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桑疫病的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3-08-15 00:50周卫阳孙孝龙
江苏蚕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桑园桑树病斑

周卫阳 孙孝龙 李 兵

(1江苏省蚕种所 214151;2盐城生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24051;3苏州大学 215123)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桑黑枯型细菌病、桑缩叶型细菌病等,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年来,桑疫病在江苏省重点蚕区呈现流行暴发的趋势,2010年、2011年春、2012年秋季严重受害桑园桑叶产量损失达30~50%,并逐渐上升为桑树主要病害之一,造成桑叶大量减产,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桑树病害测报显示,该病在江苏省重点蚕区均有发生,春秋两季若长时间阴雨将会大面积引发此病。目前对桑疫病的防治还没有“灵丹妙药”,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治,针对桑疫病的发生流行的规律,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桑疫病防治的有效性[1]。

1 桑疫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

1.1 病原

桑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 Van Hall.)为假单胞杆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平均1.4×3.2μm左右(断柄型菌体略小),单极生鞭毛一至多根,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2~35℃,最适生长温度各病型略有开差,黑枯型菌28~30℃,缩叶型菌25~28℃,断柄型菌28~30℃;其生长 pH范围在5.0~9.0之间,最适生长pH值为6.3~8.0;该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乳白色圆形菌落,有荧光,为弱性寄生菌[2]。

1.2 发病症状

桑疫病是桑细菌病,有黑枯型、缩叶型和断柄型3 种病型[3]。

黑枯型: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油浸状半透明斑点,针尖大小,后转为黄色至黄褐色;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转为黑褐色,多密集于叶脉附近,后期病斑部穿孔;病情严重时,新梢发黑腐烂,顶端停止生长,呈烂头状;并在枝条表面自上而下形成黑褐色或棕褐色点线状病斑[4]。

缩叶型: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圆形褐色斑点,病斑比黑枯型稍大,多分散,病斑中央常穿孔;叶脉被害后常卷曲,似灯笼状,叶片不能正常伸展;发病严重时顶芽枯萎,但侧芽萌发仍可继续向上生长;病原菌侵染新梢嫩枝,在枝条上形成黑褐色梭形龟裂状大病斑。

断柄型:发病初期在叶柄近基部出现缢缩症状,叶片下垂枯萎;随后叶片逐渐发黑,并在叶柄缢缩处断裂脱落。

江苏省一般黑枯型疫病从4月下旬5月初开始发病,整个生长季节都有发生,夏秋季发病严重;缩叶型疫病于3月底4月初桑树发芽初期开始发病,春季发病严重,7月份后较少发生;断柄型疫病于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5 月中旬后很少看到[5,6]。

2 桑疫病的流行规律

2.1 气象因子影响

桑疫病的发生是由丁香假单胞菌寄生侵染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在适温适湿条件下病原菌繁殖加快,特别是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或温高湿重条件下会大发生。高温多湿条件易发生桑疫病,干旱时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特别是雷雨大风会给桑树造成大量伤口,若再遇高温天气,则有利于细菌侵入危害和繁殖传播,使得桑疫病发生由少到多,逐渐高发。2010年春东台、海安、射阳等地连降暴雨,给桑疫病的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统计,当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发病率达70%以上。7月中旬至8月中旬雨天多、降水量大的年份受害重。夏秋季高温且雨水充沛,各地桑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该病,主要为黑枯型,烂头状明显。桑疫病对秋蚕生产的影响比春蚕期更大,2011年6~7月份梅雨期时间较长,雨量十分充足,因此桑疫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面积超过8 500hm2,个别蚕农因桑疫病发病严重,造成8月桑树新梢停止生长,甚至一些枝条翌年也不发芽,从而导致桑叶产量减低[7]。

2.2 桑园地势条件

桑园地势对桑疫病发生流行也有一定影响,靠近海边、河湖边、水网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桑园容易发病;丘陵谷地和风口路旁招风处的桑园,枝叶容易相互碰撞,发病较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持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的桑园发生桑疫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排水良好和地势略高的桑园。桑园土质不同,疫病发生也不同,粘壤土含水量高,发病较重;沙壤土持水量低,保水性能差,桑园几乎不发生疫病;靠近水田受渍,排水不畅的冷湿土壤,发病较重。

