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2013-08-15 00:51
江西建材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心区交通中心

龚 莹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2)

我们知道,城市中心区是供市民集体活动的地方,它的规划也就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并且还对周围的各种建筑的布局带来了莫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是当地政府与规划局根据当地的地域条件来建成的,它展示了当地城市的历史发展以及文明发展,是人们活动最多的地区,它具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交通非常发达、建筑密集等特征。在这里聚集了更多的市民,也就会渐渐开展各种公共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中心区也就渐渐杂乱,没有其特有的特色,并且大多车辆在此聚集,也就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的产生。另外,由于中心区区域较大,公共活动参差不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压力大等。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将工商业等各行业转移到城市中心区,但在最开始,各个行业渐渐处于衰败的阶段,而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城市规划进程越来越快,我们也只有希望不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尽量少走弯路。

1 城市中心问题

城市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商业、工业等各种云集。它是市民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地方,它的主要功能具有政治性、经济性、文化娱乐性等。在这里有大量的公共设施以供市民使用、娱乐。但是正因为城市中心只是城市中的一片区域,所以也就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 城市中心功能过于集中,恶性膨胀

城市中心区聚集了各种商业,其发展速度极快。我们根据城市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来看,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相对较高,但是,很多商家只看重眼前利益,对中心区的建设盲目投资,夸大了中心区的实用价值,也就导致了整个城市的失衡。另外,由于城市规划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各种功能混乱,也就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中心区的整体结构。由于城市建筑变得多而杂乱,失去了城市原有的特色,人口、车辆密集,这样也就显得城市更为混乱、不和谐。

1.2 城市中心的交通组织问题

作为城市“心脏”的中心区。由于负担过重,必然出现“梗塞”问题。城市交通指向集中是中心区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体现在交通组织、交通运行和车辆停放等方面。道路面积不足,交通类型单一是引起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阻塞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绝对量的比较上看,我国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集中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通过拓宽道路的做法解决矛盾收效甚微。交通混杂是引起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另一个原因,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混杂,与行人交叉造成交通拥挤,曾经有城市以“拒绝自行车进入市中心”来解决交通矛盾,结果收效甚微[1]。

1.3 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中心建筑密度大,沿街多为高大建筑,形成类似“峡谷”的地形,静风频率高,气流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中心区机动车流量大,在过饱和状态下,经常处于慢速停车、起步加速等状态,排污量大,长期积累会发生污染危害。由于缺乏空地和绿化,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心理、生理产生种种不适。另外,由于市中心盲目扩大,单体建筑与环境缺乏呼应关系,忽视与城市脉络的联系,尤其在新老建筑交接地带,“顾此失彼”,致使城市中心的建筑组群从色彩、质感、风格、体量等失去了和谐统一的关系。

2 中心区问题的解决途径

由于各地的地域条件与地理的差异,城市中心的构造也就完全不一样,但是一样的是其商业、文化、政治等都逐渐涌入中心区。也就造成了中心区严重密集。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在改革制度上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经济发展与管理模式等的限制,而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更新的意识不够。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矛盾的涌现,我们必须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控制整体结构,从而能够保证中心区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并且,需要从环境保护、特色空间等不同角度来对城市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变单核中心为多中心、副中心结构

城市中心是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公共设施分布的主要集中区。传统的城市中心往往集商业、金融、文化、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且只有一个单核中心,致使功能混杂,建筑形象混乱,也是引起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城市中心按不同功能有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心设施集中在一个地段。二是将上述内容分成几个功能地段,散设在较大的中心地区范范围内。三是将上述设施已形成单一职能的中心,分设在城市不同地区。

2.2 城市中心区平衡的交通组织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组织是保证城市中心区运转效率的十分重要的措施。城市中心区扩展中,建筑密度加大,而道路面积增加不多,中心区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压力。由于城市中心区在城市中有特殊的地位、是核心,城市交通对中心区有明显的指向性,城市交通在中心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过境交通,二是在进入市中心区后转化为城市中心区的活动,就是以城市中心区为目的的城市交通和与城市中心区毫无关系的过境交通[2]。

3 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特色,提高空间环境质量

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应分析其多种组成因素,通过对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自然的、历史的景观因素,按美学原则建立中心区和谐的空间关系,使城市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环境质量,促进公共活动的展开。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其中包含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文物建筑,规划设计应维护中心区历史文脉的延续。如哈尔滨市中心区保留了欧式风格的建筑,城市也因此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将加大。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它与城市整体结构的协调关系,包含了它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包含了城市中心区公共性活动与物质环境的一致性。在不断的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区建设才能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真正成为城市的核心和标志。

[1]张爽.功能更新与城市中心区规划[J].规划师,1999(3).

[2]卢济威.城市中心的生态、高效、立体公共空间[J].时代建筑,2000(3).

猜你喜欢
中心区交通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承德县: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空间理念研究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