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诊治体会

2013-08-15 00:47周婵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血清型脑脊液

周婵娟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南阳 473000

肠道病毒的感染较为多见,而新生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其发病原因比较的多,传播途径、患儿年龄和性别、血清型等都会影响病情的触发和严重程度的升高。本文针对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患有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肠道病毒感染患儿58例,男34例,女24例;日龄2~30 d,平均日龄16.5 d。其中10例为早产儿,48例为足月儿。6例患儿为低体温症状,体温波动范围为37.6~39.7℃;2例患儿为尖叫症状;43例为发热症状,热程为3~9 d,体温为37.7~39.6℃;腹泻、腹胀和少吃、少动症状的患儿分别为3例和4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对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进行检查。采用RT-PCR对粪便和脑脊液的肠道病毒进行检查。1.25×104~6.23×107copies/mL,说明存在异常现象。通过检查,6例患儿为阳性;脑脊液检查异常者为8例,其中以多细胞和单细胞为主的分别为3例和5例。葡萄糖、氯化物检查均为正常,蛋白升高程度较轻。血培养、脑脊液为阴性,CPR检测正常。

1.3 治疗方法

通过三代头孢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患儿进行治疗。选择罗氏芬和青霉素为抗生素,一个疗程为7~14 d。其中进行丙种球蛋白的患儿有30例,一个疗程为2 d;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儿有2例,一个疗程为3~5 d。

2 结果

58例患儿中,脑脊液异常的患儿治疗时间为5 d,之后进行复查,其蛋白和细胞数均有所下降,一周后病情得以恢复。通过随访,并无异常现象的发生。但有1例患儿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探讨

3.1 特异性诊断

PCR技术、血清学测定、病毒培养是特异性诊断的3种方法。在细胞培养中,肠道病毒的增殖速度非常的快,以细胞培养技术从脑脊液、粪便中进行病毒的分离,并对其血清型进行检测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比较的传统。经验表明,通过病毒培养,可较好的缩短患儿的抗生素治疗时间,对流行病学的诊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病毒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异性治疗容易贻误时机,而对于脑膜炎的敏感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运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拥有急性期、恢复期的双份血测定才能进行诊断,肠道病毒的血清型非常繁多,对此,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比较有限。PCR检测所需的材料比较的少,且灵敏度、速度都非常的高,应用效果非常理想。通过对PCR的进一步研究,表明PCR的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的诊断技术。相关资料报道,应用PCR在粪便、脑脊液中进行肠道病毒的检测,其特异性为83%~97%,灵敏度则高达88%~100%。PCR对相当宽的肠道病毒血清型能够进行较好的检测,但无法进行分型,同时实验室交叉污染的发生容易促使假阳性现象的形成,为此,在应用中,应引起注意。

3.2 治疗

目前,对于肠道病毒的感染,并未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部分学者主张应用免疫球蛋白对肠道病毒感染进行处理,但实际上,其结果对免疫球蛋白的有效性证明并不显著。近年来,对病毒复制抑制的药物正在进行研制,以促使对特异性治疗需求的满足。临床上,通过与肠道病毒的蛋白衣壳的结合,使其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受到干扰,具有广谱的抗血清型。若浓度≤0.1 μ/mL,90%的血清型会受到影响。胃肠道中,其能够被有效吸收,每天进行口服3次,血清、脑脊液中的浓度则>0.1 μ/mL。相关实验对221名儿童进行了研究,对4~14岁肠道病毒脑膜炎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用药一天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药物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达到38%~50%。肠道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较为良好,本组患者的治愈率较高。其中1例患儿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和病毒血症对其死亡的影响最大。通过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患儿的病情可得到有效治愈。而临床对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治疗,还要注重对病症的有效诊断,并通过相关检查内容的加强和预防措施的处理,对肠道病毒感染进行防治,有效促进患儿生存治疗的提高。

[1] 黄瑛,朱启镕.新生儿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预防进展[J].新医学,2000,31(10):217-219.

[2] 黄卫红,李文凯,麦海珊.婴幼儿肠道病毒感染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药房,2001,12(10):111-112.

[3] 胡素娟,陈真真,韩振靓,等.无菌性发热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46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5):56-58.

[4] 陈宗波,董永绥.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242-243.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血清型脑脊液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脑子也是水做的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