2.3 桑品种因素

桑疫病的发生与桑品种关系密切,湖桑199号、育2号、新剑持、伦教109、白皮桑为高抗品种;育151、大种桑、湖桑32号为中抗;桐乡青、湖桑7号、育71-1、农桑4号、农桑9号、早青桑等为易感病品种。另外,桑疫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病苗、病穗的调运而扩散。2010年前后,盐城市亭湖区在发展新拓桑园和更新老桑园大面积推广育71-1品种桑树,其枝条长而粗、产量高、木质疏松、叶质好,但普遍栽植密度大,桑园通风透光差,桑枝易摩擦受伤,桑疫病发生率较高。当地通过多年实践调查发现,新桑园桑疫病发生的比重较大,虽经过几年栽植的桑树7月下旬的新条发病仍较重。

2.4 桑园栽培与管理

桑树栽植过密,桑园小环境郁闭,叶面光照较少,且桑叶摩擦接触增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扩散。桑园若偏施氮肥,容易发病。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含镁复合肥等有一定的抗病作用。桑园管理粗放,枝条徒长细小,组织柔软,树体抗病力弱,易感病。秋季粗放采叶以及害虫发生多的田块,由于伤口及昆虫的活动,容易造成病害传播蔓延。经调查,由于桑园害虫造成的桑树枝条或芽叶的伤口为桑疫病发生和传染打开了关口和通道,故桑园虫害管理水平较差的田块,桑疫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桑象虫、菱纹叶蝉、桑瘿蚊等害虫,除造成桑树芽叶伤口外,还具有携带细菌病毒的特点,易使桑疫病发生和蔓延。同时桑树综合管理水平差也易造成桑树抗病能力下降。

3 桑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

3.1 选择优良品种,良种良法栽培

推广选用抗病力强、产叶量高、发病率低的桑品种。如栽植育2号、湖桑199号、育151、5801、农桑8号、湖桑13号、凤城一号、梨叶桑、黑鲁桑等抗病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可根据当地的品种资源选栽相应的抗病品种,同时要根据地区桑园分布特点选用桑树品种。对需要新拓和更新的桑园,要严格检验检疫桑苗,不采购发生桑疫病产地的苗木,切勿选择病苗栽植,杜绝病苗入园。调苗时要重点检验带有点线状病斑的接穗和苗木,以防止带菌苗木流入。新拓桑园应根据地势特点,对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规划高地栽桑,地势较高平坦的地区应选用能排能灌的地段栽桑,因地制宜避免桑疫病的发生危害。沿海蚕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新建桑园或老桑园更新中选择湖桑199、育2号、新一之濑、鲁7946、强桑一号等抗病力强的桑品种,在病区应避免栽植桐乡青、育71-1等易感品种或大面积栽植单一品种,以防病害流行。目前,由于育71-1品种桑以高产优质深受蚕农喜爱,加之桑疫病也只是局部发生,大面积更换品种没有必要,在补栽或新拓时,注意选用抗性较强的桑品种补充比较现实。

3.2 加强桑园综合管理,改善桑树生长环境

科学桑园管理是防止桑疫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桑园“三沟”水系整治,保证排水畅通,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桑园小气候。防治桑园害虫,减少桑疫病感染机会,做好桑病虫测报工作,及时准确地发布桑病虫情报,抓住关键时机防治害虫,3月中下旬主抓白条治虫,防治桑象虫等芽食性害虫,6月上中旬主抓夏伐白拳治虫。7月底至8月上旬主抓桑螟、桑毛虫等食叶性害虫,努力降低害虫基数,减少桑疫病传染机会。防治桑园草害,及时松土除草,消除病原滋生土壤,达到防止发病的效果,同时也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改善桑园环境。避免桑树发生伤口,夏秋季要采叶留柄,防止粗暴采叶,从而减少细菌侵入的门户,降低发病率。根据桑品种特征合理密植,及时科学培养好树型。成林桑园春蚕结束夏伐后,及时做好桑园夏伐后的疏芽工作,每667m2有效条不超过1万条,防止因桑园留条过多造成郁闭,降低通风透光效果,诱发桑疫病发生。在桑树生长季节,要加强桑园巡视,病叶要及时摘除带出桑园。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并将病枝及时带出桑园,防止传播,病情严重的要挖除病株。

