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探讨

2013-08-15 00:47谢友发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叶状肿块肺部

谢友发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云南昭通 657000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院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64例病例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进行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08年7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院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64例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60.18±21.77)岁,入院前临床表现:胸内发闷、憋气者18例,气促、急喘者22例,咳嗽、胸疼现象者20例,周身乏力、发热现象者13例。另有特殊重症肌无力现象者3例,咳嗽出皮脂样物体者1例。

1.2 手术方法探讨

手术时对手术切口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来进行设计,对于胸腺瘤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以得到满意的显露,从而能为全面的切除提供方便。本组手术中有1例患者因暴露不好,导致术中出血现象,应引以为戒。对于大肿瘤者,由于其粘连情况较重,切口应以外侧切口为方便。手术中对于探查工作也尤为重要:纵隔内多为重要脏器,一旦误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术中应在彻底探查后方可实施切除。一般的纵隔肿瘤均能完整的切除,如果遇到巨大肿瘤,影响视野,可先用纱布保护好周围组织后,对肿瘤放液减压,排除部分内容物后,可进行分离切除。

1.3 统计指标

所有参与调查患者手术治疗后统计肿瘤切除情况和术后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以此评价手术疗效。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全部施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率93.75%,其中有48例(75%)为单纯切除,16例合并肺部的局部切除,术中因大出血死亡者1例,术后死亡2例(死因为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率为0.5%。

3 讨论

在纵隔肿瘤的治疗方面: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症,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增大,压迫毗邻器官,继发感染,甚至出现恶变,因而均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宜。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术中应尽可能地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纵隔内重要脏器和组织。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必要时可切除周围组织并行修复。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没有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都应首选手术治疗。

在鉴别诊断方面:中央型肺癌肺癌阴影贴近纵隔面者,有时易误诊为纵隔肿瘤。肺癌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皶肿瘤细胞。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胸主动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对可以可疑的病例应做多种全方位的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以看肿物阴影是否可以与大动脉分开。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1]陈龙奇,平育敏,张舍林,等.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6,18(6):448-450.

[2]刘向阳 ,张大卫,遴东玫.纵隔镜纵隔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学杂志,2010,22(3):238-240.

[3]石栏,韦嘉瑚,王正颜.肿瘤影象诊断学[M].安徽:安徽科学拄术出版社,2011:79.

[4]棣建华.后纵隔巨大哑铃型神经纤维瘤经胸一期切除一例[J].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7,24(2):95-99.

[5]Lin Dongmei.Application mediastinoscopy in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 nuclear and sarcoidosis[J].The Chinese knot edg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09,22(1):156-158.

猜你喜欢
叶状肿块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