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光禄镇桑园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

2013-08-15 00:48罗云斌
中国蚕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低产桑园蚕桑

罗云斌

(云南省姚安县光禄农技中心,云南姚安 675303)

光禄镇位于云南省姚安县城北部,东经101°34',北纬25°45',东邻前场镇,西倚左门乡,南壤栋川镇,北接大姚县,坐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土地面积136.64 km2,省道南(南华)永(永仁)公路纵贯其中,姚左公路横穿集镇而过,蜻蛉河“玉带”缠腰,西南多山,地势较高,东北有平川田畴,地势平坦,属平坝区,镇政府驻地海拔1 861 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57 ℃,年均降雨量770 mm,无霜期232 d,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而且光禄镇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特别是国家对烤烟实行双控、烤烟面积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光禄镇面对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栽桑养蚕力度,使蚕桑产业经济优势集中凸显,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蚕桑产业起起伏伏,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少、产茧量低,为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我们深入实地调查造成光禄镇桑园低产的原因,提出改良措施,供同仁商榷。

1 光禄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光禄镇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栽桑养蚕的优势,大力发展桑园基地建设,至2012年,全镇桑园面积达514 hm2,分布在8个村委会,其中:新庄106 hm2、吴海110 hm2、后营106.4 hm2、光禄55.3 hm2、班刘20.8 hm2、小邑41.4 hm2、旧城17.6 hm2、梯子19.4 hm2。栽桑养蚕涉及8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有桑农户1 845户,现已培植了新庄、吴海、后营3个蚕桑基地示范村,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2012年全镇有养蚕户1 640 户,饲养蚕种8 225 盒,产茧量272.5 t,实现产值1 016.9 万元,但平均每667 m2桑园的产茧量只有35.35 kg,产值1 319.17 元。目前,全镇年人均养蚕纯收入超过1 500 元,蚕桑已稳步发展成为光禄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2 光禄镇桑园低产的原因

2.1 立地条件差

光禄镇现有耕地面积2 233.3 hm2,按照烤烟下田,蚕桑上山的发展思路,近几年来新发展的桑园都规划在山坡上。现在,光禄镇约有80%的桑园分布在山坡上,肥、水缺乏,土层瘠薄,每667 m2桑园年产桑叶只有900~1 100 kg;而且,土壤属于黄紫泥土,含氮量不足,加之山坡地土层较浅,虽然栽桑时开挖了定植沟,但瘠薄的土层制约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在降雨集中的春夏两季,桑园内水土流失严重。

2.2 管理粗放

一是施肥水平低,管理粗放,或只用不管、不养,影响桑树正常的生理机能,使树势衰败。农户思想认识不足,重养轻管,致使桑园肥培管理差,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丰产丰收,在蚕茧价格低的年份,蚕农对桑园的投入锐减,甚至为零,只用不养;而在茧价高时,多数农户又超量饲养,造成叶蚕比例失衡,过量采叶,甚至将桑园内桑叶全部用光,造成桑树未老先衰,生理机能衰退,趋向衰老死亡。如,新庄、吴海2个村有40%的桑园建于20 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 多年的历史,树龄老化,树势衰败,已严重影响桑园的产叶量。二是部份农户在修剪桑树时,用镰刀割或用砍刀砍伐,导致树拳杂乱,枯桩较多。三是光禄镇栽桑以冬季栽植为主,虽然采取地膜覆盖,但成活率在80%~90%,桑园内缺株严重,有效枝条数少,不能充分利用桑园空间。四是光禄镇有80%以上的桑品种是湖桑197 号和云桑1 号、云桑2 号,这些品种在光禄镇已推广栽植30~40年左右,其产叶量和抗性都有所下降,与现在云南省主推的农桑14号、盛东1 号相比,产叶量低、抗性差。

2.3 干旱缺水

冬春季节干旱严重,降雨量不足100 mm,多数桑园无灌溉水源,致使春季桑园产叶量较低,严重制约春蚕饲养。

2.4 病虫危害严重

桑褐斑病、桑瘿蚊、桑红蜘蛛是光禄镇桑园内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一般春、夏季干旱,桑园内红蜘蛛发生严重,夏、秋季进入雨季后桑瘿蚊发生严重,造成桑树过早封顶,进入夏秋季后,桑园内湿度增大,桑褐斑病大量暴发。桑园病虫害暴发时会导致桑树树势衰败、产叶量降低,甚至造成桑树死亡,严重影响了桑园的产量和叶质。

