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马岛再战,阿根廷如何以弱搏强?

2013-08-15 00:43付征南
领导文萃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阿军马岛突袭

□付征南

常规战:胜负无悬念

自1982年马岛战争结束以来,阿根廷国内经济持续动荡,阿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由于军费预算大幅削减,阿军在训练、维护和军购方面,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目前,阿海、空军的主战装备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爷货,而且零部件极为紧缺。整个阿军的规模和实力,甚至不如30年前。

与阿军相比,英军虽然在数量上居于劣势,但其以“台风”战斗机、45型防空驱逐舰,以及“长剑”野战标准C型防空导弹系统、“星光”高速导弹等地面防空系统为核心,在马岛周围建立起了陆、海、空多层立体防御体系。这些装备无论作战性能,还是打击半径,都远远优于阿军。

除建有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外,一旦马岛有事,英军在马岛附近海域常年部署的特拉法加级核攻击潜艇,能极大压缩阿海军的活动范围,同时可对阿军机场、军港和内陆其他重要政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而在英军的精确制导武器面前,阿军只能疲于招架,毫无还手之力,更难越“雷池”一步。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军正是以此策略,用“征服者”号核潜艇一举击沉了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由此可见,如果按照一对一式的常规战法作战,阿军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然而,水无常形,兵无定式。战争的规则在于,没有规则。如果在战法上予以更新,实力弱小的阿军仍有克敌制胜的法宝,其运用之妙就在于非对称作战。

“斩首”模式:风险与机遇并存

基于阿根廷坐拥地利优势的事实,英军最大的心腹之患在于阿军采用非对称战法,特别是以特种作战为核心的“斩首”行动——以奇袭的方式夺岛。

作为英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中枢,芒特普莱森特机场是英军马岛防御体系的重心,也是其最大的弱点。就此,英国媒体曾进行过模拟:阿军效仿以军突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战例,派遣一支由200名特战队员组成的小分队,以一架民航客机为掩护,秘密潜入机场对英军发动突袭,使英军丧失信息优势,整个防御体系陷入瘫痪,那么,后续的空袭或登陆行动就水到渠成了。届时,双方的攻守之势将发生逆转。在这种情形下,英军也只能像1982年的马岛战争一样,被迫调集重兵,劳师远征,发动一场风险巨大的两栖行动,重夺马岛。

但是,英国媒体同时认为,阿军采用特种作战强行夺岛,代价极大。既然连媒体都看出了英军的“软肋”,加之外界的热炒,英军必然对阿军的“斩首式”突袭保持高度警惕。事实的确如此。为防范阿军突袭,英军已从马岛招募了250名当地人,组建了马岛守军,以加强芒特普莱森特机场的守卫。然而,特种作战的特点就是要在敌人准备最为充分的时刻,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对其防御体系中的最核心,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发动突袭。正如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麦克雷文所言,特种作战“好比拳击赛中的拳手一样,彼此都准备躲避对方的拳头,但即便是做好防备,还是难免挨打,因此在特种作战行动中,通过欺骗、选时及利用敌方漏洞的方式,就可实现突然效果”。这样看来,这一招只要筹划得当,阿军仍有胜算的可能。

然而,如此一来,阿根廷不得不冒一场巨大的风险。这里我们不妨替阿根廷算一笔综合成本账。其一,阿军虽在短期内取得战术优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略劣势,特别是当战争被拖入常规战后。在这一阶段,阿军一旦失败,就会丧失谈判上的主动权,从而使马岛永远沦为英国的囊中之物。其二,二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法体系的日益完善,想通过一场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领土领海纠纷,早已是明日黄花。

综合考量,军事选项并非阿军的上上策。此次马岛之争,不仅仅是双方军事实力的比拼,更是耐心、意志和智慧的较量。阿根廷政府当前最有效的策略,并不是通过军事手段收回马岛,而是通过一系列拉打结合的组合拳,让马岛之争保持在亚军事冲突状态,最终把不可一世的英国拉到谈判桌上。

“海上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

游击战思想的精髓就是通过动员民众的力量,积小胜为大胜,以数量优势来抵消对手的质量优势,坚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基本方针,与对手展开持久战。

与阿军相比,英军虽拥有压倒性的质量优势,但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然而,从地理位置上看,马岛由两大主岛——索莱达(东福克兰)、大马尔维纳(西福克兰)岛及200多个小岛组成。由于兵力有限,英陆军在岛上的防御力量仅有200余人,主要集中在两大主岛,其他小岛没有驻军,在离岛防御方面存在明显漏洞。在此背景下,阿根廷若动员非武装平民同时乘坐几百艘小船,直接登陆这些离岛“宣誓主权”或“解放被占领土”,就会让英军陷入分身乏术的窘境,既要抽调有限的兵力,夺回被占岛屿,又要拿捏好分寸,保证阿平民的生命安全。

出动大批部队,对英国来说自然困难,而不出兵,结果同样是英国不能承受的。由于英国在历史和法理上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均缺乏有力支持,因此一直抵制或拖延谈判。基于目前马岛居民多为英国移民或其后裔,对英国有强烈归属感的事实,英国力图借助马岛公投,通过“尊重岛民意愿”这张牌,以“全民一致”的方式,帮助英国扭转外交宣传上的被动局面,进而化解国际社会要求英阿谈判解决马岛归属的压力,保持目前英国实际控制马岛的现状。然而,英军如果不能迅速阻截阿平民的夺岛行动,就会产生岛屿被占的既定“政治事实”,其局面将更加被动。与此相对,阿根廷则可利用外交杠杆,借助英军驱赶阿方手无寸铁平民的电视画面,在南大西洋地区大做文章,渲染英国恃强凌弱的负面形象,动摇英国对马岛的主权地位。

总之,阿根廷多管齐下、灵活多变的持久战策略,将成为英军的噩梦。正如马汉当年所分析的那样,作为“日不落帝国”昔日殖民辉煌的最后象征,马岛将成为套在英国脖子上的一块 “磨石”,逐步消耗其宝贵的战略资源,最终让内外交困的英国永无宁日。

猜你喜欢
阿军马岛突袭
缺只角
突袭51区,拯救外星人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暴雨突袭
生命之外
暗夜突袭(下)
暗夜突袭(上)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结巴有福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