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论修养的一本必读书:《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荐阅

2013-08-15 00:49☉徐
政工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原著结论

☉徐 星

《中国道路》这本书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出版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不长,10万字,定价20元,既可在书店和网上购买原书,也可在网上下载电子版,如果你嫌麻烦,也可致电给我,我可以把我下载的电子版转发给你。

在这里,我不想具体介绍书的内容,因为书的内容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得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在我与年轻的政工干部的交流中,作为教员、作为研究生导师,感触最深的是大家都十分渴望能够快速提高理论修养,也就是能够深入地把握理论、灵活地运用理论并能进行理论思维。是啊,本科时学的是其他专业,而现在干的是政治工作,要胜任本职,需要理论修养的支撑;在复杂的舆论环境和意识形态斗争中,使自己坚定同时也帮助官兵坚定政治信仰,需要理论修养的支撑;要提高对工作的认识、总结和把握能力,具有不断发展的潜力,需要理论修养的支撑。如何才能让年轻干部又快又有效地提升理论修养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拿到《中国道路》这本书后,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准确地说,读的不是内容,而是视角与叙述。书中的内容是早已熟知的,而该书的视角和叙述则使我震撼。边阅读边品味边思考边提炼。三遍之后,我对年轻干部应如何提高理论修养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在把握历史背景中思考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本身是一些结论。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这些结论,只能应付一些考试。读过这本书就会明白,如果想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把这些结论转化为自己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就必须结合历史背景思考这些结论。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还原当时的历史,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不是我们喜欢暴力革命,是因为“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为什么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才能明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本书史论结合的写作风格,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来龙去脉,也告诉我们,想要深刻地把握结论吗?那就首先梳理历史脉络吧。

在阅读经典文献中掌握原理。毫不夸张地说,年轻的政工干部中,很多人没读过原著也就是经典文献。大家都学过原理,但是却很少思考原理是哪来的?在思想深处没有建构起原著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原著高深、晦涩、难懂,缺乏读原著的意愿和勇气,同时也失去了读原著的乐趣和收获。读过本书,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这么深刻,同时又是这么好读。《新民主主义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如一块块路标,指示着前进的方向。还没养成读经典文献习惯的年轻朋友们,勇敢地拿起经典文献的读本读读吧,读原著学原理就好像是直接吃水果,读教材学原理就好像是吃水果罐头,哪个更原汁原味呢?

在深入学习理论中坚定信仰。思想就是力量。读过此书,在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发展脉络的同时,会深深感到: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令世人瞩目。读后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理论学习中愈发坚定自觉。

在生动表达叙述中阐明观点。本书文字表达、观点阐述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你既可以在办公室读,也可以在家读;既可以当理论书籍读,也可作为枕边读物读。总之,怎么读都有味道。它寓深刻的观点于自然流畅、时而紧凑时而舒缓的表达之中,引人探寻思索,耐人回味体会。读过此书便会感到,生动的表达和叙述对理论读物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现在提倡文风清新自然,这本书无疑诠释了这种追求。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是因为对观点有最精当的把握,是深入思考和梳理后的自然天成。年轻的朋友们,你在阐述自己观点时,也想有生动的表达叙述吗?那么,养成思考的习惯、增强逻辑的训练吧!

猜你喜欢
中国化原著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拔牙
水家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