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改革的思考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34期
关键词:英语考试分值分数

曹 竹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大石桥市旗口镇第二中学,辽宁 大石桥 115113)

一、英语考试改革所带来的优势

1.考试改革,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

一方面,英语分数的下降并不代表英语重要性的减弱,因为作为目前全球的通用语言,英语具有无可替代性。英语考试方式的改变,以及考试的内容侧重听写能力的考查,表明英语的教育正在回归应用性和实用性学科。只是目前考试和评价方式不恰当,现行体制下人们过于强调笔试及语法,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以运用为主要目的。本来语言的学习是相通的,如果一个人的英语学习好,则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外语,学习一般都很好,反之亦然。毕竟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以英语为主的国家,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90%的国家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75%的电视节目讲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主要科技文献是以英语为原始语言完成的,甚至很多语言间的翻译是以英语为中介语言的(比如要将一本中文书籍翻译成毛利语,可能因为各方面原因限制,需要先将其先翻译成英语,再由英语翻译成毛利语)。英语作为六大国际语言之首,任何一个国际会议,一定会有英译版,即使我国内部的多数主要会议,通常都是中英双语版。学好英语不仅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我国的文化意识和先进技术。至于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主要是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高考指挥下,英语和语文、数学并列,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数学有奥赛不断加码,语文很容易因人人能说、人人能写而被忽视,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写不好汉字,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此次改革后,中考英语分值将下降20分,高考英语分值将下降50分。不过,听力的比重有所增加。比如,中考英语听力将占一半分值,达到50分。此外,题型也将有所改变,这样的改革将促进学科间应有的回归。今后,老师会更重视英语的应用性。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看英文菜单、读懂手机中的英文新闻,这就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听力分值的增加,将对英语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却向素质教育迈进一大步。

2.考试改革,还回英语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要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整个社会痴狂英语,非止于高考。英语教育已经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升初中的英语和数学成了择校的条件。英语还成为整个社会的“人才鉴别标准”。高考之后,英语是教育选拔、专家选拔的依据,考研考博,英语考得如何成了录取的依据;职称评定,业绩不重要,实际水平不重要,唯有英语区别同样达到了年资的人谁上谁下;学术评价,要比的是SCI刊物的发行量,当然要靠英语;整个社会还将英语当成人才素质的通用标识,“一口流利的英语”简直就是高级人才的证明书。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一个教育科目要求人终身学习,唯有英语却成了这样的科目。同时,现在由于社会上对英语过于关注,孩子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英语培训班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体现了现在社会对英语的重视,英语分数的下降能够缓解这一现象。英语的地位在这个社会是由一系列制度确保的。由此,“全民英语”,全民用很大的精力学习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成了这个国家举世无匹的风景。“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样干革命”,这是过去的极端,新的极端是英语成了政治正确和各类生意的战场,培训机构会拿“学好英语,把洋钱赚到中国来,孝敬爸妈”之类的话语开讲,专家教授用英语认证改革开放。

二、英语考试改革所应注意的问题

1.分数改革后,与之配套教学改革也应该跟上,回归到语言学习应以运用为目的的轨道上。

这次考试改革,不是简单地改改分值,而是要改革英语教学方式,要像教一种语言那样教英语,而不是为了应试。初高中英语教师不应再每天规定学生背多少单词,每周要求做几篇阅读理解,而应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从日常英语学习中得到乐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更多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分数改革后,与之配套的教学改革应该跟上,回归到语言学习应以运用为目的的轨道上。选择学习材料应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殊爱好的不同,寻找适合他们的英语故事、科普文章等内容,甚至是角色扮演、自编自导等,比如《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中学3500词汇》,通过校园中男女学生为主线,科幻、奇异,情节生动,与他们年龄阶段相符合的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练等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动听的英语歌曲、好看的电影片段,达到与看故事书、科普书同样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英语的“内在拼音规则”。例如,近年开始重视的英语自然拼读方法。还可以教会学生贴近生活,甚至是非常有趣的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在英语教学中尽量突破中式思维,从英式思维的角度教学,使学生更易内化所学内容,感觉到英语学习是一种文化的了解而不是知识的学习,比如告诉学生“Rain Cats and Dogs”的典故,而不是让学生背这样的短语,如凡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就像中文当中我们教成语故事,而不是告诉学生这几个字的正确笔顺笔画一样。通过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总体运用能力。

2.改革不宜太快。

尽管教育改革很好,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不要来得太快,应该给各个省市地区一个过渡时间。过渡方式的建议:一是参考国家搞上海自贸区的做法,以一个或几个省市为试点进行过渡;二是希望另一些省份从分值上进行过渡:比如总分还是150分,其中100分为笔试,另外50分为运用(听说表演为主)。这对考试标准执行和操作有一定难度,但可以率先在文化教育和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比如广东省。两个试点相结合,试行一定时间,然后找到更适合我国英语改革的成功模式,再推广开来,希望不是全国一起尝试。

另外,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仍然很重要,其中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中,术业有专攻,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大学生都要学英语或学好英语或过四、六级,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3.分专业学习英语。

对于英语考试降低分数的改革,不少人认为有助于国学发展,但这种观点的目的性不对,国学与外语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像一些国内知名的国学大家,如胡适、王国维等,他们的英语也同样出色。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适当降低分数无可厚非。降低分数,学生用在这门功课上的时间、精力肯定相应减少,那么这一科目的成绩自然下降,某些高校选拔人才需该门课程有很优异的成绩,所以可能不利于部分拔尖学生的发展。但是,英语教育不能因此被弱化,最好是分专业学习。比如一些艺术专业可以弱化英语,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不用外语也可以进行交流。数、理、化这些自然科学领域,就需要学习外语,以便吸收国际先进知识。无论怎么改革,英语学得好的“塔尖”都不会放松英语,这就会产生所谓的“精英教育”,学得好的还是好,但是社会的整体英语水平会下降。英语也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英语水平越发显得重要。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20分,势必会影响高中英语的课时,如果英语课时减少,就可能对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影响比较大。但是,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学生来说确实起到了减压作用。

我国的英语中、高考即将面临一个全新改革的时代,英语考试正面临重大改革,英语学科应回归到工具学科应用的位置上,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实际应用作用,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增加听力比重。同时,降低英语在中、高考中的权重,探索新的英语考试方式方法。我们应该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积极探求适合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路子和模式。以上是笔者提出的个人意见,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英语教学改革还需要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方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1]陈俊.21世纪英语基础教育前瞻.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5).

[2]钱晓霞.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3]王洪伟,朱征平.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推进双语教学实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4]张正东.外语教育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5]蔡章冰.我对北京英语高考改革的一点小看法.北京:2013.

猜你喜欢
英语考试分值分数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馒头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算分数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怎样通过英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