3.3 科学配方施肥,增强桑树抗病性

根据各地土壤特点和桑树生长状况,科学施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入,做到磷钾肥搭配,提高桑树树体和枝条的充实度,增强抵抗桑疫病感染的能力。特别要根据桑树生长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效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科学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微量元素平衡。在桑园施肥过程中,要做到N、P、K配合使用,多施有机肥和桑园专用复合肥,增强桑树抵抗力。同时要加强肥培管理,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改善桑园小气候。在增施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的基础上,改善桑树阴雨天生长条件,及时补湿叶面肥,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

3.4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病蔓延

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杜绝病苗、病穗调入,不从疫区调运苗木和接穗,防止病菌扩散。二是减少伤口发生,加强桑园的治虫工作。夏秋季采叶时要摘叶留柄。大风地区可栽植防风林。三是彻底清除病原,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特别是夏伐后要加强桑园的清洁消毒,剪除发芽初期产生的原发性病枝;发病严重的桑树要及时挖除或进行降干剪伐;结合冬季剪梢,在枝条外部病斑下约6cm处剪除,确保内部无病斑;剪下的病枝病叶要带出桑园集中烧毁。对于桑疫病发生较重的田块,春蚕结束夏伐时要迅速组织人力将枝条清除出桑园,在桑园冬季管理过程中要重剪稍,以减少病原菌在树体内的残留,剪下的病枝病叶要带出桑园消毁,减少二次侵染机会。

3.5 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遏制疫病发生

应根据当地桑疫病发生规律,结合桑品种的抗病能力和气象预报等,预测桑疫病发生发展趋势,然后科学制定桑疫病防治计划。经常巡查桑园,及早清除病株病株,尤其注意低洼田块桑园的虫害防治。初春要及时剪梢修枯桩,剪梢时一并剪除并带出田外烧毁细弱枝、病虫枝、枯桩枝,达到消灭害虫和减少病原滋生场所的目的。梅雨季节过后抓住发病时期,一旦发现有零星桑疫病的发生,应及时将病枝病叶剪除带出田外烧毁以防细菌残留。发现整株发病的要将其挖除,及时带出田外烧毁,以防二次感染。适时夏伐,让桑树及时恢复生长。配合冬季重剪梢,剪去发病枝条的梢部,一并带出田外及时烧毁。药剂防治适期以叶片正反面可见淡黄色、油渍状小点的发病初期为宜,喷施药剂前摘除有病芽叶并带出桑园。在病害发生期,可用1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500单位兽用土霉素、0.6% ~0.7%波尔多液,也可用0.1%硫酸铜溶液喷施防治,药剂喷治应连续使用2~3次,中间间隔一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用药方法上最好是先剪除病枝病叶,然后用药,同时根据桑疫病主要发生于嫩叶的特点,重点喷洒枝条中上部,既可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又可提高防治效果。药剂可用桑宝1号或桑宝2号60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施。注意抗菌素在阳光下易分解,以早晚用药为好。每隔7d喷1次。连喷3~4次。为避免病原产生抗药性,将桑宝1号和桑宝2号交替使用,提高药物防治效果。

[1]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主编.桑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28-230.

[2]丁爱云,郑继发,万平平等.山东省桑树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蚕业科学,2002,28(3):185-189.

[3]毛剑萍,浦冠勤,堵鹤鸣.桑疫病病原性状、生理表现及其防治研究[J].江苏蚕业,2006,(3):6-8.

[4]蔡国祥,刘桂洲,贲坤杰等.桑黑枯型疫病防治技术研究[J].《蚕业科学》2008,34(1):111-114.

[5]杜建勋,王照红,陈传杰等.桑疫病病原菌的室内药物敏感试验[J].蚕业科学,2008(4).

[6]蒯元璋.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J].蚕业科学,2012,38(1):152-162.

[7]季晓琴,周超,周昌云等.气象因子对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规律分析[J].中国蚕业,2012,33(4):65-68.

猜你喜欢
桑园桑树病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马桑树儿搭灯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奶奶家的桑树
哭泣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