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冷西手表回归记

2013-08-15 00:47
世纪 2013年2期
关键词:名表欧米茄更衣室

钱 江

(作者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

吴冷西,新闻界前辈,建国后不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两大新闻班子一手担当,资历深如海,下笔如有神,跻身“九评”小组副组长。经历了“文革”劫难之后,他先后任国家广电部部长、中国记协书记,简而言之,像他那样担任过中国所有各大新闻单位领导的,迄今没有第二个。

余生也晚,未曾有机会和他交谈,然而身边的前辈或熟人,与吴冷西有过交往的至少以数十上百计,听他们讲述吴冷西的故事,亦是当代新闻史上种种逸事,谨记其中一段“手表回归”故事,或可见吴冷西在“文革”中经历磨难之一斑。

心爱的“欧米茄”不翼而飞

“文革”全面点火之日的1966年5月30日晚,陈伯达率领一个工作组直抵人民日报夺权,将总编辑吴冷西打入冷宫,继而发起批斗,折腾了几个月,将吴冷西一家人(妻子和女儿)赶出原先所住的“红霞公寓”,搬进北京西部北蜂窝一个两间一套的职工宿舍,连自来水都要走到户外用水桶去打来。吴冷西每天从那里坐公交车上下班,到报社印刷厂“劳动改造”。分配给他的活儿是印刷厂最脏最累的——洗刷和搬运印刷铅版。

吴冷西这年47岁,年富力强,每天默默劳动,劳动量大倒也将他精神上的痛苦磨去几分,使他饭量大增,一顿可以吃下两个大窝窝头;由于劳累,他的睡眠也变得顺畅了,不像过去那样,等人民日报大样安排停当以后他才能考虑休息。但是另一种煎熬也在前面等候,劳动了两三个月,他心爱的手表不翼而飞了。

原来,这天下班以后,吴冷西来到更衣室换衣服,一眼看到自己的小衣箱锁被撬开了,顿时心中一惊,探手一摸,心爱的瑞士“欧米茄”手表已经没了踪影。

这块手表对吴冷西具有特殊意义,那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吴冷西是代表团成员之一,经历了会议的纵横捭阖。瑞士政府向中国代表团正式成员每人赠送了一块“欧米茄”手表。对这块手表,吴冷西十分珍视(注:另有一说是吴冷西用出国津贴购买了这块手表。然而这块手表系瑞士名表,以当时的出国津贴,应说还买不下这等款式的手表,何况代表团正式成员每人都有一块。此说录以备考)。

发现手表丢失,吴冷西立即向车间领导报案,要求追查。

追查手表有人受委屈

当时有人劝吴冷西,你犯了走资派错误到工厂劳动,为丢失手表怀疑工人师傅,恐怕不妥当,是不是就算了,也可能是你没有记清楚放在哪里了?这段话里有潜台词:要你下车间劳动,是接受工人“再教育”的,一到这里就丢手表,岂不有损“领导阶级”的名声?

吴冷西非常坚定地要求报案追查,说自己虽然犯了“走资派”错误,做人的基本权利还是有的,不能偷他的手表!而且这件事说明车间工人中有人行为不轨,应当弄清楚。这与自己“靠边站”的身份无关。

吴冷西说得很在理。当时车间领导班子还健全,即责成车间负责人之一刘炳振和领机员(相当于小组长)尚松寿调查此事。第一步,是普查谁在这一天曾走出车间大门?那真是人人都要谈话,提出疑点,将近二百人的大车间闹得鸡飞狗跳。

事有凑巧,年轻工人关恒达这天因为感冒一度离开车间上医院看病。更令人惊讶的是,就在他的衣箱顶上,发现了一段扁头的小铁棍。根据分析,正是这截铁棍,撬开了吴冷西的衣箱!

刘、尚两人马上找小关谈话,刚从学校毕业到工厂才三年的小关强烈表示,此事和自己无关。但是车间领导中有人有意无意地将怀疑点指向小关,弄得他苦不堪言,总是过不了关。关键时刻,小关的师傅站出来建议:不妨把小关的父母请来,一来了解小关以前的情况,二来可以请父母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小关的父母请来了,他们坚决地说,孩子一向品行端正,从来没有发现有此等劣迹。父母对儿子的坚定信赖,使调查人员感到心灵震撼,对小关的调查也就停顿了。

吴冷西提出的疑点

倒是吴冷西本人静下心来,向前来调查的刘、尚两人回溯事情经过,颇为清楚地指出了疑点。

吴冷西说,他原本不认识印厂员工,但丢表那天早晨,他走进人民日报轮印车间大门,就发现一个人慢慢地走在他前头。来到车间办公室门前的时候,此人停下来看大字报,这样就落在吴冷西的身后。吴冷西又下楼到更衣室,这位也跟了进来,更衣室里只有他们两人。吴冷西换上工作服,把手表放进裤兜里塞进衣箱,肯定锁上箱门后才离开。而此时那个人还在更衣室里。

