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娱乐节目中的话轮特点——以《康熙来了》为例

2013-08-15 00:54王利朋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小S蔡康永康熙

王利朋 李 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浅析娱乐节目中的话轮特点
——以《康熙来了》为例

王利朋 李 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电视综艺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会话类型,是单纯以娱乐性、趣味性和消遣性为突出特点的节目。本文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理论,对《康熙来了》中的真实会话语料的话轮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0 引言

《康熙来了》是台湾当红的一档综艺娱乐节目,自2004年1月5日开播以来,它以风趣幽默、强烈的戏剧冲突性和娱乐性让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找到精神栖息的港湾。《康熙来了》的嘉宾大部分是主流偶像、“大牌”明星、政坛风云,还有时下热议的话题人物。“一切从娱乐出发”是 《康熙来了》的节目宗旨,它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内容或者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应大众的需求,内容多变,日趋成为现今青少年及粉领族喜爱的娱乐谈话性节目。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其一知性一搞笑的搭档,再穿插助理主持陈汉典的搞笑模仿,这样的主持风格与该节目的会话特点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将运用会话结构分析中的话轮理论,就该节目中的话轮特点进行剖析。

1 关于会话分析和话轮转换

会话分析是由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anuel Schegloff、Gail Jefferson提出,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实际语言运用中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口头和档面言语交际单位的结构特点。[1]本文主要从会话分析中话轮及话轮转换来分析。李悦娥、范宏雅指出:“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面的沉默为标志。”[2]刘虹则阐明了衡量话轮的两个标准:“一是说话者的话是否连续,即在一个语法语义完成序列的末尾有无沉默,如果有,同一个说话者连续的话就不止一个话轮。二是否发生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如果有,就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3]

当然,要使综艺娱乐访谈节目顺利进行,也必须遵循相应的话轮转换规则,因为话轮转换的规则有助于交际各方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

2 《康熙来了》中的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分析

2.1 《康熙来了》中的话轮分析

“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面的沉默为标志”[4],构建话轮的成分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词、短语和句子。

例1(T代表话轮)

T1蔡康永:如果私下的打扮是100分的话,刚才艾莉丝那个打扮,Roger觉得有到几分?

T2 Roger:我会给85分耶。

T3蔡康永:那么高!?

T4 Roger:对。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T1是用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来作为话轮,而T3是一个短语,T4则是一个词汇。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主持人在娱乐谈话节目中起着控制话轮和引导话轮的作用,这样会使对话顺利进行。

2.2 《康熙来了》中的话轮转换及特点分析

2.2.1 《康熙来了》节目中主要运用的就是“A-B-A-B-A…”的话轮转换结构

该节目是一档几乎没有观众参与的娱乐谈话节目,自改版以来,形式稍有变化,但风格模式不变,仍是由主持人和嘉宾在固定时间内完成预定的话题。但变化较大的是多了助理主持陈汉典与蔡康永和小S的互动。开场的时候蔡康永和小S会做与当期节目话题相关的介绍,一般蔡康永起主导作用,小S负责做一些搞笑及反馈。嘉宾们一般一期节目中都是多个,并且他们主要是话轮的接受者和反馈者,在接下来的几个特点例子中,可以验证“A-B-A-B-A…”的话轮特点。

2.2.2 在相邻话对与反馈项目中,主持人与嘉宾有着密切且自然的响应关系

“相邻话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会话参与者双方分别发出的一前一后紧密邻接的话段。在会话中,有些话段在前后次序上较为固定,且互相依存。也就是说,会话参与者双方通过一前一后的发话与应答完成一轮发话。”[5]常见的相邻话对有问候-问候、询问-回答、请求-拒绝/接受、表扬-感谢等。

例2

T1蔡康永:当时哪个“我是歌手”哪个节目邀请你们的时候,有希望你们尽量唱悲伤的歌吗?

T2杨宗纬:其实也没有。那些歌还是我自己选的,对。

T3蔡康永:有人听你唱歌是会笑吗?

