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探究

2013-08-15 00:49韩基龙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6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用户发展

韩基龙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3)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讲话中表示:“央行支持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移动支付业务,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产业做强做大。”为此,刘士余认为接下来要尽快创新移动支付的模式构架,整合各方的资源和诉求实现共赢发展。

1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排在首位,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在悄然兴起。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达1.87亿,而到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达到3.87亿。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易观国际(微博)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已经达到1.87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6.4%。来看看支付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支付宝数据表明,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眼下,手机淘宝、手机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包括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一卡通以及移动互联网支付在内的形式各异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的支持,也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银行业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改革转型也刻不容缓。

移动支付是一片广阔蓝海,对于中小银行尤为重要移动支付的开展将会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弥补其营业网点少、大客户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竞争力,因此中小银行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业链条。移动支付产业中,商业银行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移动支付产业有多种可能的商业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银行业都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同时银行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也许会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但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2 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移动支付面临许都问题如:安全、技术、终端以及法律规范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市场重要保障,也同样面临很多障碍。

2.1 行业标准与规范问题。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一直是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成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规矩不成方圆”,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严重阻碍整个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进程。工信部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推动近距离通信(NFC)、机器到机器(M2M)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面向不同的行业应用,协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同时,重点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各应用领域的相关主体加强合作,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化协作机制创新。

在行业标准制定的层面,从国际标准上,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银联已经参加了这个组的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ISO12812,这个标准也是与我国银联主导推动的13.56MHz技术是一致的。国家标准,在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公开的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也有望在2013年发布,这也明确了银联采用13.56MHz。

2.2 移动支付技术瓶颈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初期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初期:是将用户的手机号与后台中用户的支付资金账号进行捆绑,从而来完成支付过程。这种支付方式使用实现容易成本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及即时支付率低等问题。

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次换代,正在走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近场数据交换(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大型超市中已经实现NFC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经常能够在一些媒体杂志、电视广告语上被提及,而且当前一些诸如三星GALAXY NoteⅡ、HTC One X、诺基亚Lumia 920等高端产品上也都已经搭载了NFC技术。

NFC具有工作稳定、支持主/被动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通信、支持高加密、高安全性、产业链完整等特点,但是用户需更换手机,推广成本高。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但是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2.3 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发展取决于移动平台的安全性。在线支付本身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放性就很多,如身份认证等,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则具有着更大风险。移动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再加上大量的手机病毒的侵袭,都让移动支付过程障碍重重。

安全技术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云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身份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加密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虽然3G功能的手机支付时,能够采用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并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安全。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手机支付的双重确认方式,又会因为短信的中继问题,有可能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影响支付的流程。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当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手机等手持终端的重要程度,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信用体系的缺失是限制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第三大原因。在手机支付中,一些小额支付可以捆绑在手机话费中,但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十分常见,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聂晓飞.2012年移动支付抢滩消费 政策关注从标准开始[J].通信信息报,2012.

[2]徐平平,杨学成.移动支付影响因素分析[J].通信管理,2009(11).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用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电子商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