就在这时,刘、尚在调查中获悉了电瓶车女工小王的汇报,说她在就要上班时开车经过男更衣室,看到姓于的车间副主任探出头来张望,目光恰好和她对视,神色显得很奇怪。这位于副主任,正是吴冷西在清晰的表述中所指之人。

但是其他证据未能找到。刘、尚两人利用几天时间,跑遍了北京城还在开业的委托行,没有发现近日有委托出售瑞士名表的凭据。刘、尚又找到吴冷西征询他的意见。提到那位于主任的时候,吴冷西轻轻说,不会是他吧?他怎么说也是长期在工人队伍中的人呀!但吴冷西的这段表白并没有说服力,而且为他原先提出的疑点留出回旋余地。倒是事态的结果证明,他对一系列疑点的分析非但清晰,而且极为准确。

不过当时调查陷入僵局,几年不得结果。其间吴冷西一度被卫戍区军事监护,经过一番辗转,直到1969年国庆前放回报社,随即去了河南五七干校,在叶县乡间度过一段蹉跎岁月。

但是,手表僵局给年轻的小关带来了屈辱和巨大的心灵创伤。他喜欢热闹,瞧见人家下棋打牌会凑过去看看,一时兴起也会评论一两句,有时就遭遇讽刺:“你是小偷你啰嗦什么。”气得小关要上前跟人家抡拳头,总被围观者劝阻。

吴冷西的手表物归原主

谁也没有想到吴冷西的手表会水落石出。

转眼到了1971年秋天,有一天这个于副主任的老婆在家中收拾东西,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搁在身边,被二儿子小亮看到,问道这是什么?于妻急忙说,你不要管。说着收起小盒子复归原位,还认真地锁上了大箱子。接下来她急匆匆上班去了,却将钥匙落在家中,被二儿子拿到手中,开箱取盒,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块亮晶晶的瑞士名表。

这小亮从小有失家教,见到名表就戴在手腕上出门向伙伴显摆。谁知“吴冷西手表”的故事在家属区家喻户晓,只有这个小亮并不知情。这块“欧米茄”制式特别,中国从未进口过,明眼人一看这手表就知道大有背景。伙伴见过这块名表,晚饭间就向父母说起,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报案了。

“吴冷西手表”是有名的积案,受怀疑受委屈的人(包括小关)经常要求彻查以辨明清白,弄得保卫处干部也很恼火。这下子得到确息,保卫干部立即联系上公安部门,开车赶到家住北蜂窝吴冷西隔壁的于家,出示证件后却查无结果。随后得知,副主任昨天回了一趟家,现在又回了正在劳动的小汤山农场。查案者当机立断,驱车直奔小汤山,果然在于副主任的挎包里找到了吴冷西的手表,立即拿出来找于对证。

于副主任一见手表神色大变,喃喃地说:“我本来拿出表来就是想自首的,没有想到你们先来了。”

至此真相大白,撬箱子窃得名表的于副主任受了处分,行政降级,调离报社。说起来,这个一时撬锁窃得名表的人并没有戴在腕间受用什么,带给自己的只有担惊受怕和良知的谴责。他在晚年患病去世,寿数不高;可叹那位在家中发现了窃表的年轻人亦然另有不端,后来也生病驾鹤去了。

那块“欧米茄”名表物归原主。后来吴冷西曾说,在“文革”劫难中他丢了两块手表,一块就是“欧米茄”;另一块他未道其名,只说是在新华社被揪斗的时候,被“造反派”“坐飞机”,将他双手反拧背后时乘乱将手表一把掳走,至今杳如黄鹤。这番磨难,增添了吴冷西的人生阅历。后来吴冷西多次表示他在思考写回忆录,不知是否会将这手表的故事叙述一遍。

倒是那位当年受了莫大委屈的小关,从此苦尽甘来,苍茫岁月将他陶冶成出版社干部,现在已经人称“老关”了。他生来乐观豁达,爱打乒乓球,一打就笑逐颜开,如今他已经退休。有一天说起这段往事,为了将来龙去脉表达清楚,老关邀请刘炳振(后任人民日报印刷厂厂长)及当年伙伴一共6人,将这段往事细细说来,由我撰述成文,聊补吴冷西未尽回忆录中的一段缺失以备后人查考。其间时间地点细节还有短缺,敬请知情人赐教。

(2012年8月22日于北京)

附注:本文写作中得到刘炳振的详细回忆。为本文提供回忆的还有:

关恒达,65岁,1963年9月参加工作。

王文宏,77岁,1950年9月参加工作。

段靳存,81岁,1952年1月参加工作。

张金成,66岁,1963年9月参加工作。

李启波,68岁,1963年9月参加工作。

他们于2012年8月两次向本文作者回忆了当年的故事,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名表欧米茄更衣室
相约冰雪之约欧米茄“北京2022”冬奥展盛大揭幕
The Importance of Humor
新年假期巴黎名表失窃激增
与埃迪·雷德梅尼 相约欧米茄星球
为什么绝大多数世界名表
更衣室之魂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喧嚣作罢,不如静赏
欧米茄为里约奥运特别打造专属会所
名表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