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庚:把复杂的农机简单化

2013-08-15 00:44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3期
关键词:铺膜精量播种机

4月14日,“卫星导航系统牵引铺膜播种机田间作业”在新疆建设兵团八师一二一团现场演示。听说演示的是罗锡文院士与陈学庚所长联合研究的新产品,很多人都赶来观摩。

“在同类型中,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农机,即使比小厂贵两三千块,农户也愿意买。”该团二十连机务副连长崔新伟说。

在陈学庚看来,“农业机械产品,尤其是拖拉机后配套的农具,既简单又复杂。说复杂,要适应各种土壤条件,又要价格低廉,很不好研究;说简单,研究成功后,看上去很简单,而且越简单农民用起来越顺手。”

几十年来,陈学庚一直用智慧和汗水,执着地实践着他简单又复杂的理论。

一件小事影响了一生

1960年,幼小的陈学庚从江苏泰兴随父母来到新疆。聪慧的他自小对铁制物件感兴趣,看到远远来了辆汽车,也会好奇地跑过去稀奇地观察。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报考志愿都填上了农业机械专业,最后被兵团奎屯农机学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七师一三○团机械厂。

刚上班,司务长拿来一个损坏的压面机让陈学庚修理,可他却无从下手半天也没有修好。这件事对陈学庚颇触动很大,原以为学机械专业的,修个压面机是很轻松的事。看来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很遥远啊。陈学庚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趁年轻多学习、多实践。”

这件小事影响了陈学庚的一生,也成为他刻苦钻研的动力。

不久,厂里安排陈学庚当派工员,在旁人眼里这可是个美差,可他对领导说:“我要去车间锻炼。”有人提醒他:“你傻啊,放着这么舒服的工作不干去找累。”可陈学庚心里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谦虚好学的陈学庚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让他担任了技术革新组组长。在那个工业机械很落后的年代,年轻的陈学庚开始崭露头角。

说起自己制造的设备,至今陈学庚都对二师二十九团修造厂的师傅感到歉意。当时国内市场上买不到水力测功机,许多拖拉机发动机修理完毕后无法测试功率恢复是否达到标准。陈学庚听说二十九团修造厂新买一台水力测功机,就与同事一起赶过去。

面对结构复杂的机器,陈学庚要求拆开看个究竟,并连夜绘制图纸,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样机出来制动力达不到要求,不能正常使用。

原因在哪里?陈学庚和同事第二次又提出拆机器。这次领导说啥也不同意了。无奈,陈学庚和同事只好围着机器仔细揣摩。最后,找到了问题所在。他们兴冲冲回到团场,立马开始加工,很快水力测功机试制成功,制动力及精度达到要求。

用心血攻破一个个“堡垒”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30%,总产占全国40%,单产比全国高33.3%。由于新疆棉花异军突起,全国棉花主栽区逐渐从黄河、长江流域转移到新疆。

很多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地膜植棉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结合,促成了一场影响重大的‘农业革命’”。

上世纪80年代初,兵团开始引进地膜栽培技术种植棉花。随后的小面积试验,取得亩产115公斤的成绩。

不过,铺膜是项力气活,人工铺膜一天只能铺4分地,很难大面积推广。而在铺膜之后,还要靠人工在地膜上点种,进度慢,需要大量劳力。

当时,陈学庚研制出一种悬挂式膜下条播机,进行播种铺膜联合作业,日工效达150亩。但试用不久,新问题出现了:膜下播种,出苗后还要人工放苗、给膜孔封土,无法节省劳力,如遇高温天气来不及作业,棉苗就会被烫死。

为此陈学庚和科研小组进行了新一轮研究。这次,他发明的膜上点播机取得了突破,并在天山南北得以推广。

1982年,他发明滚筒式膜上穴播器,在此基础上研制出2BMS-6铺膜播种机,畦面整形、开膜沟、铺膜、膜面覆土、膜上打孔穴播等多道程序一次完成,一台机具顶300个劳力。“棉花铺膜播种机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他研制成功膜下滴灌精量铺膜播种机,将铺膜播种技术上升到新的水平。2008年,“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铺膜技术与机械自动化结合促进了棉花发展。2012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30万亩,占总播面积的一半,平均皮棉单产166公斤、总产138万吨。

创建膜上精准穴播理论

随着地膜棉的种植,陈学庚的研究重点转向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铺膜、播种、滴灌等机械研究。

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从早上9点到深夜3点还是没有头绪。

他回到家里,躺下却睡不着。忽然之间,他想到一个新思路,翻身下床回到车间。在中午吃饭时,铺膜播种机关键部件穴播器的难题攻破了。

新世纪初,播种环节仍处于半精量状态。在植棉团场,每到四五月的定苗期,学校放假、机关关门,全员定苗,棉花地里人山人海。

陈学庚开始琢磨定苗问题。他带领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制定了多套方案。

2002年元月,陈学庚团队研制出一组样品。“马上准备试验!”他不假思索地对助手说,全然忘记了外面还下着雪。他们找到一家适合操作的铸造厂。天黑了,工人下班了。他和助手在车间内铺上沙子当大田,进行模拟播种。这种仿真实验效果很好,各环节问题暴露出来,他们不断改进,加快了研发进度。不久,在半精量铺膜播种机基础上研发的铺膜精量播种机试验成功了。

在一师推广精量播种机时,团长们担心一穴播一粒会出问题,悄悄地做好准备,当上级领导来检查播种时,装单粒盘,一窝播一粒,领导一走立马换双粒盘,一窝播两粒。结果,播一粒的苗齐苗壮,!问题。播两粒的,因为苗多,还要人工定苗。

这种“神奇“的播种效果让职工心悦诚服。第二年购进精量播种机1000多台,当年播85万亩。很快,精播机在南北疆打开了局面,植棉团场多年来第一次享受到了五一假期。

陈学庚根据多年的实践建立了以滚筒式穴播器精密取种、鸭嘴破膜打孔、切割土壤成穴、定点开启投种、种孔精确覆土为主要内容的“准、联、低、易”膜上精准穴播理论。

“搞农机研究就要深入一线”

2006年6月6日,由兵团农机推广中心改制的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陈学庚担任董事长。

每当新机型设计出来,他都和大伙一起去地里试验。机来机往,尘土飞扬,常常弄得土头土脸。他却并不在乎,说“搞农机研究要深入一线,不了解使用条件,就研究不出来好的机具”。

2006年春天,有用户反映,播种机覆土花篮在设计上有问题。

陈学庚马上带技术人员去地里看,找到问题后连夜制定修改方案,亲自画图,把机子赶做出来。第二天又亲自送去,怕耽误了春耕生产。

“我们就是为农业服务的,你心里装着农机工人,农机工人心里必定装着你,他们心里有一秆称。”陈学庚说。

如今,陈学庚66岁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但他闲不下来,还整天忙着研究课题,每天都去公司帮助解决问题。

我国知名农业机械专家罗锡文院士高度评价陈学庚,说他“对我国棉花全程机械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新疆扩大棉花面积、稳定棉花产量起了关键作用”。陈学庚则很淡然:“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也就不遗憾了。”

猜你喜欢
铺膜精量播种机
铺膜播种机检验鉴定相关技术指标分析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福建:南安市举办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试验观摩会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
播种机使用维修及用后保养的注意事项
马铃薯大垄三行铺膜播种机的设计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电驱式侧深穴施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玉米节水灌溉覆膜播种技术及机具
精量滴灌灌水器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