3 低产桑园改造措施

为提高桑叶产量,增加鲜茧产量,实现桑农增收,必须进行低产桑园改造,改造的重点是更新复壮,查缺补植,培肥地力,科学管理。

3.1 土壤改良

3.1.1 桑园翻挖 冬季桑园翻挖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还能使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虫卵、病原菌暴露出来被晒死、冻死,同时翻挖造成部分桑树根系被切断,能促发新根。冬季桑园全园翻挖要在当年12月至次年1月底前进行,翻挖深度在20 cm 左右,做到行间稍深、株间稍浅。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桑园,进行坡改台,台宽依坡度而定,坡度平缓的台面宽一些,坡度陡的台面窄一点,增加桑树周围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3.1.2 增施农家肥 桑园增施优质农家肥,一是能改良桑园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有机质含量;二是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三是能提高土温,减轻桑园冻害。要求每667 m2桑园施农家肥不少于3 000 kg,结合冬耕翻挖时施入,统一采用隔行轮施的方法,即在桑树行间隔行开挖出深宽为20 cm×30 cm 的施肥沟,施入农家肥后覆土,第2年轮施。

3.1.3 科学追施化肥 姚安县光禄镇处于滇中干旱少雨区,一般要进入5月中下旬才进入雨季,大部分桑园无灌溉条件,因此施肥要在雨季到来前进行,主要以速效肥为主,每667 m2桑园年用量尿素40 kg、普钙50 kg、复合肥80 kg(N∶P∶K=15∶6∶4),分春、夏2 次追施。具体为春肥:普钙20 kg、复合肥40 kg;夏肥:尿素40 kg、普钙30 kg、复合肥40 kg,在每次追肥前混合施入,施入时以穴施为主,深度在30 cm 以上。

3.2 树型改造

3.2.1 强化树型养成 光禄镇桑园宜养成低干有拳式树型。对少量低产老桑园,桑拳在60 cm 以上的,要下决心截拳复壮,重新培养桑拳,使新桑拳在离地50 cm 左右养成。桑园冬季修剪时,剪去弱小枝,修去枯桩、死拳,剪口要平整。修下的枝条、枯桩、死拳常常是一些病菌、越冬害虫和虫卵的栖息场所,要及时运出桑园,焚烧处理;若农户将其作为烧火的薪柴,一定要在虫卵孵化或害虫开始活动前使用完毕。

3.2.2 更新复壮 针对新桑园成活率低或老桑园缺株断行严重的桑园,要进行补植,也可采取就地压条繁殖或扦插繁殖进行补造,以增加桑园内有效株数,合理利用桑园空间,使桑园单位面积内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树龄老化,树势衰败的桑树,要进行更新复壮:一是对树势衰败的桑树进行降干,在原来的树拳下10 cm 处剪伐,使下面潜伏芽萌发长成新梢,然后重新定干;二是对品种不良的桑树进行降干重新嫁接,在降干后的主干上接上2~3个芽,使其萌发成新枝[1];三是对主干枯心,只有皮层存活的桑树,挖除后重新栽上新桑苗。

3.2.3 更换新品种 对品种不良或品种抗性退化的地块,进行改接或更换新品种,如“农桑14 号”、“盛东1 号”等。

3.3 桑园改水

桑园干旱是制约桑园产量的 一个关键性因素,近两年随着”爱心水窖”的实施,在桑园内修建蓄水池蓄水,有水源的桑园架设管网引水灌溉,无水源的桑园修建小水窖,收集雨水,待干旱时进行浇灌,可有效增加桑园的产叶量。

3.4 桑园病虫害防治

3.4.1 桑园清园 石硫合剂的有效成份为硫化钙,可杀灭病菌及害虫,同时可在桑拳上形成一层微细的硫磺保护膜,使桑树不受病菌危害[2]。翻挖修剪结束后,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处理,喷药时可使用手摇喷雾器,将桑拳从上到下全部喷湿喷透。

3.4.2 集中抓好病虫害防治 光禄镇桑树病害危害中70%以上的是桑褐斑病,特别是秋蚕、晚秋蚕,使桑叶损失率达30%以上,应在夏蚕饲养前清除桑园杂草,开挖好排水沟渠,尽量减少桑园湿度,同时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喷雾防治,待夏蚕饲养结束,再喷雾防治1 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光禄镇桑园虫害以桑瘿蚊为主,在饲养秋蚕前10 d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喷雾防治。

[1]陈芝恩.栽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300 -303.

[2]佚名.石硫合剂的配制方法石硫合剂的使用方法[EB/OL].我爱园林网,2012 -07 -15. http://www.08416. com/article.asp?id=2173.

猜你喜欢
低产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