T4杨宗纬:想到陈汉典吧。

上述例子中包括了一个典型的相邻话对-询问和回答,T1、T3是主持人的询问,T2,T4则是嘉宾的回答,这样组成了两个完整的话轮。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主持人起着控制话轮和话轮话题及走向的作用,嘉宾则对话轮做出反馈。

反馈项目是听话者发出的对当时说话者做出的简短反应。常用来表明对说话者的注意、关切等。特点是不打断当时说话人的话语,目的不是争夺话轮,而是鼓励配合当时说话者把话轮进行下去,这是双方或多方会话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会话中的反馈项目分言语性反馈和非言语性反馈。非言语性反馈项目,主要包括一些身势语,如手势、点头、眼神等面部表情。言语性反馈项目包括词语性的,如“是的”、“是吗”;非词语性的如“嗯”、“哦”、“OK”;短语性的如“你说的对”、“我知道了”。再者就是简短重复说话者的部分话语、或和说话者同时说出话语中的一部分、或进行简短的评论性话语、补充说话者要说的话等。从语料分析中发现,蔡康永和小S反馈项目用的比较多为简短的评论性话语、赞同或面部表情等。

例3

T1蔡康永:杨宗纬带了他的新专辑来,然后我记得上一次是李宗盛帮他做的时候,他也有讲到说,李宗盛从来没有称赞过他,他很在乎别人有没有称赞过他这件事情。T2小S:对,他就是一个很小心眼的人啊!T3杨宗纬:真的不是。T4蔡康永:所以这一次的这个专辑,跟上一次的应该很不一样。T5杨宗纬:很不一样,对。T6蔡康永:就是没有那么压倒性的李宗盛的风味了,对不对?T7杨宗纬:没有,对。T8蔡康永:所以是怎么样?你自己控制所有的风格?!T9杨宗纬:没有,其实大哥,他其实也很想要刻意,其实大哥他做专辑是有步骤的T10蔡康永:嗯哼

从上述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蔡康永的话轮是比较长的,当然也有比较短的话论,譬如“嗯哼”、“对”;小S也是比较长的话轮,一般是对嘉宾某个话题的评论,当然也有一些话轮同步出现的现象,这起着对对方话轮赞同或者评论的作用。

2.2.3 灵活地进行主持人和嘉宾角色的转换以凸显娱乐访谈的交互性

在电视娱乐节目访谈栏目中,尤其是《康熙来了》这样比较受欢迎的节目,一般嘉宾都是多于一个,所以在这样的节目当中,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之间,嘉宾之间的话轮转换尤其重要。

例4

T1蔡康永:刚才你听他唱歌的时候觉得他,就是很轻松就可以完成吗?

T2小S:我觉得刚刚那首歌,对于他们两个来说都太简单了。

T3蔡康永:太容易了!对!

T4小S:就是本来那首歌你们不觉得有什么挑战的地方吧?

T5杨宗纬:本来是想要唱莫文蔚跟柯有伦的爱死你。

T6小S:结果干嘛不唱!

T7梁文音:对啊,干嘛不唱?

T8小S:你是觉得梁文音唱不了吗?

T9杨宗纬:不是,是因为接下来的歌都太可怕了,所以我越唱越可怕,我觉得我们这个节目播出去就完全没有音乐性了。

这个例子表明,要使访谈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主持人必须要善于提问、善于沟通、善于倾听。在与嘉宾的交流中,蔡康永和小S总是将目光投放在嘉宾身上,并且保持平视,表情会随着交谈内容有所变化,譬如欣喜、轻松、疑惑等等,使交谈更加集中深入,进而与嘉宾形成积极的互动。上述几个话轮中角色虽然在不断的转换,但是主持人并没有交出会话权,还是坚持自己说话者的角色,同时从交谈中也可以看出,小S说话比较犀利,逗趣,而蔡康永说话显得比较知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该节目中的话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康熙来了》节目中主要运用的是“A-B-A-B-A…”的话轮转换结构;其次,在相邻话对与反馈项目中,主持人与嘉宾有着密切且自然的响应关系;最后,灵活地进行主持人和嘉宾角色的转换以凸显娱乐访谈的交互性。当然,这方面的研究还远不完善,更有待进一步深入,但希望目前的研究会对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1][3]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4]李悦蛾,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5]薛艳.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6]彭柳,周楠.柔性的控制积极响应:从会话话轮结构看《鲁豫有约》的访谈特点[J].东南传播,2008(5)(总第45期).

【摘 要】话轮;话轮转换;会话结构分析;《康熙来了》

杨扬]

猜你喜欢
小S蔡康永康熙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