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3-08-15 00:44郗丽娟陈雪梅贾若琨贾艳萍张瑛洁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

鲁 敏,郗丽娟,陈雪梅,贾若琨,贾艳萍,张瑛洁

(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应用化学专业是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通过“本专业与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等方式,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对于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重要专业必修课程——《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下面就我校《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教学环节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1 课程教学简介

《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为基础,涉及材料科学、化学、金属学、表面科学、工程力学等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本课程以热力系统所用的工程材料为研究对象,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主要阐述金属腐蚀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介绍锅炉氧腐蚀、酸腐蚀、应力腐蚀、介质浓缩腐蚀、管道烟气侧腐蚀等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基本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2 卓越工程师教学培养目标实施的思考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目前,我校《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讲教师共4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虽然从学历上看,教师队伍力量较强;但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4人,相对较为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应用化学工程师,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设想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优先评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在工程项目设计、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同时聘用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以补充我们现有师资的不足及实践知识的缺乏;

(2)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电力设计院、电科院或电厂培训、学习和工作,以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鼓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可以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既可丰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色,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腐蚀理论的理解,体验理论对解决实际腐蚀问题的重要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2.1 建立具有东北电力大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因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在《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教学中讲课的重点应侧重于现代化电厂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运行过程中常用的热力设备腐蚀类型、原因分析与常用防护技术的介绍,并引入一些典型腐蚀与防护实例,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腐蚀与防护的意义,而且明确学习本门课程与今后工作之间的关系,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2.2.2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根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建设目标,制订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将腐蚀与防护方面的新发现、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2.2.3 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

(1)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以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突出设立腐蚀与防护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3)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强化校外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具有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教学方法也必须随着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亦将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如教师讲重点和难点、学生提前自学、启发式、小组讨论、看录像、小论文、多媒体教学、网络延伸教学、QQ群讨论及在线解答等多种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及时解决所遇问题。

2.4 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中的非常重要指导书,也是教师讲课的最主要参考依据。但《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教材的版本多,有的重理论性和系统性,有的重实践,因此授课过程中教材的选用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针对这种现状,应及时的出版一本适用于我校面向电力系统的《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的特色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3 结 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探讨和实践如何提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在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下,《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将紧密围绕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加快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的建设,为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努力尝试教学探索和改革。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周翠红,陈家庆,孔惠等.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84-86.

[3]隋涛,刘娟娟.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J].价值工程,2011(28):191-192.

[4]傅越千,楼建明.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途径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22(4):67-71.

[5]王勇,李剑峰.培养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讨[J].创新与设计,2010(6):69-70.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