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分娩3例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2013-08-15 00:54陆明仙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出血性孕产妇休克

陆明仙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 贵州 平塘 558000)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是指胎儿自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500ml,约占分娩总数的3%,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后出血可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而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及科学护理是产科、妇幼保健工作的关键[1]。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的2例及1例宫颈裂伤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科学、及时地采取了有关预防、抢救、护理措施,产妇预后良好,效果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以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后失血性休克的2例及1例宫颈裂伤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别为26、27、43岁,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700ml、700ml、4000+mL。初产妇2例,经产妇1例;2例行剖宫产术,1例顺产。出血原因:1例子宫收缩乏力;1例子宫收缩乏力加胎盘部分植入;1例宫颈裂伤。

2 结果

本组3例产妇,经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分别住院8天、3天、16天后痊愈出院,产妇预后良好。

3 护理

3.1 产前预防及护理:产妇如果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如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滞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有既往产后出血史等,应视为重点观察对象,加强管理与监督,定期检查并做好备血、输液与急救用药及物品等准备,定期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产妇检查凝血功能[2]。此外,要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与技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自身凝血机制障碍等。其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与病理或产妇心理因素有关,如担心胎儿健康问题,担心不能顺利分娩等,可能引起焦虑、紧张。因此,心理护理在产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产妇的一些疑问或担心,护理人员应细致、耐心地解释,与其多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同时要注意孕产妇的休息及营养,观察产程进展,对过度紧张、疲劳、体力衰竭、酸碱失衡的孕产妇应及时补充能量并给予干预,帮助体力恢复,缩短产程。

3.2 产时护理:①密切注意观察胎心、产程、血压以及子宫收缩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合理干预产程停滞或延缓。如需剖宫产或手术助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及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缩短产程,避免产妇出现衰竭状态。②注意科学接生,保护会阴,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损伤软产道,娩出后注意监测出血状况,估计出血量。对高危妊娠产妇建立静脉通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并指导其正确使用腹压,若胎儿前肩娩出可立即静脉滴注或肌注催产素,以减少出血,加强子宫收缩[3]。③避免过早粗暴牵拉脐带或揉挤子宫,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正确娩出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此外,要注意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以便及时缝合。④分娩后24h内,尤其是起始2h内,需将产妇留置产房观察,注意阴道流血状况及宫缩能力,科学估计出血量,如果出血量>200ml应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如口唇及面色极度苍白,呼吸浅快、出冷汗、四肢冰冷、呻吟等可能是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要尤其注意,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做相应处理。

3.3 出血性休克抢救及护理:产妇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应把握好抢救时机,及时补充血容量,全力协助临床医师抢救,查明出血原因并采取措施以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①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必要时选择颈外静脉进行穿刺,以确保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②为减轻呼吸时的负担和增加回心血量,建议采取下肢抬高15~20°,躯干和头抬高20~30°的体位。此外,要注意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建立专人护理责任制。③密切监测脉搏、血压、表情、皮肤颜色、意识状态、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同时,产妇因失血过多,肺血流量减少,因此要确保呼吸通畅、及时、有效的吸氧,加大血液及肺泡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到改善。采用双鼻塞给予氧气,流量为5L/min,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吸氧的效果如口唇、面色、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畅顺、平稳,以判断吸氧效果。④宫缩乏力者应注意刺激子宫收缩,按摩宫底以使宫壁血窦闭合。具体操作是:一手置宫底部,四指在后壁,拇指在前壁,均匀且有节律地按摩宫底部,子宫经按摩后开始收缩。也可握拳于阴道前穹窿,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对子宫后壁按压。子宫按摩时须轻柔,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保持收缩状态为止,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4]。⑤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正确掌握静脉输血、输液的量及速度,避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把握好早期、足量、快速补液,使休克得到尽快纠正。

3.4 产后观察及护理:①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症状,正确估计失血量对产后出血的预防非常重要。督促产妇产后及时将膀胱排空,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为减少阴道出血量,刺激子宫收缩。②建议产妇给新生儿早吸吮,鼓励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多进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绿叶蔬菜、牛奶、水果等,促进机体的恢复,注意少量多餐,为促进身体康复,鼓励增加活动量[5]。

4 小结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出血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产妇入病房休息需由专人护理。注意密切观察产妇阴道出血及全身状况,常询问产妇有何不适,耐心倾听产妇诉说,定时检查宫底高度,以便及早发现产后出血症状,将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如果产妇出现烦躁不安症状,则提示可能为休克早期,应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合理干预。若产妇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出血性休克表现时,应迅速配合医师实施抢救。针对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积极预防是关键,医院应建立孕产妇抢救机构,科学、合理配备人力、物力。根据工作情况,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平时要注意危、急、重症抢救的业务培训及急救技术演练,当出现危急情况时及时抢救,措施得力,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与差错的发生。综上所述,妊娠期要做好产前健康宣教,预防产后出血;分娩时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处理;抢救时应镇定,与医生紧密配合;产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总结有关预防、抢救、护理体会,早发现与科学处理可以预防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1] 张庭花.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上):1796

[2] 罗桂平,方光萍,蒋朝书.23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上):1256-1257

[3] 任琼.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8):3806

[4] 季红梅.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42-343

[5] 付中静.正常分娩33例产后出血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145-147

猜你喜欢
出血性孕产妇休克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