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战略的探讨

2013-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全媒体报业都市

田 琳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三晋都市报社,山西太原 030012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媒介传播形态异彩纷呈,彻底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格局。在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过程中,“全媒体”这个词越来越受关注,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主流媒体之一的都市类报纸,同样受到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媒介的冲击,而不得不在跻身数字技术大军寻求“全媒体”发展模式。本文拟对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新闻报道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1 “全媒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1.1 “全媒体”的概念

何为“全媒体”,目前在学界尚未正式提出,但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益丰富发展着其内涵。一般认为,“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1.2“全媒体”的特性

1.2.1 强力的融合性

“全媒体”不是媒体间的简单合作,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种媒介在传播技术、手段、内容、渠道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实现融合集成为一种新媒体。

1.2.2 有序的系统性

“全媒体”将多种传播技术、手段、内容等进行融合是系统有序的,并非杂乱无章地简单地对信息进行传播,它强调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发布。

1.2.3 最大的效果性

“全媒体”传播针对受众提供超细分化服务,实现的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能够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1.3“全媒体”的优势

“全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覆盖面,提高信息传播效果;二是能够大幅度降低传播成本;三是能够提高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2 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战略的必然性

2.1 何为都市类报纸

何为都市类报纸,学界并未有确切的概念,一般来说,都市类报纸是一种定位于广大城市受众,报道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以新闻和副刊为主,突出新闻时效性、信息综合性、生活服务性的市民化报纸,它包括传统的早报、晚报和新兴的都市报、大型生活类报。

2.2 都市类报纸全媒体发展的必然性

2.2.1 媒介日益融合的趋势

国家“三网融合”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加之新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使不同媒介之间以及传媒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大传媒时代”呼之欲出。作为我国各大城市新闻信息传播主流媒体之一的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2.2.2 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新媒体已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互联网、通讯业的发展促使网民和手机上网的人数大幅攀升。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报业市场竞争格局已转变为报业和网络媒体竞争的新格局。

2.2.3 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

都市类报纸从兴起到今天已是而立之年,虽然在我国报业发展中,无论是新闻信息传播,还是广告经济创收,都已成为一方霸主,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都市类报纸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认真地思考未来生存的空间,那就是必须用顺应数字发展潮流的战略眼光,按照数字化时代新的媒介产业去打造新的运作体制和商业赢利模式,实现“全媒体”战略正是都市类报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战略存在的问题

3.1 对全媒体概念认识不清

目前,不少都市类报纸对于“全媒体”的认识仍比较混乱。很多人认为“全媒体”只是一种时尚的定义,易于被大家接受,但还不完全清楚其涵义。因此开展的“全媒体”业务存在盲目性。

3.2 全媒体人才极度匮乏

“全媒体”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传媒人才,要求这种传媒人才既要有全面统筹的大局意识,又要有耐心细致的负责态度;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又要有摄影、摄像、网络等全面能力。但都市类报纸现有人员能力显然不适应全媒体发展的需要,精而专的人才明显不足,博而精的人才更无从谈起。

3.3 发展“全媒体”缺失针对性

每一种媒介的“全媒体”发展都应当有所不同。“全媒体”并不等于什么都做。随着网络的完善和科技的发展使行业划分更加细化,给报业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渠道,所以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全媒体”,避免盲目开展过多业务。

4 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战略发展对策

4.1 深刻理解全媒体的内涵

都市类报纸实现“全媒体”战略,首先要深刻地理解全媒体的内涵。“全媒体”是在现代数字网络通讯技术条件下,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实现了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当今媒介传播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要求实现报道内容的多媒体化、发布载体的多元化、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4.2 发挥优势深化全媒体融合

都市类报纸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平台,拥有专业的记者、编辑队伍,在各大城市中拥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社会动员力。处于主要内容提供者的地位,这是都市类报纸生存的前提,也是其布局“全媒体”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都市类报纸应利用资源,放大内容优势,采用数字技术对已有内容进行深加工,形成各个系列的全媒体产品,以此来规划媒体发展前景。都市类报纸在拥有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网络、影视、手机、户外等多媒体手段,开发富有都市新闻传播特色的全媒体终端产品。

4.3 外部实施有效的合作战略

都市类报纸发展“全媒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观念,既要重视传播内容的采集和加工,更要重视传播渠道的选择与建设,从而实现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运营。都市类报纸应以做传统媒体为主,融合手机报、电子报、户外传媒、移动阅读等延伸报纸功用,实现都市新闻传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4 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多媒体融合是当前传媒集团全媒体化的主要手段。一方面,采编资源共享,依靠报刊、网络和影视共同策划,共同采访,联合报道;另一方面,多媒体融合可以多方介入活动,为合作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媒体的宣传策划产品。都市类子媒体可借力集团优秀品牌,增强其经营能力,获益远远大于单个媒体营销。同时,都市类报纸要立足于自身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在同一平台上针对不同盈利模式分别发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媒介经营性项目或产品,力争成本最低、效率最优、效益最大。

4.5 传媒人才和制度的全媒体化

“全媒体”发展的方向,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全媒体”新闻采访具有记者装备的现代化、采访资料的完备性、采访结果的非成品化、采访活动的团队式等特点,所以,都市类报纸必须高度重视“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精通传播媒介内容生产、信息加工、统筹协调的人才,更要有懂得数字传播技术与了解传播领域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有善于把握传媒产业发展商机的赢利模式人才,这就需要都市类报纸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实行良好的激励机制。

5 结论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手段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的“全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全媒体的发展不可能一夕而就,要高度重视,多方联动,更新观念,明确认识,重视人才,完善机制,才能把都市类报纸打造成为实力强、成长性好、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都市类媒体。

[1]苏林森.媒介融合推动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12.

[2]张大伟.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0(24).

[3]车永波.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J].新闻战线,2010(3).

[4]周瑜.报业全媒体三步走:从报网融合到全媒体采编[J].中国记者,2011.

猜你喜欢
全媒体报业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