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沈 璐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1 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形式和美国的DRE(校企结合式)为主,但不管哪一种模式,其核心都是工学结合。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遵循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以及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1.1 建立“项目承载、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在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调研和反复实践后确定形成与建筑设计相关产业高端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有机衔接,教学过程与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1.3 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

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习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4 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学习成果以作品形式呈现

教学过程工作化,使教学摆脱了课堂以及知识逻辑的束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实践,完成的作业即为课程成果,也就是企业要求的作品,作业按照企业的设计作品标准进行评定,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及时进行完善和更新。

2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以“双岗交替”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为主线,以“专兼结合、内外互补”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拓展面,建立校企双赢、双岗交替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访问进修、定向培训、企业锻炼、项目开发、学习交流、人才引进等措施全面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打造一支教学能力与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兼备的“教学名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双师型专职校内教师为主体,“职业岗位能手+项目管理专家”多层面互补的外聘兼职现场教师为补充的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 校企合作专业资源库建设

加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多形式教学图书库、多平台工学结合项目库、多层次试题库等三方面的积累。如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组织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开发和编写相关教材和配套实习实训指导书;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为基础,基于学生自主多层次学习需要,建设专业课程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自测等资源平台,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特色,基于工学结合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工程实际项目库。

4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除了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之外,为了使工学结合运作规范、有序、高效、持久,还需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学院成立有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这个机构由院校领导和行业企业领导共同组成,是校企结合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各组织机构,负责沟通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各教学系部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部主任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使工学结合教育及对外社会服务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有机融合;提高院校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

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包括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规范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有效推行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2]刘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6).

[4]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05).

[5]陈力群.对艺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今日科苑,2009.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