窒息缺氧等因素导致的脑神经损伤,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并将脑瘫患儿遗弃。

对于民政厅的“求援”,宋兆普一口答应了。他跑了4家福利院,看到的情况让他震惊。

“那里的孩子们有的硬得像棍,有的软得像泥,不会站立,不会说话,躺在床上,目光呆滞连哭声都很少。”他回忆说。

作为一名医生,宋兆普见惯了生老病死。但当看着这些无助的孩子时,他流泪了:“福利院竟有这么多重度脑瘫孩子,他们太可怜了,得赶快治疗,否则一生就耽误了。既然福利院治不了,我就带回去治。”他随即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不讲任何条件,先收治100名患儿。

善事是本难念的“经”

事实上,这个中年男人在做决定之前,就已经预料到这种善事不好做,但他并没有往后退,反而安慰自己说:“往大了说,我是一名医生,医者要有仁爱心;往私里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也是给自己积德行善。”

2009年5月,当全省15个省辖市属社会福利院的128名重症脑瘫孤儿到来之后,宋兆普才发现这条救治之路走起来有多艰难。

这些脑瘫弃婴不能自主饮食,营养不良是治疗的最大障碍,为了使弃婴能早日康复,宋兆普高薪聘请了100多名有爱心、有耐心的护工“妈妈”,24小时时全全天天候候喂喂养养照照料料。

与此同时时,,救救治治费用大大超出了宋兆普的预估,上百名脑瘫弃婴吃住在医院,吃喝拉撒每一样都是不小的开支。医院每月用于这些患儿的生活费、护养费、治疗费等都不下五六十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脑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一年,一般都得两三年,甚至更长。但目前有关部门核定的康复经费是按救治人数一次性拨付的,因此民政部门虽然拨付了一定的康复经费,但与实际开支差额较大。

在支持政策和资金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为救治脑瘫弃婴,宋兆普开始四处筹措康复经费。四年下来,宋兆普不仅花光了医院多年的积蓄,甚至还不惜卖掉了库存的部分名贵中药材和家里的一处房产。

宋兆普的一位童年时期的玩伴看到他为做好事,为救孩子,头发白了,家底空了,很是心疼,便劝他:救孩子是社会的事,不是一个人能用家产、用命去换的。但在宋兆普看来,脑瘫患儿的最佳治愈年龄是6岁以前,如果及时治疗,会和正常孩子差别不大。

“看着这些孩子越来越好,就是给我最大的安慰。这辈子我只想做好这一件事。”面对朋友的劝说,宋兆普的态度如此坚定。

由于治疗效果明显,2010年9月,宋兆普的医院被民政部增设为省级“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治疗康复定点医院,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脑瘫康复医院。

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家”

采访中,宋兆普提到了袁厉害和兰考的那场大火。他觉得,火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救助孤残儿童的模式。

在他看来,首先应当明确医院并不是收养机构,而是一个救治机构。医院应当与福利院结合,建立良好的救治机制,将中重度疾病的孤儿送至医疗机构治疗,待治愈康复后,让他们重返福利院。

事实上,由于金庚医院场地有限,不能收治更多的脑瘫弃婴。2011年宋兆普采取了部分患儿留在福利院护养、由金庚康复医院定期上门会诊送药的办法,使更多的患儿及时得到救治。

不仅如此,身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宋兆普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呼吁给予脑瘫患儿更多的关爱,优先开展脑瘫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安排足额的专项资金,对贫困脑瘫儿童家庭及承担康复任务的医疗机构予以扶持。同时,将福利机构和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的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等政府医疗保险。

宋兆普说,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他所做的就是坚持。因为他多坚持一年就会有更多的脑瘫患儿得以康复。

按照惯例,每一个康复出院的孩子们临走前,宋兆普都会托人给他们一块玉做成的平安符,玉佩上刻着孩子的名字,护佑孩子们平平安安。还要用一个小袋子,给每个孩子装上一捧土,让他们带在身上,今后无论在哪里,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猜你喜欢
弃婴福利院脑瘫
BABY,COME BACK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弃婴岛的现实困境与法理分析
弃婴岛的良性运行与儿童权利保障
——由厦门弃婴岛关停引发的思考
“弃婴安全岛”为何被“弃”?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